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素养培优监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素养培优监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7 17:5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素养培优监测卷
考查内容:一至三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经过半个学期的发奋努力,你一定收获满满,相信你会认真审题,并用工整的书写展示自己的硕果。
任务一:在积累中积蓄能量(41分)
1.读语段,完成练习。(12分)
时间zhǎ yǎn( )就溜走了,从你liáo tiān( )时的嘴边,从你脚踩的方zhuān( )上,从你放在桌子上的茶gāng( )边,甚至是在晚yàn
( )的桌前,你yī wēi( )在母亲的怀里时。因此,不要再徘徊了,让书籍来填满你的内心,让学习rán( )起你的斗志吧!
(1)读拼音,写字词。(5分)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籍”和“书籍”中“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籍 B.原籍 C.学籍 D.籍贯
(3)“徘徊”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3分)
A.来回走动 B.犹豫不决 C.停滞不前 D.起伏不定
(4)语段描写的内容和我们学过的课文《 》相似。(1分)
2.选择。(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正午 正月 刚正不阿 B.肮脏 脏乱 五脏六腑
C.吞咽 呜咽 狼吞虎咽 D.躲藏 收藏 藏头露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节日期间,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
B.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中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根雕作品数不胜数。
C.运动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我在跑步比赛中屡创佳绩。
D.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基层干部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广大群众团结一致,积极配合。
(3)依次填人下面语段中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 , ,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4)下列句子的主旨与“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不符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注意例句中的加点部分,从下面字词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3分)
小:这个房间还没有巴掌大,怎么住得下三个人呢
饿 瘦 累 高 喜欢 盼望
(2)请选择下面的生活情境,对图中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符合情境的心情(3分)
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 运动会没得到理想的名次
4.读书交流。(11分)
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围绕搜集的资料展开了讨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
①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但又有点儿虚荣心的孩子。 ( )
②《那个星期天》中借助“跳房子”“看云彩走”这些举动表达了“我”沮丧的心情。 ( )
③《阳光的两种用法》中,“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 )
(2)讨论会上,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8分)
甲同学:《匆匆》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紧扣“
”这个词,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
乙同学: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宇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栏目让它“火”了一把。我们一起来尝试飞花令吧,根据方格中的文字提示,补充诗(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 → 月 。
我:我知道了写故事梗概的三个步骤:① ;②
;③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任务二:在阅读中启迪智慧(29分)
(一)(9分)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 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阅读孟云卿的《寒食》,我知道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 。(1分)
2.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第一句都写了 。不同之处是,韩翻通过“ , 。”这两句诗,引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而孟云卿在诗中通过自嘲自己的 ,表达了内心的 。(5分)
3.你最喜欢这两首诗中的哪一句 请你写出喜欢的理由。(3分)
(二)理想的风筝(20分)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
③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村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了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都引起同学们一次激动的心跳。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⑦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睛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⑧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⑨我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刘老师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⑩B.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
(有删改)
1.语文要素本文写了关于刘老师的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刘老师怎样的品质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每空不超过8个字)(4分)
① →热爱祖国;② →
。其中第 (填序号)件事写得最详细。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请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选择表达情感的方法,填在文中“[ ]”内,并选择一句,写出自己的感受。(6分)
直接抒情 融情于景 融情于事
我选择的是 句,感受:
3.选择。(6分)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都引起同学们一次激动的心跳。”对这两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老师写板书时的转身跳跃,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
B.残疾的身体没有影响刘老师教学的热情。
C.刘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令人担心他会不小心摔倒。
(2)“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列对句中“理想的风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老师以他的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心里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B.刘老师一直喜爱放风筝,放了许多风筝。
C.刘老师不仅在放风筝,也在放飞自己的理想。
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⑨段中画波浪线的“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这句话的理解。(4分)
任务三:在表达中快乐成长(30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霜雪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拆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 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内容要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任务一:在积累中积蓄能量
1.(1)眨眼 聊天 砖 缸 宴 依偎 燃(2)A(3)B(4)匆匆
2.(1)D (2)C (3)D (4)C
3.示例:(1)饿——我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感觉自己能吃下一头牛。
(2)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今天,我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家的路上,天空下起了小雨,雨丝轻轻柔柔地落在我的脸上,清清凉凉的,好舒服。柳枝和花儿全都沐浴在雨中,它们精神饱满,张着小嘴,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甘甜的雨水。两只燕子在微风中,伴着小雨滴敲响的鼓点,嘹亮地唱着春天的赞歌。
4.(1)①√②×③√
(2)甲同学:朱自清 匆匆惋惜与无奈 乙同学:春城无处不飞花 二 春风似剪刀 今夜 明人尽望 我:①读懂内容,把握脉络②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任务二:在阅读中启迪智慧
(一)1.介子推
2.景物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贫困悲戚
3.示例:我最喜欢韩翻的《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因为作者用“无处不”这一双重否定突出了整个京城充满春意,热闹非凡。
(二)1.①激情讲课②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富有童心②
2.融情于景 直接抒情 示例:B作者直抒胸臆,用一个问句、一个省略号, 反复运用“深深地”这一词语,抒发了自己对刘老师深切的思念之情。
3.(1)C(2)B
4.刘老师通过“风筝”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成为陪伴“我”一生的精神力量。
任务三:在表达中快乐成长
[习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要求写一写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思考。习作时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习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素材,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以略写。合理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及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