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整合提升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整合提升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10: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整合提升
考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
例1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亚洲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有关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B. 东部与欧洲接壤
C. 隔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相望
D. 濒临四大洋
(2) 跨纬度大是亚洲面积广大的表现之一,图中亚洲地跨 (  )
    
A. 寒温两带 B. 热温两带
C. 寒热两带 D. 寒温热三带
考点2 亚洲气候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2 下图为丽丽学习某大洲时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1)~(2)题。
(1)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①处和②处分别应填 (  )
A. 欧洲、自四周流向中部
B. 亚洲、自西向东流
C. 亚洲、自中部流向四周
D. 北美洲、自中部流向四周
(2) 关于图中该大洲气候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面积最大的大洲—广大地区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且地形复杂多样—温差小,降水差异小
C. 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D. 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跨经度广—南北气温差异大,东西降水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
  (2023·天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读亚洲地理位置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亚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 地跨热、温、寒三带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③ 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④ 地形多样,河流众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地所对应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
A.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C.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D.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2024·黑龙江)读亚洲简图,完成3~4题。
3. 关于亚洲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 跨经度最广 B. 全部位于北半球
C. 地跨寒、温、热三带 D. 气候类型单一
4. 数字表示的地理事物搭配错误的是 (  )
A. ①—阿拉伯海 B. ②—中南半岛
C. ③—乌拉尔山脉 D. ④—马来群岛
  (2024·新疆)亚洲地域十分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结合西亚地区居民生活景观图,完成5~6题。
5.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
B. 河流众多,多为外流河
C. 地域辽阔,跨经度最广
D.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6. 下列描述与西亚沙特阿拉伯贝都因人生活相符的是 (  )
A. 河湖多,捕鱼为生
B. 着皮毛衣物,坐狗拉雪橇
C. 住帐篷,游牧生活
D. 穿宽大袍子利于保暖
7. (2023·陕西改编)读亚洲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亚洲之河——壮丽大河 孕育文明
(1) 亚洲多长河,世界长度排名前十的河流中亚洲占一半,其原因是亚洲
 。
(2) 河流是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位于亚洲,其所在流域分别为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谷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从图中河流流向可推断出,亚洲的地势特征是 。
亚洲之和——和而不同 和谐共处
(3) 亚洲各国自然环境差异大,下面为亚洲三条河流下游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够表示黄河、锡尔河、叶尼塞河的序号依次是    。
(4) 亚洲各国人文环境差异大,国情各异,发展水平不一,文化多样。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和互补性,亚洲各国需要加强     ,实现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体系构建]
北 东 亚欧 太平 印度 纬度 东西 东 南 中 高 低 高原 山地 放射 雨热同期 旱涝 热带季风 地中海 46.4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降低 第一 优势互补 工业化
[重难考点精讲]
例1 (1) A (2) D 例2 (1) C (2) B
[中考真题体验]
1. B 2. A 3. C 4. A 5. A 6. C
7. (1) 面积大,地域辽阔(或东西、南北跨度大) (2) 中部高、四周低 (3) ①②③ (4) 交流合作(或联系沟通、学习互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