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7 16: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一、 基础素养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移民国家,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多元的文化。截至2023年末,美国总人口接近3.4亿,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印度和中国。据此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美国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住民是印第安人 B. 以黑色人种为主
C. 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D. 人口分布十分均匀
2. 下列城市中华人华侨最集中的是 (  )
A. 旧金山 B. 华盛顿
C. 多伦多 D. 温哥华
  读美国相关地图,完成3~5题。
3. 美国本土东、西、南三面临海。图甲中序号表示的大洋正确的是 (  )
A. 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 B. ①是大西洋,②是太平洋
C. ①是北冰洋,②是太平洋 D. ①是大西洋,②是印度洋
4. 图乙中反映出美国农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 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 B. 农业生产机械化
C. 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 D. 农业生产商品化
5. 在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的地区,每天都需要大量新鲜的乳肉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美国农业的乳畜带最合适的分布地区是 (  )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2024·山东临沂模拟)“硅谷”被称为“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在美国信息社会中被视为“最完美的范例”。读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完成6~7题。
6. “硅谷”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  )
A. 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
B. 高等院校多,技术人才丰富
C. 位于太平洋沿岸,原料运输便利
D. 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7.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
① 支柱产业,发展迅速
② 新增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部门
③ 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④ 其他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下图示意2020年美国和世界人均消耗的部分资源量比较。读图,完成8~9题。
8. 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
A. 用水量 B. 用电量
C. 天然气消耗量 D. 石油消耗量
9. 下列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的是 (  )
A. 整夜灯火通明 B. 多用一次性物品
C. 选择绿色出行 D. 大量使用清洁剂
  巴西是世界玉米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3年1月7日,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读南美洲和巴西略图,完成10~12题。
10. 巴西玉米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  )
A. 北部 B. 东南部 C. 西部 D. 西北部
11. 中国与巴西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属于 (  )
A. 南南合作 B. 南南对话
C. 南北对话 D. 南北合作
12.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 (  )
A. 白种人约占40% B. 黄种人数量多
C. 黑种人数量最多 D. 混血种人数量多
  读巴西人口、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和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 贝洛奥里藏特、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所在的三角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是 (  )
A. 钢铁工业、纺织工业 B. 钢铁工业、石油工业
C. 木材工业、纺织工业 D. 石油工业、木材工业
14. 与科伦巴地区相比,该三角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
① 矿产丰富 ② 能源丰富
③ 海运便利 ④ 人口众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巴西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某跨国公司计划投资一个热带雨林开发项目,为此政府召开了听证会。下图示意参会各方的主要观点。据此完成15~17题。
15.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复杂
C. 地势高峻 D. 四面环海
16. 参会各方中,其观点立足于雨林生态价值的是 (  )
A. 外商代表 B. 土著居民
C. 政府官员 D. 环保人士
17. 综合各方观点,合理开发雨林的方式是 (  )
A. 停止开发,保护雨林 B. 适度开发,珍惜资源
C. 大力开发,赚取外汇 D. 全面开发,增加耕地
  图1是美国本土示意图,图2是巴西简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 对两个国家的共同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
A. 均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B. 均为发达国家
C. 均以热带气候为主 D. 均为北半球国家
19. 对两个国家农业发展条件,表述错误的是 (  )
A. 美国耕地面积广阔,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 巴西劳动力资源充足且价格低
C. 巴西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D. 美国农业基础雄厚,科技水平高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1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图2为北极燕鸥照片。读图,完成20~22题。
20. 北极燕鸥 (  )
① 喜欢幽静,选择人迹罕至的地区 ② 适合低温环境,选择高纬度地区
③ 喜欢黑夜,生活在极夜地区 ④ 以草为食,生活在水草丰茂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 北极燕鸥繁殖地和越冬地分别位于 (  )
A. 北冰洋附近、南极洲附近 B. 北极点、南极点
C. 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北部 D. 均位于大陆东岸
22. 下列现象在北极燕鸥繁殖地会出现的是 (  )
A. 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阳光直射现象
C. 可能看到极光 D. 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2024·河南)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如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23~25题。
23. 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
① 极地考察船 ② 冰芯取样场景 ③ 企鹅 ④ 极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
A. (65.7°S,17.4°W) B. (65.7°N,17.4°E) C. (65.7°N,17.4°W) D. (65.7°S,17.4°E)
25. 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
A. 西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
二、 综合能力题(共3题,共50分)
26.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美国的农民利用牵引机、播种机、耕耘机、收割机以及其他的机器从事农作,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      化特征。美国农产品中,    、    等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4分)
(2) 美国粮食生产有很多的有利条件:本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量丰富。中部为    地形,地势低平,耕地多。河湖众多,    是世界第四长河,向南注入    湾;    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8分)
(3) 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4分)
A. 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 B. 人口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大
C.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 资金雄厚,劳动力丰富
27. (2024·黑龙江牡丹江)亚马孙河流域既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阔的河流,又拥有地球上最广袤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可以感受水与密林的交织,也可以领略密林的原始与野性。每年亚马孙河的干流和支流相继进入洪水期,时间最长可以持续200天左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 从径流量看,亚马孙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河,原因是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    。(4分)
(2) 巴西的马瑙斯是亚马孙河流域最大的城市,该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条件是                                  。弊端主要有                                  。(4分)
(3) 雨林地区气候终年    ,但仍散布着一些村落,在河网密布的地方,依水而居的原住民使用的重要出行工具是    。(4分)
(4) 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亚马孙河流域这片原始地域,雨林“饱受人类的干扰”,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对雨林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主要表现在
 。(4分)
(5)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主要有 。(4分)
28. (2024·江苏连云港)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强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 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    (填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    观测与研究。(4分)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约-50℃,年平均降水量约55mm,年平均风速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如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 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 。(4分)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 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    、    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        的建站理念。(6分)
1. A 2. A 3. A 4. A 5. A 6. B 7. C 8. D 9. C 10. B 11. A 12. D 13. A 14. D 15. A 16. D 17. B 18. A 19. C 20. A 21. A 22. C 23. B 24. C 25. B
26. (1) 机械 玉米 小麦 (2) 平原 密西西比河 墨西哥 五大湖 (3) B
27. (1) 众多 (2) 能够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方便的水运;便于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等 河流水患会给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废水、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等 (3) 高温多雨 船 (4) 乱砍滥伐;修建公路;开辟大型的农场和牧场;采矿;办工厂;建城镇等 (5) 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28. (1) 太平洋 海洋 (2) 南极地区多大风,地表有积雪,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防风、防雪埋 (3) 酷寒 烈风 保护极地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