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知道清朝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是伊犁将军的史实。了解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史实。了解清朝的疆域。
2.能力目标:比较清朝对西藏、新疆的管辖,说明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3.情感目标:学习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史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重难点
重点:清朝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管辖的措施。
难点:正确理解清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你听过转世灵童吗?感觉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实际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西藏地区。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根据藏传佛教的传统,十世班禅圆寂后必有转世灵童诞生并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为此,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进行转世灵童的寻访工作,初步选出三名灵童参加“金瓶掣签”。1995年11月,在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上,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从金瓶中抽出一枚写有转世灵童姓名的象牙签,结果坚赞诺布中签,被确定为十世班禅的转世真身。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这一过程说明,转世灵童经“金瓶挚签”后,还必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才正式生效。
【思考讨论】 你知道这一做法源于何时吗?具体情况如何呢?当时中央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须弥福寿之庙由两个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想一想,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课本第110页)
2.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他们说得对吗?为什么?
男孩说:“因为清军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非常正确!”
老人说:“因为大小和卓搞分裂割据,残暴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 (课本第111页)
(二)思维拓展
1.为什么说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什么是“金瓶掣签”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3.用学过的史实证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4.简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五、课堂检测
1.我国历史上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2.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 号
历史事件
l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
3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立西域都护 ④设立宣政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有关西藏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的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B.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
D.明朝前期,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6.歌曲《爱我中华》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清朝前期,统治者为维护统一,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7.达赖喇嘛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坚持分裂祖国西藏的图谋,成为西方反华势力的帮凶。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1)为什么说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史实分析)
(2)清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3)请分析达赖、喇嘛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答案 说明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民族大团结。
2.答案 清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是一种分裂行为,它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非正义的;清军的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们捍卫了祖国的统一,是正义的。
他们说的都不太全面,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原因是: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暴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因此,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清军的斗争;清政府采取的平定叛乱之策略是正确的,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二)思维拓展
1.答案 (1)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唐与吐蕃关系密切。7世纪初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2)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清朝确立了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答案 “金瓶掣签”制度是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防止蒙古族和藏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的选择,清廷特颁发金瓶,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都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名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由驻藏大臣主持坐床,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意义:有效地防止了蒙古族和藏族贵族利用活佛转世干预西藏政教事务,不仅稳定了西藏的政局,而且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更加巩固。
3.答案 西汉时,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新疆地区。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答案 (1)春秋、战国时的争霸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秦统一六国战争,促进了各族人民的逐渐融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形成。
(3)西汉建立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再一次发展。
(5)吐蕃、南诏、靺鞨等西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及与内地联系的加强,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6)元朝统一,更促进了民族融合。
(7)清朝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五、课堂检测
1.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政府设立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太宗皇帝又在此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清朝时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答案为D。
2.分析 题干中列出的内容是清政府对西藏、新疆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巩固国家的统一,因此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C。
3.分析 题干中的①③反映的是明朝、唐朝的对外关系,②④反映的是唐朝、清朝的民族关系,因此答案为C。
4.分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分析各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立西域都护,加强了对今天新疆地区的管理,所以③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应排除,故选C。
5.分析 此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主要考查逆向思维能力。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而不是在明朝前期,所以答案为D项。
6.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清朝前期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通过对西藏、新疆的管辖,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既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又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措施:(1)武装平定国内分裂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2)坚决抗击外国的侵略,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先后组织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了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3)设置行政机构,充分行使国家的主权。启示:(1)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统一最重要的条件。(2)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正确的政策是实现和巩固统一的重要条件。(4)要巩固统一,必须与国内外分裂国家的敌对势力作坚决的斗争。
7.分析 解答本题时,第(1)问可结合西藏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第(2)问指出清初管理西藏的措施即可,第(3)问应指出达赖行为的实质。
【答案】 (1)唐朝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域;明朝时,设乌思藏都司,管理西藏地区;清朝时,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形成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3)达赖、喇嘛逆历史潮流而动,坚持分裂祖国的图谋是注定会失败的,他会落得被人民抛弃的可悲下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重点和难点
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难点:如何理解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探究合作法: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学会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精神。
板书设计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媒体展出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图片及视频资料、3.14打砸抢烧事件
导语 :西藏自古就是祖国领土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用史实来证明这一切。
[推进新课,合作学习]
一、达赖、班禅与驻藏大臣
多媒体展示下列图片
问题:回顾历史上唐朝、元朝与西藏的关系。到清朝时,西藏与中央的关系又如何呢?
1、册封达赖、班禅
重现历史,视频播放有关历史资料同时展出下列图片
2、设置驻藏大臣
1727年,雍正时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管辖。
想一想:这些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3.金瓶掣签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杜绝在转世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公元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颁赐一个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可更逾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据清朝理藩院统计,从清朝乾隆末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西藏地区就有39个主要活佛系统的灵童,是经过金瓶掣签而继承佛位的。
4、须弥福寿之庙
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长途跋涉2万余里前往承德。乾隆帝十分重视,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播放视频“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影视资料片断同时展出下列图片和资料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讨论:清军为何很快的平定小和卓的叛乱?
2.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土尔扈特部回归
1.播放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影视资料片断
2.引导学生思考土尔扈特部为什么要坚持回归?
用课件动态展示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路线,并指导学生讲述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艰难经过。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清朝的疆域
多媒体展示图片 用图示法按方位来展示清朝的疆域,使学生易于掌握
小结
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清朝疆域的统一和巩固不是靠某个人创造的,而是清朝五十多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缔造做出了贡献。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2、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国家统一,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三、教学难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族名称较多。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做出了哪些努力?
引入:清朝前期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从而排除了外患,那么清政府又是如何解除内忧进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去寻找答案。
第二步:学习新课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西藏地方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是西藏喇嘛教两个地位最高的领袖(简介一下什么是喇嘛教,以及达赖和班禅的地位);2.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3.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4.册封制度的确立使历世达赖和班禅的继立必须经过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驻藏大臣的设置,由于他的职权能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而使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更加直接,更加加强了。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上学习过的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往朝代对于新疆地区的管辖)。交待清楚大小和卓的身份——回部贵族。课文第一句从民族、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对回部作了概述。大小和卓的叛乱,对于当地的人民是场灾难,他们的做法最终失去了民心。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加株连,得到了当地群众拥护。最终平定了叛乱。
后来清朝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来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历经险阻终于回归祖国。后来乾隆皇帝给予了妥善安置。土尔扈特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步:拓展延伸
清朝前期通过反抗外来侵略,平定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从而奠定了我们现在的民族格局和版图格局。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今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
第四步:巩固提高
1、为加强对西藏管辖,顺治帝赐予 “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 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包括(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3、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板书设计】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顺治册封达赖
2.康熙册封班禅
3.设置驻藏大臣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乾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意义
四、清朝的疆域
附参考答案
1、达赖五世 班禅额尔德尼 驻藏大臣
2、D 3、A
课件21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西藏拉萨布达拉宫那里居住着哪个古老的民族?
唐朝时称什么?
元朝时怎么管辖? 导入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元朝时,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唐朝:和亲(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清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呢?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1.顺治帝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册封2.康熙帝班禅额尔德尼册封3.雍正帝1727驻藏大臣 .派遣西藏西黄寺达赖五世朝见顺治帝“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1727驻藏大臣 既然有了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为什么还要设置驻藏大臣呢?
想一想: 乾隆帝与金瓶掣签制度须弥福寿之庙 想一想:这座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1956年,陈毅与达赖、班禅举杯共饮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在投票 西藏新疆新疆在什么时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清朝的疆域1820年西域都护府清政府如何管理新疆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维吾尔族(回部)天山以南伊斯兰教大小和卓叛乱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维吾尔族天山以南伊斯兰教大小和卓
叛乱乾隆帝武力平定设置伊犁将军驻扎军队
设置哨所伏尔加河下游乾隆帝新疆渥巴锡亲自接见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请说出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在巩固国家统一过程中采取的措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粉碎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
南海诸岛清朝清朝中央政府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哪项应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 )
A.荡平东南的倭寇 B.驱逐荷兰殖民者除台湾
C.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3、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6、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B.清朝国力强盛
C.清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土尔扈特人强烈的民族意识
DAB随堂训练D课件23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库页岛太
平
洋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巴尔喀什湖葱 岭导入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蒙古)1.经过康熙三次亲征,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取得重大胜利。2.结果彻底平定了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
3.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蒙古边疆地区的管辖。乾隆皇帝 1、回部是清朝对今天哪一民族的称呼?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新疆) 2、 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乾隆皇帝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西藏布达拉宫驻藏大臣的设立(雍正)金瓶掣签(乾隆) 1.唐时西藏称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会盟,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3.清朝时,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外八庙:民族团结的象征“外八庙”远景: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巩固多民族国家;对于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八庙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外八庙目的作用:恩威并重怀柔政策(恩)威会盟、联姻册封平定叛乱你认为清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本课启示
1.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任何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都是可耻的;
2. 康熙和乾隆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平叛乱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乾隆设官职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顺治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设驻藏大臣-----雍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乾隆施恩惠:会盟联姻等,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民族政策:
恩威并重课堂小结: 请分别扮演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夸耀一下各自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功绩,比比谁的功劳大。顺治的贡献:1.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
2.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的贡献 1.领导雅克萨之战,签订中俄《尼不楚条约》,抗击沙俄的入侵;
2.康熙统一台湾,设台湾府,使台湾重新统一在清朝中央政权之下;
3.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对蒙古管辖;
4.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加强对西藏管辖。雍正的贡献1.设军机处,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2.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乾隆的贡献 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2.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德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D.抵御沙俄的侵略
2.清政府“因(借助)其教(宗教)不易其俗”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设置驻藏大臣
C.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清朝时期,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A.西域都护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5.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香妃”来自“回部”,清朝时期的回部指的
是 ( )
A.新疆维吾尔族 B.西北地区回族
C.新疆天山南路地区 D.现在的新疆地区随堂训练B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