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堂练习(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堂练习(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7 15: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堂练习(二)
一、选择题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了解有关图标的含义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3.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 B.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4.202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C.冬季用煤炉取暖时应开窗通风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5.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面粉厂内,严禁烟火
C.点燃甲烷,提前验纯 D.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6.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B.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碳单质
C.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O
D.高纯度氢气可为火炬安全燃烧提供保障
7.为强化安全意识,某学校开学第一课是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遇见较大火灾时,及时拨打119报警
8.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二、非选择题
9.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人取火时,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绒是一种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________,因而容易点燃。
(2)1830年发明了火柴。原理是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发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应,引燃火柴杆。推测 KClO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使燃烧更剧烈。
10.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中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与氧气的反应 B.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C.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3)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积极植树造林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可见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图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_____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太阳能燃料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 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1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3)如图2,将一根加热后变黑的灼热铜棒迅速伸入充满氢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铜棒逐渐变为红色,可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还原性  ②支持燃烧  ③密度比空气小
13.尿素[CO(NH2)2]是重要的氮肥,工业上用煤合成尿素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________。
(2)该工艺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3中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步骤4中另一种产物为H2O,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4.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
【知识回顾】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1)将燃烧管加热至150 ℃,挤压滴管B,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继续加热燃烧管,挤压滴管A,观察到白磷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3)继续加热燃烧管至300 ℃,挤压滴管B,观察到红磷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
15.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___。
拓展设问
(5)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A3.D4.B5.D 6.D7.C8.D
9.(1)着火点低 (2)提供氧气 
10.(1)ABC (2)石油 (3)ABCD 
11.(1)FeO(或氧化亚铁) 能耗低(合理即可) (2)化学 2CO+O2=== (点燃)2CO2(合理即可)   (3)AD
12.(1)酒精灯 (2)Zn+H2SO4=ZnSO4+H2↑ A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③
13.(1)天然气 (2)H2O和CO2 (3)不变 (4)2NH3+CO2CO(NH2)2+H2O
14.【知识回顾】催化作用(或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或作催化剂) 【进行实验】(1)燃烧管内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2)与氧气接触 (3)4P+5O2=== (点燃)2P2O5 【交流讨论】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合理即可)
15.(1)B (2)C2H5OH+3O2=== (点燃)2CO2+3H2O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拓展设问】(5)步骤3室温时向锥形瓶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步骤4将锥形瓶浸入80 ℃热水中白磷燃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