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3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32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7 17: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次习马会
马英九终于勇敢说出了“统一”两个字
“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40年,致力创立一个自由、团结、均富、统一的中国。当年孙中山先生的许多建国主张,如今都已陆续分别在台湾与大陆实现,这对于两岸人民与后代子孙的生活与福祉至关重要。我期许两岸人民都能够记得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我深切地期望两岸应共同合作,避免战争,致力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共创和平繁荣,这也是我们这一辈中国人最大的愿望。”(2024年4月马英九一行大陆行)
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对台方针有哪些?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 14 课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第一部分:离愁---台湾问题的由来
第二部分:召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第三部分:交往---两岸关系的发展
1
三国
隋朝
2
3
元朝
1624年
4
5
1662年
1684年
6
7
1885年
1895年
8
9
1945年
1949年
10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荷兰侵占台湾
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
国民党败退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设台湾省
第三次
分离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949年12月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1954美国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①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②反华势力介入: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港澳问题
是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遗留主权和领土问题,解决途径是外交方式;现已通过“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性质: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干涉。
思考探究:
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2、其解决途径有何区别?
性质 解决途径
港澳问题
台湾问题
外交途径
殖民侵略遗留问题
中国内政问题
自己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
1.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A.武力解决 B.调整“三不”政策
C.八项主张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当局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
明确提出要
解放台湾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争取和平
解放台湾
改革开放以后
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二:”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材料一: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 中国的事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不动,但是要统一。---邓小平
1.鸿沟-缓和——1990年之前的对台方针及两岸关系:
根据时间轴及P70-71,请你概括1990年前海峡两岸的方针政策。并用一句话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海峡两岸的政策演变。
两岸关系从隔绝到逐步走向缓和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



马祖列岛
金门岛
《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是为三通。
1.鸿沟-缓和——1990年之前的对台方针及两岸关系:
01
1988年1月19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由西安抵达北京,登上了万里长城。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探亲
打破近40年隔绝,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融冰
回家的喜与悲
1.鸿沟-缓和——1990年之前的对台方针及两岸关系:
问题思考
请你结合课本P71-74,设计时间轴概括1990年后海峡两岸的方针政策变化。其目的何在?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2015年
2022年
台湾海基会成立
大陆海协会成立
九二共识
迈出历史性一步
汪辜会谈
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
八项主张
连战大陆行
两岸实现“三通”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
习马会
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反分裂国家法》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总体方略
1.两岸一家——1990年之后的对台方针及两岸关系
1990年台湾成立
海峡交流基金会
(简称“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简称“海协会”)
材料一:“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我两会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项内容也已于日后见诸台湾报刊。”——摘编自《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电函》(1992.11.16)
◆1.根据两个组织的名称,说说其成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说说两个组织最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3.这一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民间团体
1.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
海峡交流基金会
(简称“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简称“海协会”)
材料一:“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我两会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项内容也已于日后见诸台湾报刊。”——摘编自《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电函》(1992.11.16)
民间团体
1.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 目的:
为两岸沟通架起桥梁。
◆2. 共识:
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3. 作用:
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九二共识” 内容 海协会和海基金就如何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时间:
1993年
新加坡
地点:
海协会
会长
汪道涵
海基会
董事长
辜振甫
汪辜会谈
内容:
意义:
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3.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时间 对策 内容/意义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年 《反国家分裂法》
表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决心
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八项主张的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7.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汪辜会谈1993年
“胡连会”2005年
“习马会”2015年
◆思考:
◆1.结合教材说说“胡连会”与“习马会”有什么共同主张?
◆2.图中握手人物身份的变化反映出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2. 趋势:两岸开放后,政治交流日益密切。
◆1. 共同主张:都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晤 时间 2015.11 地点 新加坡 人物 习近平、马英九
内容 意义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晤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4.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恶魔”“火坑”是什么?并分析推动台湾回家的有利因素?
佩洛西
李登辉
蔡英文
小手抓大手
携手出火坑
点灯驱恶魔
回家才会赢
材料1:美国国防部宣布为助力台湾“增强防御力”,过去两年里,美国批准对台湾的160多亿美元的军售,为台“改装”战斗机,出售坦克,售台军用飞机零配件并提供有关训练项目。
材料2:按民进党成立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个“台湾共和国”,“台独”是民进党的党纲,也是民进党的党魂,是不会改变的。
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主张,蔡英文则说“国民党是流亡政府”、“台独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天然成分”云云,无一不是走向“台独”之路。 ——高秉涵回忆录《回家的路》
内部:台独势力
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涉
根据材料分析,说说哪些因素在阻碍台湾回归?
根据材料分析,讨论哪些因素有利台湾回归祖国?
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材料3: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材料2: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
《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保障
材料4:港澳回归后,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
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湾问题终将解决,祖国必将完成统一!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政策保障
榜样借鉴
人心所向
国际反华势力
岛内台独势力
海峡现状
5.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
时间 阻碍两岸发展的势力 对策
中共十八大后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反分裂、反干涉、军事演习
2022年 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中共二十大 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强调了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6.日益密切的交往: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往来克难前行,总体保持稳定。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2943.9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53.2亿美元,同比增长6.6%;自台进口2190.7亿美元,同比减少2.9%。
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1至11月,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含经第三地转投资)5470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19.2亿美元。
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固。
2011-2021年两岸贸易额
①两岸经济贸易日益密切
②两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一卷山水,两岸薪传。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6.日益密切的交往:
③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6.日益密切的交往:
青少年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什么?
①思想上: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
②态度上,坚决反对台独。
③行为上: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④其他: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的本领。
影响
英国
时间 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达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3年 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5年 提出八项主张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005年 通过___________ 体现……立场,表明……决心
访问大陆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8年 两岸三通 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新时代 新加坡会面
反分裂、反干涉斗争;白皮书;二十大 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泽民
连战
习近平和马英九
“九二共识”
《反国家分裂法》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大事年表
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随堂训练
1.习近平指出:“(台湾)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谈及的“核心意涵”是指 ( )
A.“一国两制”构想 B.两岸直接“三通”
C.经济密切合作 D.一个中国原则
2.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D
D
随堂训练
3.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 ( )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人民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香港被割占
C.澳门被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
A
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闪亮的雪花》
500名小朋友手持和平鸽模型灯笼表演的《闪亮的雪花》在行将结束之际,一只小鸽子掉队了,随后被另一只鸽子找到,并领着回到了队伍,与此同时其他鸽子都在看着他们的方向,等待归来。 而他们望向的方向,都是东南。
一“鸽”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