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行路难
李 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以上是描写李白的诗句,可以看出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当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是否还能如此狂放、豁达呢?
请大家大声朗读《行路难》这首诗。
写作背景
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来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品读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的心情。
品读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请试着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品读诗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用典。
作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品读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几句与本诗其他句的句式截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重复出现的“行路难”、句末的疑问的修辞、短句的紧张急促以及直白的话语,表现作者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品读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最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拥有怎样的胸怀?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课堂小结
本诗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刘禹锡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在和州刺史任上被罢官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也因遭贬从苏州返回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于是刘禹锡便写了此诗作答。
白诗引路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或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凄凉:诗人积极从政,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无法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备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里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
品读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闻笛赋”的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的典故抒发岁月流逝,世事变化之大,物是人非的感叹。
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自己虽身经磨难,但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品读诗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如何理解诗句中的“长精神”?
长精神,与友人共勉,既有对友人的感激,又表现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朗读体味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郁
艰涩
昂扬
乐观
课堂小结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展现了他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以及虽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生平拓展
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刘禹锡被贬郎州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
生平拓展
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古诗链接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水调歌头
苏 轼
走近作者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传诵甚广。
自主学习
1.大声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每一句的意思,不明之处用铅笔圈画。
3.思考: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读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苏辙(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时值中秋佳节,苏轼望月思亲,遂写下这千古名篇。
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有何联系?
上阕:望月
(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写景)
下阕:怀人
合作探究
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合作探究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合作探究
“天上”、“人间” 有何深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天上”、“人间” 分别暗指 “朝廷”、“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迫害的政治遭遇,虽有寂寞、惆怅之感,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最终以对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合作探究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作者为什么“无眠”?
夜已深了,失意与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月亮的移动和行踪,暗示夜已经深沉。那么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自然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而“无眠”就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那些离别之人因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难以入眠的情景。也主要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的情景。
欣赏品味
作者是否一直陷入深深的痛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世间总有悲伤、欢乐、离别、相逢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词人受到月的启发,惆怅的心情得到慰藉,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欣赏品味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只希望两人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高悬的明月。
词人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欣赏品味
(1)借酒消愁的苦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出世入世的纠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人生世事的旷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4)美好博大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的情感变化:苦闷——矛盾、纠结——乐观——祝愿。
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作品的风格。这首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课堂小结
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诗中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比较阅读
月下独酌(其一)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本诗与苏轼的词在思想感情的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比较阅读
知人论世——了解人生磨难
比较三首诗词,谈谈它们的共同点,
并说说学习的启示。
咬文嚼字——咀嚼忧伤心情
以意逆志——体会豁达情怀
联系实际——感悟人生真谛
比较阅读
知人论世——了解人生磨难
浏览“阅读导航”,说说三位作者的人生遭遇。
他们都才华横溢,但是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较阅读
先读一句诗,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的忧伤心情。
咬文嚼字——咀嚼忧伤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惆怅茫然
心酸悲愤
愁苦孤寂
比较阅读
诗人们没有沉浸在忧伤中无法自拔,而是自我疗愈,走出痛苦,重燃希望和信心。寻找诗句来感受豁达情怀。
以意逆志——体会豁达情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积极乐观
豁达开朗
满怀自信
比较阅读
诗人面对挫折,面对苦难,自我疗伤,在苦难中歌唱,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联系实际——感悟人生真谛
心有阳光,不畏荒凉。人生路漫漫,同道前行不孤单。人生,本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人生不失意,人生失意亦诗意。我们要像这些诗人一样,学会在苦难中放声歌唱,汲取力量,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