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7 11:19:21

文档简介

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
8.(4分)
16.(6分)
条形码粘贴处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
准考



证号填写清她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
意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感使用然色
事碳索笔书写,字休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
[o][0][o][0][o][o][o][0]
[0]

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
[1]
[1][1][1][1][1][1]
1]
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巡无效
[2]
[2][2][2][2][2]
[2][2]
9.6分)
17.(6分)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被损
[
37
][3]
41
[4
[4]
34
正确填涂:■
[5]
[5]
[5]
[5
[5]
[5]

错误填涂:中这p
6
67
缺考
[8[8[8][8]
[8][8]
[8
[8]
标记
、[9
[9][9][9]
[9][9]
91
91
91
(3)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8.(2分》
1 CA]CB]CC]CD]
1 [AT [eI CC7 CD7
2 CAJ CB]CC]CD]
12[A][B][C][D]
A
3 [A]CB]Cc]CD]
15[A][B][C]CD]
6 CA]CB]CC]CD]
19.(6分)
7 CA]CB]CC]CD]
10.(3分)
振迹A戎B伍C委质D前朝E彰灼F茂功G践更田勇爵。

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10
4.(4分)
13.(104分)
▲10

A10
(2)4分)
20.(3分)
5.(6分)
14.5分
21.(3分
▲15
22.(4分)
(1)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第1页(共2页)25-T-626C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3.写作(60分)】
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第2页(共2页)25-T-626C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谐隐”篇是刘勰文体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在这篇论述中,刘勰将“谐隐”的问题分为了
三个部分来阐释。第一部分主要说了“谐隐”的意义。“谐隐”的作用在于其能针砭时弊,能够以
讥讽或评论当下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来对统治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告诚作用。第二部分对“谐”
做了具体的阐释,刘勰解释“谐”为“谐之言皆也,词浅会俗,皆悦笑也”。由此可看出“谐”是一种
很亲民的大众“俗”文学,它浅显通俗,能令人发笑,但刘勰认为“谐”不仅仅只是为博大众一笑。
“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
倾回,意归义正也。”他举了优旃谏止秦二世油漆城墙,优孟谏止楚庄王厚葬爱马的例子,这两个
例子都是用诡诈的言行来阻止帝王昏庸残暴的行为。司马迁编纂《史记》,将他们列入《滑稽列
传》,就是因为他们的言虽然诡诈,而用意却都归于正确。“谐”是在嬉笑背后仍具有箴戒的效
用,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第三部分写了“隐”,“鷺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壁以指
事也。”隐,言辞含蓄、隐晦,注重用曲折的壁喻来暗指事物。“隐”可以兴治国家和发展自身,其
次可以匡正错误,启发解惑。而后,刘勰对“隐”和“谐”的关系也进行了论述:“与夫谐辞,可相表
里者也。”他认为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隐”与“谐”都是间接的、隐晦的,这种表
达方式是耐人寻味、具有美感的。李泽厚说过“艺术之所以能够化平淡为神奇,比生活更集中和
更强烈,大概正由于能将间接性寓于直接性之中…”没有“谐隐”则语言直白,不会令人产生虚
实相生、错落有致之感,这样的文学作品也不具备“谐隐”的趣味。
(摘编自胡译元《“谐隐”的审美》)
材料二:
文字游戏不外三种:第一种是用文字开玩笑,通常叫作“谐”;第二种是用文字捉迷藏,通常
【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
25-T-626C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谐’是隐’的外在表现形式,‘隐'是‘谐'的内涵所在”于文无据,且原文说谐和隐“互为表里”。
C项,“在诗中往往并不矛盾”错误,原文为“诗在有谐趣时,欢欣与哀怨往往并行不悖”,诗在有谐趣时,欢欣
与哀怨往往并行不悖,并不是所有的诗中都是这样。D项,“这种诙谐十分轻薄,境界不高”错误,原文为“滑
稽者则在喜剧中见出人事的乖讹,同时仿佛觉得这种发现是他的聪明,他的优胜,于是嘲笑以取乐,这种诙谐
有时不免流于轻薄”,“有时不免流于轻薄”不代表滑稽者的诙谐一定是轻薄的。)
2.D(“托尔斯泰认为…是社会中最好的团结力”错误,“社会的最好的团结力是谐笑”是朱光潜的观点。)
3.D(D项,杜甫以诙谐自嘲的方式来写自己穷苦潦倒的境遇,体现了“谐”,不能用来支撑画横线的句子。A项
薛综拆字来暗讽蜀国及其使者,体现了“隐”,能够作为论据支撑画横线的句子。B项,以桑叶的润泽有光来
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以鸠无食桑葚来喻女无与士耽,体现了“隐”,能够作为论据支撑画横线的句子。C项,
伍举以大鸟作比来讽刺楚庄王,体现了“隐”,能够作为论据支撑画横线的句子。)
4,①刘勰认为“谐”的作用主要是针砭时弊,在嬉笑的背后起到箴戒的效果,侧重于“谐”的政治功能和教化作
用。②朱光潜认为“谐”能固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团结力,侧重于“谐”的娱乐功能和社会性。(每点2
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5.①陶渊明以浅显通俗、诙谐的笔触来写儿子们不求上进的情况,读来令人发笑,具有谐趣。②陶渊明将儿子
们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归结于天意如此,自嘲中体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③陶渊明的这种诙谐是由对儿子
们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而发,因此这首诗是“悲剧的诙谐”。(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则的情给分)
6.C(“代表着新房建设的开始”错,依据原文,“立木”前已经砌好了墙,可见“立木”并非新房建设的开始。)
7.B(对老黄形象的分析不准确,老黄技艺高超、心地善良,不仅建议加固房屋,还赠送檩木并退还部分工钱,体
现了他的朴实和厚道。“嫌主家饭菜油水少,给梁上放骰子”的传闻,只是牛婶听说,不一定属实。)
8.①老黄建议加檩时,心里窝火;②老黄立木时,忐忑不安:③付工钱时,愤愤不平;④得知真相后,感动感激。
(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9.①本文语言朴实自然,贴近农村生活。小说中的语言大多采用农村常用的口语和俚语,使得故事更加贴近农
村生活,具有地域特色。例如,“老天爷你莫下,给你支个棒槌娃…”等语句就充满了农村生活的气息;“啥
啥”“疙瘩”等,这些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地域特色,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②本文语言富有表
现力,能够生动地描绘人物和场景。例如,对牛婶的心理变化和行动的描写就生动地展现了她勤劳、节俭、迷
信且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每点3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10.CEG(原句标点为:振迹戎伍,委质前朝,彰灼茂功,践更勇爵。)
11.D(A项,“如土委地”中的“委”是散落的意思。B项,“做物侧骨肉为行路”的“为”是动词,成为。D项,“吾不
敢信也”中的“信”是动词,相信:《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的“信”是副词,实在。)
12C(“但王夫之直接否认这一点”错,根据材料二原文“积乱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国无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
忠岂易言哉?”可知,王夫之只是提到这一看法,但没有直接否认太祖成为帝王是因为得到天意的眷顾。)
13.(1)(我们)早年在霸府之时就已结交,后来又相继在军营中任职,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情谊十分深厚。
(“夙”“尤笃”各1分,“夙定交于霸府”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2)最终低头的人,依靠叩头称臣,像骏马一样奔跑,像天鹅一样站立,洋洋自得。(“所俯首者”“骏奔鹄立”
各1分,句意2分)
14.①韩通在关键时刻未能坚定地保护恭帝,即使被杀死也不能称“忠”。②即使韩通没被杀死,成为辅佐恭帝
的重臣,也很难会像周公辅佐周朝社稷那样辅佐恭帝。(每点2分,答满两点给5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通,是并州太原人。广顺初年,他担任虎捷右厢都校,后来升迁为左厢,充任孟州巡检,接着又兼任永州、
睦州二州的防御使。乾祐初年,周太祖担任枢密使,统领军队讨伐河中。他知道韩通为人谨慎忠厚,便命令他
随自己出征,韩通率先登城,身受六处创伤,因战功升任本军都虞侯。周太祖镇守大名时,上奏朝廷任命韩通为
天雄军马步军都校,将他视为心腹,等到进入汴京时,韩通出力很大。朝廷授予他奉国左第六军都校之职,兼任
雷州刺史。周恭帝即位后,他又改任郓州防御使。
【高三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5-T-626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