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特点。
2.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理解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活动的重要性。
重点:
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两极地区独特的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中国在两极科考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在两极建立科考站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教材P71、73图8——52和图8——52。
(1)说出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冰粒。( )
(2)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蒙迪 迪维尔站曾观测到100米/秒的大风(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米/秒),这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
(3)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4.极地动物一般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是怎样适宜严酷的自然环境?
【合作探究】
1.南极洲、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如何区分?
2.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位?
3.说一说,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主要有哪些特点
4.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
5.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归纳整理】
1.冰雪世界:地球上约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2.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企鹅。
3.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名师点拨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主要原因:
海陆因素: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地形因素:北极地区平均海拔低,南极地区平均海拔高
冰雪因素:南极地区冰层厚,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
【课堂练习】
(24-25八年级下·四川南充·阶段练习)2024年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它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座可以越冬的常年站。下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分布示意图及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 )
A.大致位于(163°W,74°S) B.位于中纬度地区
C.便于对太平洋海域考察 D.无极昼极夜现象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开发丰富的森林资源 B.开展极地环境研究
C.开辟游客观光休憩区 D.开采固体淡水资源
(24-25八年级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将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下图为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科考队在秦岭站时,会遇到“南极主人”( )
A.北极熊 B.银虾 C.企鹅 D.鸭嘴兽
4.我国建立了五个科考站,下列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5.我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是为了( )
A.开发极地特有的旅游观光资源 B.体验极地酷寒的气候特点
C.开展极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 D.利用极地丰富的淡水资源
(2025·广东清远·一模)2024年4月29日,我国3名科考队员进驻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黄河站,正式开启本年度中国北极站基科学考察工作。如图为我国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极地地区主题】
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7.下列可以在北极斯瓦巴尔群岛进行的科考项目是( )
A.潜入海洋,观察磷虾和企鹅的生活习性 B.附近有驯鹿,可进行驯鹿的生活习性观察
C.冰川勘测,研究月球历史和地质演化 D.收集极光数据,预测全球气候的变化
【课后巩固】
一、单选题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图为南极西经中东经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南极地区( )
A.风力强劲,风速大 B.正值极昼,为暖季 C.极端寒冷,冰层厚 D.气候干燥,降水少
3.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的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完成下面小题。
4.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温低,降雪多 D.北极熊数量多
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包括( )
①科考数据质量高②恶劣环境干扰少③探索区域范围广④购置设备费用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贝贝的父亲长期参与我国前往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每年执行考察任务时,他都会向贝贝寄去一些北极的礼物。此次,贝贝的父亲带回了一张展示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的照片(见图),请仔细观察图片,并完成下面小题。
6.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面厚实,主要目的是( )
A.抗寒保暖 B.抵御暴雨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7.因纽特人长期生活在北极地区,他们传统的狗拉雪橇出行方式在一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当地极昼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 B.当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的季节
C.当地河流封冻且冰层最厚的季节 D.当地北极熊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2025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1周年。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1月至2月,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 )
A.冰雪大量消融,地面裸露,方便选址 B.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C.为旱季,降水较少 D.为雨季,风力较小
9.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包括( )
①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②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③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④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北极东北航线沟通亚洲与欧洲、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合作“北极1号快线”途经北极东北航线,于2024年7月5日举行开航仪式,航线总长约1.32万公里,运输时间20—25天,较传统航线缩短5000-8000公里,时间减少20天以上。下图是北极东北航线和传统航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极东北航线开通后,过往船舶明显增多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11.北极东北航线开通的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北极地区人口密集,航运需求量大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航运和破冰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北极东北航线的局限在于( )
A.利用时间短 B.运费贵 C.航程长 D.运量少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读南极地区图完成各小题。
13.图中所在大陆气候特征不包括( )
A.暴雨雪 B.烈风 C.酷寒 D.冰原
14.南极中山站为解决能源问题建设了光伏电站,有一段时间不能发电,这段时间包含(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5.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中国北极科考队先后多次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读“中国北极黄河站位置示意图”和“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黄河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7.白令海峡以南的水域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下列关于北极附近叙述正确的是( )
A.白令海峡位于东半球 B.黄河站位于中纬度
C.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 D.北冰洋沿岸生活着大量企鹅
19.2024年2月我国秦岭站开站,秦岭站秉持绿色建站理念,优先采用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在60%以上。读南极示意图和秦岭站主体建筑示意图,回答问题。
(1)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 (大洋)扇区的考察站。
(2)我国南极的科考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3)秦岭站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选填“太阳能”或“风能”),说说秦岭站要绿色建站的主要原因 。
(4)秦岭站主体设计是一个南十字星造型,其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如图所示),分析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 。
(5)试分析南极秦岭站选择在2月开站的原因。
湘教版2025七下8.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案
探究点一
两极地区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特点。
2.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运用相关资料和地图,认识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理解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活动的重要性。
重点:
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说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两极地区独特的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中国在两极科考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在两极建立科考站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教材P71、73图8——52和图8——52。
(1)说出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位置: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范围:北冰洋、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沿岸和洋中岛屿。
(2)说出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位置:指南纬60°以南的区域。
范围:包括南极洲大陆大部分、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冰粒。(酷寒)
(2)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蒙迪 迪维尔站曾观测到100米/秒的大风(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米/秒),这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多狂风)
(3)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降水稀少)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野生动物?
北极地区:北极熊、海豹、海象、北极狐等。
南极地区:企鹅、鲸、磷虾等。
4.极地动物一般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是怎样适宜严酷的自然环境?
耐严寒。它们依靠厚的皮毛或脂肪来抵御严寒。
【合作探究】
1.南极洲、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如何区分?
南极洲:指南纬60°以南的大陆以及周边的岛屿
南极大陆:指的是南极洲的主体陆地部分,也就是除去周边岛屿后的大陆。
南极地区:广义上,它是指南纬60°以南的所有区域,涵盖了南极洲大陆、南冰洋(南纬60°以南的海域)以及周边的海洋和岛屿。狭义的南极地区则通常指南极圈(南纬66°34′)以内的区域。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什么方位?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说一说,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地理位置主要有哪些特点
北冰洋地处地球的最北部,南极洲地处地球的最南部,均位于高纬度地区。
4.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环绕;南极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5.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位于中纬地区,当时气候湿热,森林茂密。树木被埋藏在地下后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因大陆漂移到达高纬地区,地表被深厚的冰雪所覆盖。
【归纳整理】
1.冰雪世界:地球上约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2.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和北极狐;南极地区代表性动物:企鹅。
3.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名师点拨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的主要原因:
海陆因素: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地形因素:北极地区平均海拔低,南极地区平均海拔高
冰雪因素:南极地区冰层厚,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
【课堂练习】
(24-25八年级下·四川南充·阶段练习)2024年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它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座可以越冬的常年站。下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分布示意图及秦岭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站( C)
A.大致位于(163°W,74°S) B.位于中纬度地区
C.便于对太平洋海域考察 D.无极昼极夜现象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在于(B )
A.开发丰富的森林资源 B.开展极地环境研究
C.开辟游客观光休憩区 D.开采固体淡水资源
(24-25八年级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将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下图为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科考队在秦岭站时,会遇到“南极主人”(C)
A.北极熊 B.银虾 C.企鹅 D.鸭嘴兽
4.我国建立了五个科考站,下列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D)
A.昆仑站 B.泰山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5.我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主要是为了(C )
A.开发极地特有的旅游观光资源 B.体验极地酷寒的气候特点
C.开展极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 D.利用极地丰富的淡水资源
(2025·广东清远·一模)2024年4月29日,我国3名科考队员进驻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黄河站,正式开启本年度中国北极站基科学考察工作。如图为我国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极地地区主题】
6.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C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7.下列可以在北极斯瓦巴尔群岛进行的科考项目是(B)
A.潜入海洋,观察磷虾和企鹅的生活习性 B.附近有驯鹿,可进行驯鹿的生活习性观察
C.冰川勘测,研究月球历史和地质演化 D.收集极光数据,预测全球气候的变化
【课后巩固】
一、单选题
2024年2月7日,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图为南极西经中东经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主要考虑到该月份南极地区( )
A.风力强劲,风速大 B.正值极昼,为暖季 C.极端寒冷,冰层厚 D.气候干燥,降水少
3.下列做法与秦岭站的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的是( )
A.充分利用清洁能源 B.大力发展极地旅游
C.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D.允许捕捞海洋生物
【答案】1.D 2.B 3.A
【解析】1.读图可知,秦岭站纬度约为75°S,长城站纬度约为62°S,中山站纬度约为70°S,昆仑站纬度约为80°S,泰山站纬度约为75°S,因此与秦岭站纬度最接近的科学考察站是泰山站。故选D。
2.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揭牌开站,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属于夏季,正值极昼,为暖季,B正确;风力强劲、极端寒冷、气候干燥都不适合揭牌开站,ACD错误。故选B。
3.秦岭站是我国南极的第五座科学考察站,其建成意义有: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气候研究,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与环保设计理念相符合,A正确;大力发展极地旅游、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允许捕捞海洋生物与环保设计理念并不相符合,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的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完成下面小题。
4.南极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人口密度较大
C.气温低,降雪多 D.北极熊数量多
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包括( )
①科考数据质量高②恶劣环境干扰少③探索区域范围广④购置设备费用低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4.A 5.B
【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锌、钼等矿产资源 ,A正确;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降雪少,无常住人口,BC错误;北极熊位于北极地区,南极典型动物是企鹅,D错误,故选A。
5.航空科考利用机载冰雷达等先进技术装备,能获取更精准的数据,科考数据质量高,①正确;航空科考在空中进行,同样会受到恶劣环境的干扰,②错误;科学家们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的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探索区域范围广,③正确;航空科考需要配备飞机等设备以及先进的机载技术装备,购置设备费用高昂,并非费用低,④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我国南极地区气候十分恶劣,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不适宜人类居住。
贝贝的父亲长期参与我国前往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每年执行考察任务时,他都会向贝贝寄去一些北极的礼物。此次,贝贝的父亲带回了一张展示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的照片(见图),请仔细观察图片,并完成下面小题。
6.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面厚实,主要目的是( )
A.抗寒保暖 B.抵御暴雨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7.因纽特人长期生活在北极地区,他们传统的狗拉雪橇出行方式在一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 )
A.当地极昼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 B.当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的季节
C.当地河流封冻且冰层最厚的季节 D.当地北极熊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
【答案】6.A 7.C
【解析】6.读图可知,图中为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反映了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的现象,冰层低矮而厚实正是为了抗寒保暖,A正确;北极地区气候寒冷,降水稀少,不用担心暴雨的影响,也不是为了散热和通风透气,BCD错误。故选A。
7.传统的狗拉雪橇出行方式在一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季节是冬季,当地极昼现象持续时间最长的季节是夏季,A错误;当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的季节为冬季,当地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的季节为夏季,B错误;当地河流封冻且冰层最厚的季节为冬季,C正确;当地北极熊活动最为频繁的季节为夏季,冬季进行冬眠,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对聚落的建筑影响明显。高架屋分上下两层,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易于通风散热,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以冰雪建造,墙体很厚,易于保暖。
2025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1周年。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择在1月至2月,其主要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 )
A.冰雪大量消融,地面裸露,方便选址 B.为暖季,白昼时间长
C.为旱季,降水较少 D.为雨季,风力较小
9.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包括( )
①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②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③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④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8.B 9.A
【解析】8.南极地区气候寒冷,1月至2月虽为暖季,但冰雪不会大量消融,地面大部分仍被冰雪覆盖,A错误。1月至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极昼期,白昼时间长,且是一年中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开展建站等科考活动,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干燥,全年降水都较少,并非1-2月才是旱季,这不是选择此时建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南极地区风力强劲,被称为“风库”,1-2月风力也不会较小,且该时段并非雨季,D错误。故选B。
9.航空科考无需大量人员在地面活动,能减少对南极脆弱生态环境的直接干扰和破坏,①正确。南极地区气候恶劣,航空科考设备也会受到酷寒、烈风等环境因素影响,比如低温可能影响航空设备的性能,②错误。地面科考受地形、冰雪等条件限制,很多区域难以到达,而航空科考可以借助飞行器飞越这些受限区域,深入进行探索,③正确。利用机载冰雷达等先进技术装备,航空科考能够获取高质量的关于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等的地理数据,④正确。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极东北航线沟通亚洲与欧洲、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是“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合作“北极1号快线”途经北极东北航线,于2024年7月5日举行开航仪式,航线总长约1.32万公里,运输时间20—25天,较传统航线缩短5000-8000公里,时间减少20天以上。下图是北极东北航线和传统航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北极东北航线开通后,过往船舶明显增多的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11.北极东北航线开通的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北极地区人口密集,航运需求量大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航运和破冰技术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北极东北航线的局限在于( )
A.利用时间短 B.运费贵 C.航程长 D.运量少
【答案】10.D 11.C 12.A
【解析】10.北极东北航线开通后,过往船舶明显增多的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是北极东北航道的必经之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故选:D。
11.北极东北航线开通的原因是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适宜通航海域扩大;③国家政策支持,可节约成本;④航运和破冰技术的发展,使得航行更加安全;北极地区人口稀疏,航运需求小。故选C。
12.北极东北航线只能在夏季冰雪融化季通航,冬季冰封时间长;故局限在于通航时间短,A正确;与运费贵、航程长、运量少关系不大,BCD排除;故选A。
【点睛】东北航道东段地处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东北航道是指西起冰岛,经巴伦支海,沿欧亚大陆北方海域向东,直至白令海峡的航道。俄罗斯称其为"北方海航道"。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读南极地区图完成各小题。
13.图中所在大陆气候特征不包括( )
A.暴雨雪 B.烈风 C.酷寒 D.冰原
14.南极中山站为解决能源问题建设了光伏电站,有一段时间不能发电,这段时间包含(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5.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由图可知,图中大陆为南极大陆,为冰原气候,气候特征是烈风、酷寒、干燥,BCD表述正确,A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A。
14.由图可知,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3月21日、9月23日前后中山站昼夜平分,12月22日前后中山站有极昼现象,可以光伏发电;6月22日前后,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光伏电站不能发电。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旋转。由图可知,长城站在中山站的逆时针方向,为西方;南极所在的方向为南方,反之为北方,长城站离南极比中山站远,位于中山站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中国北极科考队先后多次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读“中国北极黄河站位置示意图”和“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6.黄河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7.白令海峡以南的水域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下列关于北极附近叙述正确的是( )
A.白令海峡位于东半球 B.黄河站位于中纬度
C.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 D.北冰洋沿岸生活着大量企鹅
【答案】16.A 17.A 18.C
【解析】16.读图可知,黄河站大约位于(78°55′N,11°56′E),北京位于(40°N,116°E),从经度看,黄河站位于北京的西部;从纬度看,黄河站位于北京的北部,所以黄河站位于我国首都北京的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以北属于北冰洋,以南属于太平洋,所以白令海峡以南的水域是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从东西半球看,白令海峡位于西半球,A错误;黄河站位于高纬度地区,B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据图可知,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C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没有企鹅分布,D错误。故选C。
【点睛】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19.2024年2月我国秦岭站开站,秦岭站秉持绿色建站理念,优先采用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在60%以上。读南极示意图和秦岭站主体建筑示意图,回答问题。
(1)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 (大洋)扇区的考察站。
(2)我国南极的科考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3)秦岭站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选填“太阳能”或“风能”),说说秦岭站要绿色建站的主要原因 。
(4)秦岭站主体设计是一个南十字星造型,其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如图所示),分析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 。
(5)试分析南极秦岭站选择在2月开站的原因。
【答案】(1)太平洋
(2) 昆仑站 长城站
(3) 风能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脆弱,绿色建站可以保护极地环境。
(4)防止暴雪堆积或便于通风
(5)2月时,正值南极的暖季,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
【分析】本题以南极示意图和秦岭站主体建筑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及科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秦岭站靠近180°经线,因此秦岭站濒临太平洋,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2)读图可知,昆仑站海拔最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
(3)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烈风、干燥,且有极昼极夜,而秦岭站可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风能,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且环境脆弱,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建站可以保护极地环境。
(4)南极地区酷寒、烈风且多暴风雪,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防止建筑被暴雪堆积,有利于通风。
(5)南极地区2月属于暖季,气温较高,且处于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有利于科考。
湘教版2025七下8.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案
探究点一
两极地区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