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课后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 C.过氧化氢溶液 D.葡萄糖注射液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
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了乳化作用的是( )
A.清水冲洗苹果 B.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稀盐酸清洗水壶内壁的水垢 D.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4.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的塑料片与烧杯粘在一起了。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5.将1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水98 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二、非选择题
6.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面粉 B.硝酸钠 C.泥沙 D.花生油
(2)下表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①20 ℃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②20 ℃ 时,将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③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得到相应的A、B、C三种溶液,C中析出的氯化钾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7.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一定条件下,将NH3、CO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2+H2O+NH3=== NaHCO3↓+NH4Cl ,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4Cl、NaCl、NaHCO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 ℃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掉10 g水,然后降温至t ℃,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5)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6)将60 ℃时NaCl、NH4Cl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的质量NaCl________(填“>”“<”或“=”)NH4Cl。
(7)t ℃时,用等质量NaCl、NH4Cl、NaHCO3三种物质配制各自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
8.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用20.3 g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可配制上述稀盐酸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1 g)。
(2)若需收集10瓶(每瓶以125 mL计算)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要多少克上述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才能制得(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 g/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g)
拓展性作业
一、选择题
9.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 ℃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将t2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10.已知20 ℃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 g。20 ℃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
11.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22河南化令36.TIF"
图1 图2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
二、非选择题
12.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 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 g 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 g 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据图回答问题:
(1)甲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
(2)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________方法提纯KNO3。
(3)已知60 ℃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 g,将该温度下84 g 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________g。
(4)分别计算图1实验中0 ℃时甲、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3.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杂质只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进行操作③时,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加止热。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操作⑤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帮他指出来________。图中错误改正后, 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操作示意图的序号)。
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假设称量氯化钠时1 g以下用游码)。
(4)配制时,除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5)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 (填“10”“50” 或“100”)mL。
(6)经检测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7)海水晒盐采用操作③的原理而不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
探究性作业
14.某同学用食盐和水来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步骤如下:
(1)室温下,将食盐晶体慢慢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当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2)将新鲜鸡蛋放入上述饱和溶液中,鸡蛋处于漂浮状态。然后慢慢加水,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当鸡蛋处于________状态时,鸡蛋的密度等于食盐溶液的密度。
参考答案
1.A2.C3.D4.C5.D
6.(1)B (2)①36.0 ②68 ③2.0
7.(1)55.2 (2)碳酸氢钠溶解度比较小,首先达到饱和并结晶析出 (3)降温结晶 (4)ABD (5)t ℃下,NaCl、NH4Cl的溶解度相等 (6)< (7)NaHCO3>NH4Cl=NaCl
8.(1)50
(2)解:10瓶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10瓶×(125 mL/瓶÷1000×2 g/L)=2.5 g
设收集10瓶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要1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15% 2.5 g
= x≈27.7 g
答:若收集10瓶二氧化碳气体,至少需要1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7.7 g。
9.B【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中,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或线的上方的点对应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线的下方的点对应的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图中阴影部分为甲的饱和溶液,乙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 g,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C错误;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仍是饱和溶液,D错误。
10.C【解析】20 ℃时,向甲溶液中加入2 g硫酸铜,完全溶解得到乙溶液,溶质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乙>甲,该温度下,向乙溶液中加入2 g硫酸铜,得到丙溶液,有固体未溶解,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也可能等于乙,加热到50 ℃,得到丁溶液,固体完全溶解,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丙,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丁>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A不符合题意;丙中有固体未溶解,是20 ℃时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故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 g∶100 g=8∶25,B不符合题意;丁中固体完全溶解,丁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符合题意;升温到50 ℃后,丙中未溶解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升温后硫酸铜的溶解度增大,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D不符合题意。
11.A【解析】由图1可知,降温至20 ℃时最终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0 g,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则开始加入KNO3固体的质量为10 g+31.6 g=41.6 g,A正确;由图1可知,开始降温至时间为t s时溶液中未有固体析出,说明时间在t s前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错误;M点表示KNO3在20 ℃时的饱和溶液,将该溶液蒸发溶剂时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还是20 ℃时的KNO3饱和溶液,不会变为N点的不饱和溶液,C错误;由图2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则该温度下100 g水可溶解31.6 g KNO3固体形成131.6 g饱和溶液,D错误。
12.(1)NaCl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136 (4)23.1% 11.7%
13.(1)有较多固体析出 (2)搅拌,加速溶解 (3)缺少玻璃棒引流 ②⑥①④⑤③ (4)胶头滴管 (5)100 (6)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即可) (7)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14.(1)食盐晶体不再溶解 (2)减小 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