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标志设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方案】《标志设计》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4-07 23:0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传统的魅力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文物保护有一定的了 解,但对建设与保护的问题对学生来讲有相当的难度,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保护古建筑和文物的重要性。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看,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基本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都逐 渐完善。我们的学生希望自己像成人们一样去表达,但是尚力不从心。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找到并巩固可以达成表现性自我表现的方式方法。而六年级学生处于第三学段中,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围绕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及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基于问题学习、基于项目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既从内容的角度更多地向人文内涵倾斜,也从表现形式上向自主表现和多种媒材倾斜。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并组织一些轻松愉 学生自主发壤创造良好的空间。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古建筑的保护》和《保护文物》这两课的题目上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文物。所以本课的首页结合欣赏作品 给出了“文物”的定义。后面的三页可以理解为“找一找”,关键词是“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关键词是“了解”;“做一做”,关键词是“喜爱”。
理解“文物”的概念,再把关键词串起来,本课就可以轻松掌握了!按“文物”概念,很多古建筑现在不一定是文物,但是成为文物的可能性都极大,而能否成为文物绝对离不开合理的保护。但是,不管身边的古建筑是不是文物,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所以“历史”是本课的一个关键词。正因为需要“历史”,所以就需要认真了解古建筑的过去,而本课的“学习要求”之一就是“写“文物”报告”,并给出了文本模板。而“制作或描绘古建筑”也是体会古建筑“历史”很有益且重要的方法。在这个环节,前面课程涉及的“基本型切挖”、“线与造型”、“彩墨家园”和“废旧物的新生命”都可以利用起来。在“学生作品”中特别选用了陶艺作品。把古建筑的“历史”找到并表现出来,本课的任务就完成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 了解古建筑,发现和感知传统的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2. 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古建筑,学习艺术作品所反应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
3.知道古建筑的价值,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文化理解,增强文化自信。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4.能运用所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有创意绘制自己喜欢的文物,体会传统工艺“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创作宣传保护文物的平面小报,提升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能力。
四.单元学习重点
1.了解欣赏古建筑的美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能力。
2.会欣赏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培养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能力。
3. 能运用传统和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以及习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创作立体的古建筑模型,培养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能力。
五.单元学习难点
会书写调查报告,对古建筑提出保护建议或改建计划等。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第一周学习任务:欣赏评述:学生自主调查
1.学生感知:通过从互联网或其他渠道了解“文物”的概念。
2收集世界文化遗产,名楼名阁,古桥古塔的相关资料或相关故事。并从结构、形式、用途、特色和历史等方面记录
调查报告:登记本县古建筑相关资料或相关故事,并附上照片。
第二周学习任务::设计应用
1.制作一张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提升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能力。
2. 绘制一份“保护文物”主题的招贴画,提高艺术素养。
3.传递我们的创意:利用废旧材料或者用kt板等材料制作古建筑的立体模型
第三 周学习任务:造型表现:
1.手绘一张文物图形的素描或者线描,或用色彩表现古建筑,发现和感知文物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
2.会用所学的绘画技法对古建筑进行写生。用电脑软件制作古建筑的立体展示动画。
3.利用废旧瓶子,借鉴文物上的图案,制作一件具有艺术感的作品,培养学生紧密联系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第三 周学习任务:
1.思考见到的古建筑是否得到有效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2.营造环境:了解和调查本县文峰塔、等保护现状,能撰写调查报告,小组合作对古建筑提出保护建议或改建计划,让我们的生活融入艺术、历史和文化。
七.学习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