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期中测试05
范围:第1-11课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与“②”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
A.隋朝建立B.开凿大运河
C.隋朝统一全国D.创立科举制
2.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D)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3.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这表明唐太宗(A)
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辖
4.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
A.五代十国时期B.金与南宋对峙
C.辽和北宋并立D.蒙古族的兴起
5.唐朝早在平定突厥汗国之前就容纳了来自北地的120万
胡族和胡化人口,西部高昌、龟兹、吐蕃等都有大批民众迁入中原。中原汉人流行胡服,可以品尝葡萄美酒,偏僻乡村也能轻易找到胡饼。这体现出唐朝(C)
A.对外关系开放B.经济文化繁荣
C.民族交往交融D.海陆交通发达
6.历史图片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通过读图可以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下面几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B)
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B.中外交往频繁
C.文学艺术多姿多彩D.民族交往频繁
7.秦国的公文印章,汉魏时期的碑文拓片技术,以及秦汉时期在布料上印染图案的技术,都与后来的雕版印刷术有着相似之处。这体现了(A)
A.技术文化发展的连续性B.雕版印刷发明的必然性
C.知识文化传播的迫切性D.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性
8.“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应出自(D))
A.《隋书·刑法志》B.《旧唐书·太宗本纪》
C.《旧唐书·玄宗本纪》D.《宋史·太祖本纪》
9.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D)
A.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开创科举,广纳贤才B.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C.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宋与辽、西夏的边境贸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10.宋代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大量规模化人口聚居地——市镇,如湖州乌墩镇、新市镇,“井邑之盛,赋入之多,县道所不及也”。这表明宋代(A)
A.商品经济发展B.人口流动受到限制
C.城市职能减弱D.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1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C)
A.阿保机
B.阿骨打统一蒙古草原
C.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D.忽必烈
12.“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反映的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是(B)
A.台湾B.西藏C.新疆D.东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伟大工程·连接南北】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因地制宜,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功实现沟通南北、连接经济腹地与政治中心的功能。
14.【历尽千辛·佛学东来】唐朝时,高僧玄奘为了更好地研习佛法,不畏艰险,历经磨难,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求取佛经。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敦煌莫高窟保留了大量壁画、彩塑,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16.【稳固政权·扭转局面】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藩镇割据成为地方顽疾,危害社会安宁。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北宋采取的方针是崇文抑武
17.【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元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设置了行省制度,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1分。
18.(11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朝时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三: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第四卷)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4分)
思想:以民为本。(1分)做法: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局面:“贞观之治”。(1分)
(2)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序号,4分)
反映农业发展的是图2(1分);反映民族和睦的是图4(1分);反映社会风气开放的是图3(1分);反映文化灿烂的是图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并说说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3分)
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2分)特点:双向交流。(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0分,共20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书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三:行省制度是元朝统治者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是古代国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必然产物。行省制度的实施,既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又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末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材料一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的 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2分)
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主要作用: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任答一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通判的职权和作用。(4分)
职权:知州发布的各项命令需要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通判监察长官,可独立奏事。(2分)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对知州的行为进行监督。(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2分)
影响: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说说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10分)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料① (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摔跤)戏,三百里内皆观。 ——《汉书·武帝本纪》
史料② 唐代打马球俑 唐代女子打马球时穿上各样 服饰,甚至作男子和胡人装扮,作各种打球姿态。
史料③ 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冰床、冰车或者冰橇)。
史料④ 北宋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之乐,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竞技活动之一,有助于领悟礼义。
材料二: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
——摘编自《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材料三:宋朝时期,良马皆配备给军队做战马及用于交通运输,根本没有多余的马匹可以用作休闲娱乐……宋代以商品经济为重心的城市不断发展,旧有的坊市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而日趋崩溃,坊市开始向着一体化发展。城市人口活动趋于密集化、自由化、集中化,如此一来,在城市中很难找到适宜的马球场地。
——摘编自李梅《唐代马球、宋代蹴鞠盛行原因对比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史料按照文献史料、实
物史料、图像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即可,3分)
文献史料:史料①、史料③。(1分)实物史料:史料
②。(1分)图像史料:史料④。(1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体育运动流行的原因。(2分)
原因: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或商品经济的繁荣);政治环境的宽松,统治者的支持;社会风气开放。(任答两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通
道。概括唐朝体育交流的特点,并说明依据。(3分)
主要通道:丝绸之路。(1分)特点:中外互相(双向)交流,如马球从波斯传入唐朝,唐朝的围棋等也传到国外;有交流有创新,如中国在借鉴的同时还融入自己的创造。(任答一点,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马球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2分)
因素:战争以及交通运输需要马匹;城市空间拥挤,缺乏适宜场地;战乱频发,社会较为动荡。(任答两点,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统编2024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2024版七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历史期中测试05
范围:第1-11课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21世纪载言
www.21cny.com
己1总纪教肩
2世有
W,27GG⊙
21世纪载言
山山山.
:
1总纪教肩
2他有
W,27GG⊙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
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
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
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
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一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
意的答案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与“②”处相关的历史
事件是
(C)
2
3
隋朝灭亡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A.隋朝建立
B.开凿大运河
C.隋朝统一全国
D.创立科举制/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七下历史期中测试05
范围:第1-11课
(建议用时: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与“②”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
A.隋朝建立B.开凿大运河
C.隋朝统一全国D.创立科举制
2.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D)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3.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这表明唐太宗(A)
A.重视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辖
4.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
A.五代十国时期B.金与南宋对峙
C.辽和北宋并立D.蒙古族的兴起
5.唐朝早在平定突厥汗国之前就容纳了来自北地的120万
胡族和胡化人口,西部高昌、龟兹、吐蕃等都有大批民众迁入中原。中原汉人流行胡服,可以品尝葡萄美酒,偏僻乡村也能轻易找到胡饼。这体现出唐朝(C)
A.对外关系开放B.经济文化繁荣
C.民族交往交融D.海陆交通发达
6.历史图片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通过读图可以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下面几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B)
A.中外贸易往来频繁B.中外交往频繁
C.文学艺术多姿多彩D.民族交往频繁
7.秦国的公文印章,汉魏时期的碑文拓片技术,以及秦汉时期在布料上印染图案的技术,都与后来的雕版印刷术有着相似之处。这体现了(A)
A.技术文化发展的连续性B.雕版印刷发明的必然性
C.知识文化传播的迫切性D.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性
8.“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应出自(D))
A.《隋书·刑法志》B.《旧唐书·太宗本纪》
C.《旧唐书·玄宗本纪》D.《宋史·太祖本纪》
9.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D)
A.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开创科举,广纳贤才B.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C.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D.宋与辽、西夏的边境贸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10.宋代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大量规模化人口聚居地——市镇,如湖州乌墩镇、新市镇,“井邑之盛,赋入之多,县道所不及也”。这表明宋代(A)
A.商品经济发展B.人口流动受到限制
C.城市职能减弱D.政府财政开支增加
1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C)
A.阿保机
B.阿骨打统一蒙古草原
C.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D.忽必烈
12.“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反映的元朝加强管辖的地区是(B)
A.台湾B.西藏C.新疆D.东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伟大工程·连接南北】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因地制宜,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功实现沟通南北、连接经济腹地与政治中心的功能。
14.【历尽千辛·佛学东来】唐朝时,高僧玄奘为了更好地研习佛法,不畏艰险,历经磨难,长途跋涉到达天竺,求取佛经。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敦煌莫高窟保留了大量壁画、彩塑,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生活、商贸往来和思想文化,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16.【稳固政权·扭转局面】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以及藩镇割据成为地方顽疾,危害社会安宁。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北宋采取的方针是崇文抑武
17.【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元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设置了行省制度,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1分。
18.(11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朝时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三: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世界各国人民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第四卷)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4分)
思想:以民为本。(1分)做法: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分)局面:“贞观之治”。(1分)
(2)将材料二中的图片与下列观点相对应。(填序号,4分)
反映农业发展的是图2(1分);反映民族和睦的是图4(1分);反映社会风气开放的是图3(1分);反映文化灿烂的是图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并说说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3分)
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2分)特点:双向交流。(1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0分,共20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书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三:行省制度是元朝统治者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是古代国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必然产物。行省制度的实施,既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又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末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材料一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的 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作用。(2分)
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主要作用: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任答一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通判的职权和作用。(4分)
职权:知州发布的各项命令需要通判联合署名才能生效;通判监察长官,可独立奏事。(2分)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对知州的行为进行监督。(2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2分)
影响: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分裂。(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说说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10分)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料① (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摔跤)戏,三百里内皆观。 ——《汉书·武帝本纪》
史料② 唐代打马球俑 唐代女子打马球时穿上各样 服饰,甚至作男子和胡人装扮,作各种打球姿态。
史料③ 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冰床、冰车或者冰橇)。
史料④ 北宋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之乐,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竞技活动之一,有助于领悟礼义。
材料二: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
——摘编自《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材料三:宋朝时期,良马皆配备给军队做战马及用于交通运输,根本没有多余的马匹可以用作休闲娱乐……宋代以商品经济为重心的城市不断发展,旧有的坊市制度不断受到冲击而日趋崩溃,坊市开始向着一体化发展。城市人口活动趋于密集化、自由化、集中化,如此一来,在城市中很难找到适宜的马球场地。
——摘编自李梅《唐代马球、宋代蹴鞠盛行原因对比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史料按照文献史料、实
物史料、图像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即可,3分)
文献史料:史料①、史料③。(1分)实物史料:史料
②。(1分)图像史料:史料④。(1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体育运动流行的原因。(2分)
原因: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或商品经济的繁荣);政治环境的宽松,统治者的支持;社会风气开放。(任答两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通
道。概括唐朝体育交流的特点,并说明依据。(3分)
主要通道:丝绸之路。(1分)特点:中外互相(双向)交流,如马球从波斯传入唐朝,唐朝的围棋等也传到国外;有交流有创新,如中国在借鉴的同时还融入自己的创造。(任答一点,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马球的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2分)
因素:战争以及交通运输需要马匹;城市空间拥挤,缺乏适宜场地;战乱频发,社会较为动荡。(任答两点,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