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四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第一次模拟诊断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40分)
1.(2024·武威模拟)书写规范汉字。
kāng kǎi 的牧民,有点pà xiū 的闰土,声音shā yǎ 的老支书,zhuàng liè 牺牲的邱少云,wú sī 的老班长,从不bào
yuàn 命运的桑娜,在劳而无获的jǔ sàng 中仍不失爱心的渔夫,pǔ xiě 《月光曲》的贝多芬,这些中外人物形象是善和美的化身。
2.(2024·武威模拟)比一比,再组词。
滨 宾 减 咸
俏 峭 涣 焕
(2024·武威模拟)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心驰 ②心 肉
③小心 ④ 吞枣
⑤画 点 ⑥虎视
4.句子“读文章要用心思考,你这样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是不行的”中,画横线部分可以用上面的词语 来代替。(选词填空,填序号)
5.语文书中每幅插图精心绘制,有 之功效,使人赏心悦目,阅读轻松。(选词填空,填序号)
6.词语③⑥结构比较特别,我能写出两个这样结构的词语: 、 。
7.(2024·武威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缩句)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改为陈述句)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4)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改为比喻句)
(5)失败如果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那么也决不应该气馁。(修改病句)
8.(2024·武威模拟)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你能根据提示要求填写出相关的古诗词吗?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 这使我想起了两句诗:“ , 。”
(2)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于谦曾经写了一首《石灰吟》,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3)毕业前夕,你想用古诗句来表达你和同学的惜别之情,你会吟诵:“ , 。”
(4)当你看到兄弟二人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时,你会用曹植《七步诗》中的诗句:“ , ?”对他们进行规劝。
二、综合实践(共5分)
9.(2024·武威模拟)[综合实践]毕业前夕,我们班开展了“感恩教师”活动,请你参与。
(1)第一组同学开展了“对联谢恩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____
A.多才学无私奉献似春蚕 B.传知识呕心沥血似春蚕
C.多才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D.传知识呕心沥血育桃李
(2)第二组同学打算给老师发一条微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几句话。(不少于2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阅读与理解(共25分)
(2024·武威模拟)读课文,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为两股间。今用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只当问婢.”不可改也。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好书画 一日曝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1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12.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头,谬矣!
13.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2024·武威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梦境中依然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长大的日子里,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地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渐熄灭,大锅里还“咕嘟嘟”地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谣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的童谣,我们在品尝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粽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是初始的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展的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居絮叨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独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的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的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就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抖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泪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过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部分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4.第②自然段写姥姥的絮语和动作,表现了姥姥 。
15.本文第③自然段写“我”童年时“姥姥的端午”,后面的文章接下来还写了 、 和 这三个端午。
16.第④自然段中“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和第⑤自然段中“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分别表现了姥姥 和 的情感。
17.第⑨自然段主要写 ,这样写的作用是 。
18.请写出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部分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共30分)
19.(2024·武威模拟)亲爱的同学们,在流逝的岁月中,你们送走沮丧,迎来坚强;送走迷失,迎来盼望;送走愤怒,迎来欢畅……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你一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
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哪个?结合上面的提示,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写,写前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再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若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变化,也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题目自拟,注意语言要通顺,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慷慨;怕羞;沙哑;壮烈;无私;抱怨;沮丧;谱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慷慨”都是竖心旁,左右结构;“怕羞”的“羞”与“差”区分开;“沙哑”的“哑”是口字旁,右边是“亚”;“壮烈”的“壮”右边是“士”;“无私”的“私”是禾木旁;“抱怨”的“抱”是提手旁,右边是“包”;“沮丧”的“沮”是三点水,右边是“且”;“谱写”的“谱”是言字旁,右边是“普”。
故答案为:慷慨;怕羞;沙哑;壮烈;无私;抱怨;沮丧;谱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海滨;宾馆;减法;咸菜;俊俏;陡峭;涣散;焕发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语境组词填空。
故答案为:海滨、宾馆、减法、咸菜、俊俏、陡峭、涣散、焕发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答案】3.神;往;惊;跳;翼;翼;囫;囵;龙;睛;眈;眈
4.④
5.⑤
6.想入非非;白雪皑皑
【知识点】ABCC式词语;词语含义的理解;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四字词语的熟悉程度和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平时注重词语的积累,了解词语的正确写法和含义。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结构的仿写能力 :需要学生积累记忆类似结构的词语,提升词汇量的丰富程度。
3.“心(神)(往)(驰)”:形容一心向往。“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故答案为:①神、往、驰;②惊、跳;③翼、翼;④囫、囵;⑤龙、睛;⑥眈、眈。
4.句子中“读文章要用心思考,你这样不经消化,笼统接受,是不行的”画横线部分描述的行为特点与“囫囵吞枣”意思相符,所以填④
故答案为:④
5. “画龙点睛”强调在关键处点明使内容更生动,“赏心悦目”说明插图有让整体更美好的作用。
故答案为:⑤
6. 给定词语“虎视眈眈”是ABCC式结构。“想入非非”“白雪皑皑”都是ABCC式词语,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想入非非、白雪皑皑
7.【答案】(1)波义耳把紫罗兰冲洗了一下。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3)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4)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气馁。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 爱花的、急忙把冒烟的 ”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把“不为”改肯定“为”,“ 乎 ”改“也”。
(3)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
(4)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改为比喻句是: 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题中句子语病为用词不当。题中的前后两个分句为转折关系,应用关联词“虽然……但……”来连接。
故答案为:(1) 波义耳把紫罗兰冲洗了一下。 (2)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3) 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4) 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 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气馁。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注意比喻句中要有本体、喻词和喻体,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石灰吟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就是子女不能报答母亲所给与他们的爱,里面表达出了遗憾,也说明了孩子不理解亲人对他们的爱护,最后就算知道了母亲的用心,也不明白用什么方式去回报,只能默默的享受着。 符合语境 ;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它都不怕,但它要留个清白在这世上。符合语境 ;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虽然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符合语境 ;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豆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和运用。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9.【答案】(1)B
(2)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颜。赞美您,敬爱的老师,祝福您,敬爱的老师!
【知识点】对联;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上联,“育人才”是表示动宾结构的词语,应该与“传知识”相对,“如蜡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与“似春蚕”相对应,阅读各项中句子,B项中句子与上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的特点。
(2)围绕“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进行表达,根据老师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表达出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B(2)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颜。赞美您,敬爱的老师,祝福您,敬爱的老师!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0.爱好;用太阳晒;认为他说得对;说
11.B;D
12.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
13.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含义的把握 能力,要掌握常见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2)本题考查 文言句子中省略成分的补充与判断能力,需要熟悉文言文省略句的特点,准确判断句子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等成分是否补充正确。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这要求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句式特点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能够通顺、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
(4)本题考查引用古语作用的理解能力,需要通过分析引用古语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10. “好书画”中“好”读hào,是“爱好”的意思,体现人物对书画的喜爱之情。
“一日曝书画”里“曝”是“晒”的意思,描述了人物晾晒书画这一行为。
“处士笑而然之”中“然”是意动用法,“认为他说得对”,表现了处士对他人观点的认可态度。
“古语云”的“云”是“说”的意思,引出后面古人所说的话。
故答案为:爱好;用太阳晒;认为他说得对;说
11.A、“(杜处士)所宝百数”,补充杜处士作为“所宝(珍藏的东西)”的主语,合理。A正确
B、“(戴嵩)尤所爱”错误,原句应是“(杜处士)尤所爱”,是杜处士尤其喜爱(某幅画),而不是戴嵩。B错误
C、“(牧童)拊掌大笑”,补充牧童作为发出“拊掌大笑”这一动作的主语,符合语境。C正确
D、“(此画)不可改也”,原句省略的应是“此画”,而不是“杜处士”,该项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BD
1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斗”是“争斗、搏斗”;“力在角”即力量集中在牛角上;“搐”是“抽缩”,“两股”指两条大腿,“尾搐入两股间”就是尾巴抽缩到两条大腿中间;“乃”表示“却”,“掉尾”是“摆动尾巴”;“谬”是“错误”。
故答案为: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
13. 引用古语是为了强调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仅凭想象。因为文中关于斗牛尾巴状态的讨论,通过生活实际可知正确情况,而引用古语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使文章观点更具说服力,强调了实践和观察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
【答案】14.勤劳、慈爱,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15.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去世次年
16.慈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不习惯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17.“我"对姥姥年轻时的美丽形象的想象;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18.这句话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洁的水”,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远地激励“我”,让“我”永远不忘。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能力: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能力。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不同段落或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理解能力。从文中人物的行为、心理等方面体会其情感。。
(4)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能力。分析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5)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能力。结合文章主旨、上下文等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14.从文章姥姥可能有照顾“我”等举动,反映出她勤劳、慈爱,对“我”关心爱护。
故答案为:勤劳、慈爱,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15.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有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以及姥姥去世时这几个阶段。
故答案为: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去世时
16.从“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可看出姥姥慈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她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体现出姥姥不适应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故答案为: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不适应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17.最后一段主要围绕“我”对姥姥年轻时形象的想象来写,从情感角度看,既形象表明姥姥美好品质代代相传,又体现“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我”对姥姥年轻时美好形象的想象;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以及“我”对姥姥深切的怀念之情
18.明确此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活的水” ,分析其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姥姥的特点和其对“我”的影响。
故答案为: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活的水” ,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远地激励“我” 。
19.【答案】感动,在那一瞬间 小区里有一只和我关系亲密的狗,它就是我常常见到的一只母狗,我叫它嘟嘟。
嘟嘟有四个孩子:一只是小黄狗,黄中带了点白,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只是小黑狗,个头比小黄狗小一点,摸起来肉肉的;一只是黑白狗,黑中带白,一双小眼睛水灵灵、闪亮亮的很惹人爱;还有一只小白狗,全身雪白,最怕人靠近,想摸它一下都不行,你一靠近它,它便飞奔而去。
在嘟嘟出去觅食的时候,有人趁机将它的孩子抱走。先是小黄狗,接着是黑狗,黑白狗. .只剩下小白狗的时候,嘟嘟变得非常谨慎,不管什么时候,都带着它的小儿子。
那一天,小区里来了两个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开始戏弄小白狗。嘟嘟对他们凶猛地狂吠,一个架着一副眼镜的高个子男孩将怒气发泄到小白狗身上,抬起脚朝小白狗踢过去,小白狗发出了凄惨的哀叫声。这时,只见嘟嘟朝那两个男孩扑去,那气势如猛虎下山,又如饿狼扑食。嘟嘟对他们龇着牙,想把他们吓跑。不料那高个子男孩随手拿起一个带钉的木棒,朝小白狗挥去。我认为这下小白狗完了 然而,木棒打到的不是小白狗,而是嘟嘟,嘟嘟竟替小白狗挨了这么狠的一棒子。钉子深深地扎入嘟嘟的皮肉,它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然后发了疯似的朝他们扑去。高个子男孩一看情况不好,就跑了,另一个男孩也赶忙溜之大吉。
我不禁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一只狗竟有如此大的勇气,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伤,这样的母爱能不让人感动吗?其实这也就是母亲啊,这一刻我仿佛体会到了全天下的母爱,也下定决心要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审题:题目要求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如高兴、难过、感动等)来写。首先要确定自己要写的感受是什么,这是写作的核心。
2、构思:确定事件:围绕选定的感受,回忆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比如写高兴的感受,可以是在比赛中获奖的事;写感动的感受,可以是生病时老师同学关心的事等。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清楚。梳理情感变化(如果有):比如一开始参加比赛很紧张,在比赛过程中逐渐自信,最后获奖很高兴,这种情感的变化要在文中体现出来。
3、写作:
开头:可以直接点明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入。
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使内容具体生动。同时穿插自己当时的心情。
结尾:总结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感悟或者再次强调这种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等。
例如,若选择“感动”这种感受,写老师在自己生病时送自己去医院这件事。开头可以写“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感受如浪花般翻涌,但有一种感受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感动”。中间详细写自己生病的情况,老师发现后的举动,送自己去医院的过程等,同时描写自己内心从难受、无助到被老师关心后的温暖、感动等心情。结尾可以写“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老师给予我的那份感动,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间,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也去关心他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与作文题目的拟写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构思这类作文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如本题很多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是重点。其次,需要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最后,注意措辞的准确以及语句的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
1 / 1甘肃省武威第四中学教研联片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第一次模拟诊断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40分)
1.(2024·武威模拟)书写规范汉字。
kāng kǎi 的牧民,有点pà xiū 的闰土,声音shā yǎ 的老支书,zhuàng liè 牺牲的邱少云,wú sī 的老班长,从不bào
yuàn 命运的桑娜,在劳而无获的jǔ sàng 中仍不失爱心的渔夫,pǔ xiě 《月光曲》的贝多芬,这些中外人物形象是善和美的化身。
【答案】慷慨;怕羞;沙哑;壮烈;无私;抱怨;沮丧;谱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慷慨”都是竖心旁,左右结构;“怕羞”的“羞”与“差”区分开;“沙哑”的“哑”是口字旁,右边是“亚”;“壮烈”的“壮”右边是“士”;“无私”的“私”是禾木旁;“抱怨”的“抱”是提手旁,右边是“包”;“沮丧”的“沮”是三点水,右边是“且”;“谱写”的“谱”是言字旁,右边是“普”。
故答案为:慷慨;怕羞;沙哑;壮烈;无私;抱怨;沮丧;谱写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4·武威模拟)比一比,再组词。
滨 宾 减 咸
俏 峭 涣 焕
【答案】海滨;宾馆;减法;咸菜;俊俏;陡峭;涣散;焕发
【知识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结合语境组词填空。
故答案为:海滨、宾馆、减法、咸菜、俊俏、陡峭、涣散、焕发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2024·武威模拟)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3.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心驰 ②心 肉
③小心 ④ 吞枣
⑤画 点 ⑥虎视
4.句子“读文章要用心思考,你这样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是不行的”中,画横线部分可以用上面的词语 来代替。(选词填空,填序号)
5.语文书中每幅插图精心绘制,有 之功效,使人赏心悦目,阅读轻松。(选词填空,填序号)
6.词语③⑥结构比较特别,我能写出两个这样结构的词语: 、 。
【答案】3.神;往;惊;跳;翼;翼;囫;囵;龙;睛;眈;眈
4.④
5.⑤
6.想入非非;白雪皑皑
【知识点】ABCC式词语;词语含义的理解;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四字词语的熟悉程度和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平时注重词语的积累,了解词语的正确写法和含义。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结构的仿写能力 :需要学生积累记忆类似结构的词语,提升词汇量的丰富程度。
3.“心(神)(往)(驰)”:形容一心向往。“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故答案为:①神、往、驰;②惊、跳;③翼、翼;④囫、囵;⑤龙、睛;⑥眈、眈。
4.句子中“读文章要用心思考,你这样不经消化,笼统接受,是不行的”画横线部分描述的行为特点与“囫囵吞枣”意思相符,所以填④
故答案为:④
5. “画龙点睛”强调在关键处点明使内容更生动,“赏心悦目”说明插图有让整体更美好的作用。
故答案为:⑤
6. 给定词语“虎视眈眈”是ABCC式结构。“想入非非”“白雪皑皑”都是ABCC式词语,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想入非非、白雪皑皑
7.(2024·武威模拟)按要求写句子。
(1)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缩句)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改为陈述句)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4)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改为比喻句)
(5)失败如果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那么也决不应该气馁。(修改病句)
【答案】(1)波义耳把紫罗兰冲洗了一下。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3)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4)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气馁。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缩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删掉“ 爱花的、急忙把冒烟的 ”这些修饰限制的成分。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把“不为”改肯定“为”,“ 乎 ”改“也”。
(3)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
(4)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改为比喻句是: 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题中句子语病为用词不当。题中的前后两个分句为转折关系,应用关联词“虽然……但……”来连接。
故答案为:(1) 波义耳把紫罗兰冲洗了一下。 (2)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也。 (3) 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4) 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5) 失败虽然不是什么令人快乐的事情,但也决不应该气馁。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注意比喻句中要有本体、喻词和喻体,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8.(2024·武威模拟)古诗词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你能根据提示要求填写出相关的古诗词吗?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 这使我想起了两句诗:“ , 。”
(2)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于谦曾经写了一首《石灰吟》,诗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 。”
(3)毕业前夕,你想用古诗句来表达你和同学的惜别之情,你会吟诵:“ , 。”
(4)当你看到兄弟二人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时,你会用曹植《七步诗》中的诗句:“ , ?”对他们进行规劝。
【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石灰吟
【解析】【分析】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诗句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就是子女不能报答母亲所给与他们的爱,里面表达出了遗憾,也说明了孩子不理解亲人对他们的爱护,最后就算知道了母亲的用心,也不明白用什么方式去回报,只能默默的享受着。 符合语境 ;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它都不怕,但它要留个清白在这世上。符合语境 ;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虽然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符合语境 ;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豆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积累和运用。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综合实践(共5分)
9.(2024·武威模拟)[综合实践]毕业前夕,我们班开展了“感恩教师”活动,请你参与。
(1)第一组同学开展了“对联谢恩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
下联:____
A.多才学无私奉献似春蚕 B.传知识呕心沥血似春蚕
C.多才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D.传知识呕心沥血育桃李
(2)第二组同学打算给老师发一条微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几句话。(不少于2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B
(2)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颜。赞美您,敬爱的老师,祝福您,敬爱的老师!
【知识点】对联;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结合上联,“育人才”是表示动宾结构的词语,应该与“传知识”相对,“如蜡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与“似春蚕”相对应,阅读各项中句子,B项中句子与上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的特点。
(2)围绕“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进行表达,根据老师的特点和对自己的关心帮助,表达出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1) B(2)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颜。赞美您,敬爱的老师,祝福您,敬爱的老师!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阅读与理解(共25分)
(2024·武威模拟)读课文,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为两股间。今用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只当问婢.”不可改也。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好书画 一日曝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1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12.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头,谬矣!
13.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0.爱好;用太阳晒;认为他说得对;说
11.B;D
12.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
13.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含义的把握 能力,要掌握常见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2)本题考查 文言句子中省略成分的补充与判断能力,需要熟悉文言文省略句的特点,准确判断句子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等成分是否补充正确。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这要求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句式特点以及古今词义的差异,能够通顺、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
(4)本题考查引用古语作用的理解能力,需要通过分析引用古语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10. “好书画”中“好”读hào,是“爱好”的意思,体现人物对书画的喜爱之情。
“一日曝书画”里“曝”是“晒”的意思,描述了人物晾晒书画这一行为。
“处士笑而然之”中“然”是意动用法,“认为他说得对”,表现了处士对他人观点的认可态度。
“古语云”的“云”是“说”的意思,引出后面古人所说的话。
故答案为:爱好;用太阳晒;认为他说得对;说
11.A、“(杜处士)所宝百数”,补充杜处士作为“所宝(珍藏的东西)”的主语,合理。A正确
B、“(戴嵩)尤所爱”错误,原句应是“(杜处士)尤所爱”,是杜处士尤其喜爱(某幅画),而不是戴嵩。B错误
C、“(牧童)拊掌大笑”,补充牧童作为发出“拊掌大笑”这一动作的主语,符合语境。C正确
D、“(此画)不可改也”,原句省略的应是“此画”,而不是“杜处士”,该项错误。D错误
故答案为:BD
1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斗”是“争斗、搏斗”;“力在角”即力量集中在牛角上;“搐”是“抽缩”,“两股”指两条大腿,“尾搐入两股间”就是尾巴抽缩到两条大腿中间;“乃”表示“却”,“掉尾”是“摆动尾巴”;“谬”是“错误”。
故答案为: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
13. 引用古语是为了强调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仅凭想象。因为文中关于斗牛尾巴状态的讨论,通过生活实际可知正确情况,而引用古语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观点,使文章观点更具说服力,强调了实践和观察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
(2024·武威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王瀛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脚步声,临近粽香五月,梦境中依然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长大的日子里,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地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渐熄灭,大锅里还“咕嘟嘟”地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谣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的童谣,我们在品尝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粽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是初始的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展的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居絮叨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独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的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的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就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抖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泪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过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部分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4.第②自然段写姥姥的絮语和动作,表现了姥姥 。
15.本文第③自然段写“我”童年时“姥姥的端午”,后面的文章接下来还写了 、 和 这三个端午。
16.第④自然段中“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和第⑤自然段中“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分别表现了姥姥 和 的情感。
17.第⑨自然段主要写 ,这样写的作用是 。
18.请写出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部分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4.勤劳、慈爱,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15.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去世次年
16.慈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不习惯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17.“我"对姥姥年轻时的美丽形象的想象;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以及“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18.这句话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洁的水”,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远地激励“我”,让“我”永远不忘。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分析能力: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情感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能力。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不同段落或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理解能力。从文中人物的行为、心理等方面体会其情感。。
(4)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能力。分析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5)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能力。结合文章主旨、上下文等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14.从文章姥姥可能有照顾“我”等举动,反映出她勤劳、慈爱,对“我”关心爱护。
故答案为:勤劳、慈爱,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15.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有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以及姥姥去世时这几个阶段。
故答案为:从老家搬到城里时;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去世时
16.从“姥姥转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可看出姥姥慈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她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体现出姥姥不适应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故答案为:爱、善良,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满足;不适应城市生活,怀念乡间农家生活
17.最后一段主要围绕“我”对姥姥年轻时形象的想象来写,从情感角度看,既形象表明姥姥美好品质代代相传,又体现“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我”对姥姥年轻时美好形象的想象;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以及“我”对姥姥深切的怀念之情
18.明确此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活的水” ,分析其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姥姥的特点和其对“我”的影响。
故答案为: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部分鲜活的水” ,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她的品格将永远地激励“我” 。
四、写作(共30分)
19.(2024·武威模拟)亲爱的同学们,在流逝的岁月中,你们送走沮丧,迎来坚强;送走迷失,迎来盼望;送走愤怒,迎来欢畅……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你一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
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哪个?结合上面的提示,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写一写,写前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再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若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情感发生了变化,也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题目自拟,注意语言要通顺,不少于450字。
【答案】感动,在那一瞬间 小区里有一只和我关系亲密的狗,它就是我常常见到的一只母狗,我叫它嘟嘟。
嘟嘟有四个孩子:一只是小黄狗,黄中带了点白,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只是小黑狗,个头比小黄狗小一点,摸起来肉肉的;一只是黑白狗,黑中带白,一双小眼睛水灵灵、闪亮亮的很惹人爱;还有一只小白狗,全身雪白,最怕人靠近,想摸它一下都不行,你一靠近它,它便飞奔而去。
在嘟嘟出去觅食的时候,有人趁机将它的孩子抱走。先是小黄狗,接着是黑狗,黑白狗. .只剩下小白狗的时候,嘟嘟变得非常谨慎,不管什么时候,都带着它的小儿子。
那一天,小区里来了两个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开始戏弄小白狗。嘟嘟对他们凶猛地狂吠,一个架着一副眼镜的高个子男孩将怒气发泄到小白狗身上,抬起脚朝小白狗踢过去,小白狗发出了凄惨的哀叫声。这时,只见嘟嘟朝那两个男孩扑去,那气势如猛虎下山,又如饿狼扑食。嘟嘟对他们龇着牙,想把他们吓跑。不料那高个子男孩随手拿起一个带钉的木棒,朝小白狗挥去。我认为这下小白狗完了 然而,木棒打到的不是小白狗,而是嘟嘟,嘟嘟竟替小白狗挨了这么狠的一棒子。钉子深深地扎入嘟嘟的皮肉,它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然后发了疯似的朝他们扑去。高个子男孩一看情况不好,就跑了,另一个男孩也赶忙溜之大吉。
我不禁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一只狗竟有如此大的勇气,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受伤,这样的母爱能不让人感动吗?其实这也就是母亲啊,这一刻我仿佛体会到了全天下的母爱,也下定决心要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1、审题:题目要求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如高兴、难过、感动等)来写。首先要确定自己要写的感受是什么,这是写作的核心。
2、构思:确定事件:围绕选定的感受,回忆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比如写高兴的感受,可以是在比赛中获奖的事;写感动的感受,可以是生病时老师同学关心的事等。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想清楚。梳理情感变化(如果有):比如一开始参加比赛很紧张,在比赛过程中逐渐自信,最后获奖很高兴,这种情感的变化要在文中体现出来。
3、写作:
开头:可以直接点明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入。
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使内容具体生动。同时穿插自己当时的心情。
结尾:总结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感悟或者再次强调这种感受对自己的影响等。
例如,若选择“感动”这种感受,写老师在自己生病时送自己去医院这件事。开头可以写“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感受如浪花般翻涌,但有一种感受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就是感动”。中间详细写自己生病的情况,老师发现后的举动,送自己去医院的过程等,同时描写自己内心从难受、无助到被老师关心后的温暖、感动等心情。结尾可以写“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老师给予我的那份感动,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间,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也去关心他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与作文题目的拟写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述能力。构思这类作文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如本题很多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是重点。其次,需要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最后,注意措辞的准确以及语句的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