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世界屋脊
1.
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A 山脉以西,昆仑山脉—B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 地形
(1)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 ”之称。
(2) “远看是山,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 气候:具有独特的 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强烈。
4. 河流:青藏高原是① 江、②黄河、③澜沧江、④ 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
高寒牧区
(1) 发展条件: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耐寒的高山 广布,生长着能适应 、 、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2) 畜种: 、藏绵羊、藏山羊。
2. 河谷农业区
(1) 发展条件:日照 ,气温较高,昼夜温差 ,土质较肥沃。
(2) 分布:南部的 谷地,东部的 谷地。
(3)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3. 生活习俗
(1) 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 ,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 茶。
(2)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
光照充足不等于热量充足
光照侧重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生长;而热量与温度高低有关,热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等。光照充足不等于热量充足,如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一般来说,气温高的地区,热量充足,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读青藏地区范围图,完成1~2题。
1.
对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
B. 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C.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
D. 北界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2. 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地势低平,河流稀少 ②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 森林茂密,红松之乡 ④ 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下图为我国青藏地区图,卓玛的家乡在该区的河谷地带。读图,完成3~4题。
3.
卓玛身穿的服饰以及直播带货的家乡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 壮族服饰、葡萄 B. 藏族服饰、青稞
C. 蒙古族服饰、椰子 D. 傣族服饰、大豆
4. 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 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 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 种植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作物。读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完成5~7题。
5. 青稞主要分布在 ( )
A. 藏北温泉区 B. 藏西北湖泊区
C. 藏南森林区 D. 藏东南河谷区
6. 西藏种植的青稞穗大饱满,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B. 二氧化碳浓度高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地势高,降水丰富
7. 西藏湖泊众多,其水源主要来自 ( )
A. 大气降水 B. 冰雪融水
C. 河流水 D. 地下水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2)。图1为青海省简图。读图,完成8~9题。
8. 青藏高原地区适合发展“光牧互补”,是因为这里 ( )
① 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 ② 海拔低,气温高,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 地处高原地区,阳光照射强 ④ 地狭人稠,污染严重,空气透明度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 “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有 ( )
① 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② 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③ 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④ 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近年来,青海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图1为青海省简图,图2为青海省冬季自然景观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青海省带来了冰川、冰雪等自然景观,但当地软硬件水平制约了冰雪经济发展。近年来,青海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不断用“冷资源”催生“热经济”。
(1) 青海省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2) 简述青海省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3) 请为青海省发展冰雪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
[藏毯织出“国际范儿”]
青海藏毯(图3)以牛羊绒毛为原料,是高原生活的必需品。约3000年前,青海藏族先民就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如今,当地企业融合机织、枪刺、荧光等多种现代地毯编织工艺,将藏毯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藏毯编织历史悠久,充分反映出当地的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
藏毯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
观点一: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藏毯织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点二:改进藏毯工艺,进行机械化生产和商业性开发。
(5) 上面两种观点,你赞同哪种 请说明理由。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核心知识梳理]
一、 1. 横断 祁连 2. (1) 世界屋脊 (2) 近看是川 3. 高寒 大 太阳辐射 4. 长 雅鲁藏布
二、 1. (1) 草甸 高寒 缺氧 (2) 牦牛 2. (1) 较长 大 (2) 雅鲁藏布江 湟水 (3) 青稞 3. (1) 糌粑 酥油 (2) 平顶碉房
[课时达标精练]
1. A 2. C 3. B 4. A
[综合素养提升]
5. D 6. C 7. B 8. B 9. D
10. (1) 青藏地区 (2) 海拔高,气温低;雪期长;积雪厚;冰雪景观多样。 (3)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发展特色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冰雪旅游的知名度;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4) 畜牧 (5) 赞同观点一。理由:传统藏毯织造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或赞同观点二。理由:改进藏毯工艺可以保存和发展藏毯文化;可以促进藏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等。)
相关解析
5.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图中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三江并流区域内的谷地是西藏青稞主要分布区。 6. 西藏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这使得青稞、小麦穗大饱满,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气温较低,病虫害少不是主要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二氧化碳浓度低;青藏高原地势高,降水少。 8. 青藏高原地区适合发展“光牧互补”,是因为这里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地处高原地区,阳光照射强,①③正确;这里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疏,空气透明度高,②④错误。 9. “牧光互补”项目是将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在养殖场,是“板下养殖、板上发电”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
相关解析
复;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②③④正确。牧草生长不会改变当地的气候,①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