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课件+知识提纲 )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课件+知识提纲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7 17:04:1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9课
世界近代史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唯物史观: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扩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勾画蓝图
思想武器
创造条件
政体主要类型:
君主立宪制: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英法:反封建
美国:反殖民
意大利、德国:国家统一过程中完成转变
俄国、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转变
英国(1640-1688) 美国(1775-1783) 法国(1789-1799)
背景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的高涨 法国波旁王朝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受美国独立的影响
过程 1640年爆发革命—两次内战—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共和国、军事独裁(克伦威尔)和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士一世)—1688年“光荣革命” 1775年战争开始(来克星顿的枪声)—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1781年打败英国军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9年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8月《人权宣言》(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帝国统治(1804—1815)
结果 1689年 《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1701年 《王位继承法》(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 (双重性)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政局动荡,君主制与共和制反复易手
影响 沉重打击封建势力与殖民主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条件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主要类型:
君主立宪制: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政府,司法权独立,三者分权且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立法权
征税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
集会权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1.开始确立:
1689年《权力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利受到议会制约(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剥夺立法权但任有行政权)
1701年 《王位继承法》,确立王位继承原则,对王权做了进一步限制
王位继承原则,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侄女。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并且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的制约。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在政治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3.完善:
1832年议会改革
两党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国王
任命
上院
下院
议会
内阁
(首相)
多数党领袖
负责
监 督
形式任命
(选民选举)
(行政权)
(统而不治)
权利中心(立法权、财政权等)
(世袭贵族)
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制下的英国政体结构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
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
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君主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1787年宪法
实行联邦制: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原则
实行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分权制衡原则
内容及原则
评价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积极性: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和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其他国家的民主化开辟了新道路
局限性:保留了种族歧视和黑人奴隶制,对选举人资格有严格的限制(印第安人、妇女、黑人)等;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875年1月,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上,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的一项提及“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择产生”的议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得以通过。这是宪法中唯一明确提及“共和国”的地方,从而使共和制以迂回的方式得到确定,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7月,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受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背景 过程 影响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 南北战争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1868 明治维新
沙皇政府面临空前危机;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随后又进行其他改革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奴隶制的废除问题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内战结束
维护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19C60-70SSSSNIS年代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武力统一德意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宪是虚)_——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改革具有保守性与不彻底性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开始“明治维新”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经济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成为商品),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政治制度
1.政体形式: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②共和制: 美国、法国
2.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
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3.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
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四、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1)进步性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局限性: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评价
四、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必备基础史实】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1.开始确立:①1689年《权力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利受到议会制约(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剥夺立法权但任有行政权)
②1701年 《王位继承法》,确立王位继承原则,对王权做了进一步限制
2.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3.完善:①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获得更多的议席来扩大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②两党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资本主义的扩展(受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1.经济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成为商品),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政治制度:
①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共和制: 美国、法国
②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③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3.评价
(1)进步性: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