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07: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天衣无缝(fòng)”应读成“天衣无缝(fèng)”,“追溯(shù)”应读成“追溯(sù)”。
B.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如:两栖(qī)动物、栖(xī)栖。
C.应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漂移”应为“飘移”,“携带”应为“镌带”,“陨石”应为“殒石”。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懈之迷”应写成“不解之谜”。
2.下列句子中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________。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________。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________。
A.细密 严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紧密 溶化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到了汉朝,帕米尔高原有了一个十分诗意的称谓:葱岭。②相关的解释有二,山多野葱,山崖葱翠。③迄今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驶往塔县,或进入塔县之后,再上山下乡,目力所及,很难得出二者必居其一的结论。④放眼望去,________白雪如盖,________荒岭裸露。⑤这些年人力物力的投入,使314国道扩张了许多,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整齐地耸立着。
3.第②句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4.在第④句的横线处填入一组关联词语。
5.第⑤句有一个词语使用有误,请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们把很多生物并不喜欢的木材、真菌和半腐烂的枝叶当美食,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纤维素和木质素。
②白蚁只需嚼碎树枝、草茎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并吞入腹中,消化工作则由披发虫负责。
③白蚁是古怪的美食家、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④大部分动物无法直接消化、吸收纤维素,但白蚁有此本事,因为它们有一位好盟友——披发虫。
⑤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最多的有机物,白蚁只要带上披发虫,几乎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
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④⑤②
7.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推动“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的原则,促进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有序”减量替代,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考核制度转变。
材料二:
材料三:
太阳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类型。资源无限、简便易得、绿色清洁,其他能源无法比拟。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太阳能技术及使用成本迅速下降,已经成为最经济的能源之一;核能为清洁能源,它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之一,但是由于过去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等核事故带来的核污染,人类对核能的安全使用长期保持谨慎态度;水资源可以被运用于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分布广、无污染、可再生,成为主流能源的有效补充。
人们寄予厚望的其他新能源还有: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源、生物质能……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世界三次能源转型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有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④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9、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石英是原苏联科学家斯季绍夫在1961年发现的。
B.斯石英比沙子要重。
C.“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D.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10、第四段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是( )
A.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11、第四段第一句中“如果”能不能换成“只要”?为什么?
12、说说选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13.简要分析节选部分的说明思路。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一文,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4.“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15.文章第5段“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6.“‘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2013年3月)
【解读误区】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2013年第2期)
【明星代言】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2013年第7期)
17.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
18.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19.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20.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
答案
1、C 2.C 3.将“有二”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 4.要么 要么 5.将“扩张”改为“拓宽”。
6.D 7.(1)打比方 (2)列数字 (3)作比较 8.(1)①1800年至1900年,第一次能源转型,木柴向煤炭转型,最终木柴与煤炭基本平分天下。②1900年至20世纪中后期,第二次能源转型,煤炭向油气转型,煤炭、油气占比重,新能源开始研发。③20世纪后期,第三次能源转型,油气向新能源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能源消费占比会越来越高。
(2)示例: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逻辑,稳步推进。②加强科技研究,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③加快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
9.D 10.C 11、能换。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加速分离”,这是事实.
12、说明对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说明角度:以“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为证据进行说明。
13、首先由科学家的发现引出斯石英形成话题。然后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性质得出结论: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接着,列举事实: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恐龙灭绝年代的岩层中存在大量斯石英。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
14、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两个词语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与板块构造理论一致;恐龙不可能在水中漂浮,用“迁移”更恰当。所以不能互换。
15、过渡(或承上启下)。前一部分承接上文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一部分用问句引出下文的大陆漂移假说。
16、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几乎都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7.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但营养素不足或者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18.C
19.①口味和包装。②人类进化。③基因。④广告。
20.食品公司一方面花巨资邀请明星代言垃圾食品,另一方面又积极探讨因食品而导致的肥胖问题。【看法示例】作为食品公司,他们要获取利益无可厚非,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食品所带来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应积极回应社会舆论的监督,不能唯利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