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渴望春天 音乐教案(表格式) 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 第五课 渴望春天 音乐教案(表格式) 湘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4-07 21: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渴望春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4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渴望春天》是一首抒情的少年儿童歌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奥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作曲家就逝世了。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本质思想和世界观。
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四、教学难点:
歌曲准确、有感情的演唱及情感的表现。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
六、课前准备:
书、课件、诗词等。
七、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 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
课 前 准 备 听《春天花会开》进教室 播放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看春 说春 1、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春景图片,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从冰雪融化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充满无限生机)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那么春天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能模仿一下吗 学生谈论对图片欣赏的感受。 学生用一两句赞美春天的话或诗句来表现春天的美景。 学生回答喜欢春天的原因。 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春雨的声音等。 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导 入 新 课 导语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的渴望春天啊! 激起了学生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和渴望学习歌曲的急切心情。 通过老师的总体描述,为后面的歌曲欣赏和学习作了情感铺垫。
听赏童声合唱 《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学生边听边思考: 1. 作品的演唱形式? A男声合唱 B.童声合唱 C.女声合唱 2.作品的情绪: A.热烈激动 B.抒情愉快C.低沉忧伤 3.歌曲的拍号: A.3/4 B.6/8 C.3/8 4.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聆听《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通过几个小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愿望。 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 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感受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深 入 新知识讲授 1、学习新知识:什么是6/8拍,6/8的特点是什么?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字"来",是在小节的第几拍? 2、比一比歌曲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 3、哼唱旋律,并模仿拍手打节奏,注意6/8拍子的强弱对比。 学生划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巩固6/8拍的节奏。 学生在听中比较,更好地体验音乐,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 通过不同节奏拍子的对比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通过哼唱,让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活泼、跳跃的特点。
朗读 歌词 请同学们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复听《渴望春天》 分析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哪些地方表现了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再次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以歌曲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莫扎特简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他是哪国人?有什么成就?称号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莫扎特。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音乐“神童”。在他短暂的35岁生涯中,为人类留下了600多部作品。 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 学生听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通过介绍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也引起学生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敬意,为歌曲做好情感的铺垫,同时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艺术 处理 提示学生从多方面感受音乐: 1、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2、你喜欢这首作品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1、愉快地 2、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
深情 演绎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采用齐唱
拓展 实践 活动 1.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歌曲或者乐曲是描写春天的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师:这描写春天的歌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美好的图景,如果让你来表现春天,你会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学生分小组逐一展示,老师鼓励给予肯定。 通过唱其他的春天歌曲,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有关于“春”的作品。 《春天在哪里》《三月里的小雨》《春晓》、《北国之春》 学生分小组通过绘画、朗诵、演唱等形式把春天表现出来。 将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参与实践表现春天,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春的气息,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即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总结延伸 教师作课堂小结 师:春天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它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与力量。春天是恬静的、活泼的、绚丽的。它属于我们大家。希望同学们能珍惜美好春光,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渴望春天》音乐声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