【学优练】2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学案+课件(打包5套)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优练】2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学案+课件(打包5套)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3 17:18:36

文档简介

对外友好往来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小组合作讨论隋唐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即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学习,培养自身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
重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吧,在剧中,唐三藏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保护下,历尽千辛万苦,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而历史上,玄奘去天竺求取真经是确有其事,也确有其人,只是他是独自一人前往的,少了三位高徒的保护和一路上所遇的妖魔鬼怪,却也同样历经了无数艰险才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右图便为历史上的玄奘。
【思考讨论】 历史上的玄奘是怎样的?那时的中外交往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隋唐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盛况?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探究一】右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课本第30页)
【探究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课本第32页)
(二)思维拓展
1.对比以下两幅图,我们会得到哪些认识?
丝绸之路图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2.为什么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3.唐朝时期的对外政策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五、课堂检测
1.图一、图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图一 图二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3.下列史实反映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研究佛学
C.佛教传入中国 D.鉴真东渡传播佛法
4.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5.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探究一】答案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珎(báo),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都为汉字。总之,和同开珎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珎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考试的办法来选官。其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探究二】答案 这里所说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二)思维拓展
1.答案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汉朝“丝绸之路图”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地区有许多是一样的,但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为“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第二,从两朝图中的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的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第四,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第五,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第六,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以及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所决定的。
2.答案 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与盛世唐朝有关,唐朝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文化昌盛,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对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因此,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还有的国家把华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
3.答案 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加强与新罗、日本、天竺等国的交往。这种开放与吸收并举的措施,既传播了辉煌灿烂的唐朝文化,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外来文明,对于促进唐朝社会的繁荣,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收外资,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所有这一切,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五、课堂检测
1.分析 玄奘、鉴真的对外交往都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天竺、日本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因此答案为B。
2.分析 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有“遣唐使”“鉴真东渡”。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曾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所以答案为D。
3.分析 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及辨析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核心词“唐朝时期”“中印友好交往”。由“唐朝时期”可以排除A、C两项;而D项的目的地是日本而非印度,不符合“中印友好交往”,也可排除。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4.分析 题干中给出的信息是“7世纪印度的历史”,7世纪是我国的唐初时期,那时玄奘西行天竺,回来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此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5.分析 据所学知识写出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即可,可从重视人才、重视吏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等方面回答。唐代与日本、印度交往的事例可回答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答案】 (1)任用贤能(或起用有德有才的人);采取措施发展生产(或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废除酷刑苛法;倡导节俭。(2)鉴真东渡(或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2.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法、故事穿插法、比较分析法、联系现实讲解法、图示法、讨论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与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
隋唐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对外交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气象。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然后找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出示幻灯片)唐朝中外交往: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陆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越葱岭到达波斯、大食、欧洲,向南到达印度。水路从扬州出发,向东到达朝鲜、日本;向南到达东南亚、南亚、一直到西亚。[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或用投影放大)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此画的作者是阎立德,画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
同学们,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外来的贡品上,而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对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出示幻灯片)
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学生看书后……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
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 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总结出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学生自学后,教师总结: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③新罗引进了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④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我们再简化一些,以便于记忆。唐朝和新罗的交往要点有:
使节往来和留学生、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就是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幻灯片)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四、玄奘西游
(出示幻灯片)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玄奘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鲁迅为什么称他为“中国的脊梁”?它与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
教师综合归纳,精讲点拨。
本课小结:(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
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板书设计】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流程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导入新课
第一目 胸襟广阔兼收并蓄
先给学生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悉尼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并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当今世界唐人街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过渡到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提出问题]
1.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2.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方法引领:引领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小组讨论: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找出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方式。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日本、朝鲜、和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生2】交通发达、便利。
【生3】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
……
多媒体展示图片:《职贡图》
教师总结: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教师过渡:大家应该都喜欢旅游的吧?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追寻古人的足迹,去领略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首先我们去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日本。
二、自主学习,分组导学,合作探究
第二目 游各国仰中华风情
足迹一 唐风洋溢奈良城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
学生活动:六人为一小组,学生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材料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目的是什么?
2.为此日本是怎么做的?
3.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生2】向唐朝派遣大量遣唐使。
【生3】因为日本当时比较落后,唐朝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
教师总结:日本当时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设计意图: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通过问题探究采用边质疑边释疑的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本目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宝。
[提出问题]
1.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2.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贡献还有哪些?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
【生2】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等。
【生3】……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和服和唐装:
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平城京
多媒体展示:唐朝长安
学生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教师过渡: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鉴真)
多媒体展示:《鉴真图像》
多媒体展示: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提出问题]
1.根据所学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东渡”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2.介绍鉴真的杰出贡献。
3.从鉴真六次东渡及在日本的事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日本向唐朝学习,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在日本传布佛教。
【生2】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传播文化,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特别是他在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生3】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生4】学习日本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
……
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
方法引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共同解决问题。根据所学和自己收集的鉴真的故事,介绍“鉴真东渡”以及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感悟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材料对比日本社会古今发展,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强大,必须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述故事,层层设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实质的认识,实现“生生思维对话“的目的。
教师过渡: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跟随我到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新罗去看一看。
足迹二:新罗物产居第一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1.新罗位于什么半岛?
2.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新罗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朝鲜半岛。
【生2】唐朝对外贸易中,进口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
设计意图:本环节内容较简单,又是非重点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过渡: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
足迹三:中印友好传佳话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简单讲述《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内容。
教师概括: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多媒体展示:“玄奘画像”
[提出问题]
1.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简述玄奘的故事。
2.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
3.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
【生2】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生3】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生4】……
设计意图:这一内容学生比较熟悉,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师小结: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三、总结回顾 拓展提升 古为今用
第三目 知古鉴今启迪心智
[提出问题]
1.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历史知识?
2.通过学习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交往。唐朝对外交往十分活跃,那么,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是什么?
3.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方法引领:让学生自己画知识树归纳、回答;小组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生1】一个王朝,两位高僧,三个国家。
【生2】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生3】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生4】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
教师归纳: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的总结反思,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政治
新罗 经济
西 唐朝对外 文化
玄奘西游——天竺 友好往来 日本遣唐使
活跃 日本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原因 鉴真东渡
【课堂总结】
多媒体投影:知识点框架
课件24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己的友好邻邦……
导入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一、唐与日本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这段材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的目的是什么?意思:大唐这个国家,法律完备,是个文明
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常去。 目的:学习唐朝的文化。遣唐使船自主研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
响? 日汉文对照简表
平假名 汉字 片假名 汉字
あ 安 ア 阿
ぃ 以 ィ 伊
ぅ 宇 ゥ 宇
ぇ 衣 ェ 江
ぉ 於 ォ 於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日本的平城京 唐朝的长安日本和服中国唐装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材料说明日本民族有何特点?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鉴真(688—763),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广德元年(763年)逝世后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相传他的弟子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一直安放该寺,定为日本国宝,是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鉴真像的塑造和长期保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传统的珍视。鉴真被视为日本文化大恩人。1980年,鉴真干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乡扬州探亲,又到北京巡展,表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不断发展。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注:太清,指天空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二、唐与新罗阅读教材,了解朝鲜半岛的新罗同唐朝的关系。
思考:新罗通过哪些方式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具体表现是什么?
方式:
具体表现:(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 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唐朝的科举制选官
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大唐西域记》《职贡图》(局部)请你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3、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基础条件以史为鉴: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主要是因为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2.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其目的是
A.为了改变中华血统
B.促进经济发展,巩固统治
C.避免外国人对中国的仇恨
D.显示大国天朝的风范A练一练B3.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4.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5.下列唐朝政府对外商来中国采取的政策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鼓励贸易 B.不允许长期在中国居住
C.可以在中国做官 D.可以和中国人通婚
BBB课件25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课程标准
  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以及玄奘西游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思考隋唐时期出现对外交往繁盛局面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隋唐文化对日本、新罗以及世界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玄奘、鉴真为传播文化、完成使命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加深对中外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之情。了解唐朝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史实,加深对唐朝发达文明的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之间的友好往来。难点
  隋唐时期频繁的对外交往,以及同现代开放的区别。《职贡图》(局部)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由于实行了开放的政策,鼓励经商,因此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到中国,进行商贸活动。隋唐也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开展了频繁的贸易活动。 导入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二、唐与新罗的关系三、玄奘西游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乘坐的船只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日本遣唐使中的僧侣遣唐使:
来华目的:
作用: 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的文化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各类典籍,把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绘画、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这些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鉴真坐像鉴真准备东渡鉴真手迹你从鉴真六次东渡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唐朝的开元通宝  鉴真为什么会本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想一想 鉴真除讲授佛经之外,还向日本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书法、文学、绘画等知识,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因其卓越的贡献,所以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政府交往: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
     访问和学习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造日本文字
3.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 方面保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做
出了重大贡献唐与日本的关系民间交往: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公元前57年—935年) 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最初由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罗时期的佛教塑像  新罗建国后,不断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同时还有许多的新罗商人来往于中国和新罗之间,为两国的商贸往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新罗在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医学、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都积极学习和效仿唐朝制度,同时新罗的音乐等也在这一时期传入唐朝。在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往来中,许多的新罗人在唐朝求学,甚至有的还在唐朝做官,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罗人崔致远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玄奘三、玄奘西游《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玄奘为什么西行?有何贡献?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想一想 原因:他在全国各地从师学佛的过程中,有感于各家说法不一致,难有定论,决定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法。
贡献:翻译佛经1335卷;将《老子》等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精神: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大唐西域记》书影民间交往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政府交往:遣唐使唐 朝 的 对 外 交 往唐朝兼容并蓄泽被东西,全面开放,文化更加辉煌。课堂小结1.唐朝吸引世界各国文化使者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对中国的向往
B.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经济的繁荣
2.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李白 D.阿倍仲麻吕 课堂练习DA3.鉴真和玄奘身上有哪些相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勤奋刻苦、持之以恒、不图名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4.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开放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