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基础素养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开幕。杭州某实验中学的小王为通过本次盛会的小记者选拔,进行了关于亚洲的资料调查活动。小王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亚洲与欧洲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差异。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小王对亚洲及欧洲地理位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均跨东西半球 B. 均跨南北半球 C. 北东南三面临海 D. 均濒临太平洋
2. 以下地理事物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上的是 ( )
A. 乌拉尔山脉 B. 伏尔加河 C. 阿尔卑斯山脉 D. 红海
3. 与欧洲相比,亚洲自南向北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小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亚洲 ( )
A. 濒临最大的大洋——大西洋 B. 跨寒、温、热三带,南北距离大
C.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 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
一般来说,世界各地区的人类活动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图为①②两地区的生活差异图。据此完成4~5题。
① 生活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衣,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②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4. 按亚洲地理方位划分,①地区位于 ( )
A. 北亚 B. 东亚 C. 西亚 D. 中亚
5. 影响②地区居民住房、服饰特点的自然条件是 ( )
A. 纬度高,气候严寒 B. 气候干燥,河流稀少 C. 气候湿热,河湖众多 D. 地形平坦开阔
读下列文字材料和北美洲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洲地势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东向太平洋,南向印度洋,西向大西洋,北向北冰洋。……纵横交错的山脉控制了河流的流向,河流自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分流。——摘自义务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地质出版社)
6. 根据文字材料可得出判断该大洲地势特征的方法有 ( )
A. 地形分布、河流流向 B. 气温变化、降水变化
C. 人口分布、城市分布 D. 交通状况、海洋分布
7. 文字材料中所述大洲地势显著特征是 ( )
A. 西部高东部低 B. 四周高中部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南部高北部低
8. 运用上述方法分析“北美洲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可推断该区域多数河流流向是 ( )
A. 自中部向四周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苏州某中学老师在上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亚洲地形、河流及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 )
10. 亚洲文明古国主要分布在 ( )
A. 中高纬度地区 B. 河流中下游平原
C. 河流中上游高原 D. 亚洲大陆内部
11. 这里适宜古文明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
① 地处温带,气候温和 ②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 距海较近,交通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亚洲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在同一季节亚洲的不同地区,有的人因寒冷而取暖,有的人因炎热而纳凉,有的人为雨水过多而发愁,有的人为长期干旱而忙碌。苏州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2~14题。
12. 地理小组同学分析材料中的现象后认为亚洲的气候特征为 ( )
A. 季风气候显著 B.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 气候海洋性强 D.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3. 导致同一季节出现“因寒冷而取暖(甲地)”和“因炎热而纳凉(乙地)”差异的影响因素为 ( )
A. 地形因素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
14. 若丙、丁两地出现了同一季节“有的人为雨水过多而发愁,有的人为长期干旱而忙碌”的现象,那么此时最可能为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面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北京、新加坡和大阪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成员认真研究了以上图片,从中获取了一些地理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
① 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
②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具有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③ 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④ 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 三地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 )
A. 年降水量均大于1000mm B. 降水季节分配都均匀
C. 最热月气温均高于20℃ D. 气温年较差均大于10℃
17. 同学们寒假期间赴新加坡旅游,需要准备 ( )
A. 羽绒服 B. 雨伞 C. 雪地靴 D. 毛线帽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共有8个国家人口总数超过1亿(2024年),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越南。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图1)与亚洲河流分布图(图2),完成18~20题。
18. 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从方位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 )
A. 东部和西部 B. 南部和西部
C. 东部和南部 D. 东南部和中部
19. 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
A. 中国 B. 印度
C. 印度尼西亚 D. 日本
20. 亚洲的人口稠密区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等自然条件,但亚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 (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纬度高,气温低
C. 地形平坦,水热充足 D. 高温多雨,气候潮湿
读亚洲地理位置与人口密度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 关于亚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亚洲东南部,农业较发达,人口密集 B. 图中M地气候严寒,人口较为稀疏
C.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D. 亚洲经济发展迅速,是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
22. 关于亚洲和欧洲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都濒临太平洋 B. 都以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为主
C. 人口稀疏 D. 都全部位于北半球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亚洲和北美洲略图,完成23~25题。
23. 亚洲和北美洲 ( )
A. 均全部位于北半球 B. 共同濒临太平洋
C.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D.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24. 亚洲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
A. 高原山地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5.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下列亚洲河流中流向与其大致一致的是 ( )
A. 湄公河 B. 长江
C. 叶尼塞河 D. 恒河
二、 综合能力题(共3题,共50分)
26. 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沿着30°N和80°E对亚洲地理差异展开探究。读亚洲地形分布图及亚洲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 从太平洋沿岸出发,沿30°N线一路向西,经过A世界最大的半岛 半岛,抵达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B 运河。(4分)
(2) 从印度洋沿岸出发,沿80°E线自南向北依次穿过了恒河平原、 高原、 平原,到达北冰洋沿岸。(4分)
(3) 结合地形剖面图判断亚洲总体的地势特点是 。(4分)
(4) 地理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多样两种因素对亚洲河流的影响有 ; 。(任答两点)(4分)
27. 结合亚洲河流、地形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地形、气候、河流间相互影响”的主题探究活动。(14分)
探究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 亚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 气候区。(2分)
探究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 受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影响,亚洲河流呈 状流向周边海洋。(2分)
(3) 亚洲的许多大河上游流经高原、山地,由于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 资源;而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货运量大, 价值高。(4分)
探究三: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4) 亚洲的①区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会出现 现象。(2分)
(5) 亚洲的②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多为 (填“内”或“外”)流河。(2分)
(6) 亚洲的③区域,季风气候较为典型,该区域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填“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2分)
28. 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个国家。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密切,经济合作不断加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 从纬度位置看,中亚地区处于五带中的 带;从 位置看,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中亚五国均为内陆国。(2分)
(2)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本区主要河流,都发源于 (填方位)的山地,注入 。(4分)
(3) 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其中有 个国家与我国接壤。(2分)
(4) 根据图3,2017年中亚对中国出口额最大的产品是 ,与2016年相比,增长率最高的产品是 。(4分)
(5) 中亚向中国输送油气的运输方式是 ,天然气主要来自 (填国家)。(4分)
(6) 我国可以鼓励 (填字母)等企业向中亚国家“走出去”,构建与中亚国家的产业合作关系。(2分)
① 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② 船舶制造 ③ 海洋养殖 ④ 汽车制造 ⑤ 装备制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7) 每年有超过800列“中欧班列”经过中亚地区,使其产品远销欧洲和中国,“中欧班列”对中亚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任答1点)(2分)
1. A 2. A 3. B 4. A 5. B 6. A 7. C 8. C 9. A 10. B 11. A 12. D 13. C 14. B 15. D 16. C 17. B 18. C 19. D 20. B 21. D 22. B 23. B 24. C 25. A
26. (1) 阿拉伯 苏伊士 (2) 青藏 西西伯利亚 (3) 中间高,四周低 (4) 流程长,长河众多 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等
27. (1) 高原山地 (2) 放射 (3) 水能 航运 (4) 结冰 (5) 内 (6) 东南季风
28. (1) 北温 海陆 (2) 东南部 咸海 (3) 哈萨克斯坦 3 (4) 矿物燃料 铝及其制品 (5) 管道运输 土库曼斯坦 (6) D (7) 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