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备课设计
桑元一中 学校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 时间 06.3.17 备课人 崔荣晓
章节名称 组歌 计划课时 1 1
教学目标 依据:1知识与技能. 2过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指定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媒体、教具运用 小黑板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确立目标-引导自学-师生、生生互动-师生释然-强化训练或拓展训练。根据本节课灵活安排具体的内容灵活安排步骤,但步骤应全
一、预习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价,互相示范
教学设计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讨论探究合作。朗读。找出其中生动描写的词语,品味语言及蕴含的感情
教学设计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抄记作业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强化训练或拓展训练 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多媒体及教具运用 设计内容 类型 作用 使用方式
问题 小黑板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设疑——出示-讲解
媒体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考;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提示教学目标;L、其他媒体、教具的使用方式:A、设计-播放(出示)-讲解;B、设疑-播放(出示)-讨论;C、讲解-播放(出示)-概括;D、讲解-播放(出示)-举例;E、播放(出示)-讨论-总结;F、边播放(出示)、边讲解;H、其他。
板书设计 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教学反思目标达成及评价 让学生动脑动手,增强了课上归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