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车》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森林水车》是小学音乐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音盒》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歌曲,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句与第二句的自问自答,引出歌曲的主体—森林水车。第二部分用拟声词来表现水车的运转,全曲用明快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表达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过渡的时期,学生的智力和感知能力不断提高,记忆方法和学习技巧也明显增强。但由于个体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自觉性差,但表现欲增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个体、多正面引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被关注的机会。从而更充分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多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积极地用轻快、跳跃的的声音表达歌曲。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感受等方式来学习歌曲、唱好歌曲。
3、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对连线顿音、附点节奏有所认知,并能够在歌曲当中正确演唱。
四、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教案、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律动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很适合做户外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吧!播放歌曲《郊游》,做律动。
2、呼吸训练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水车转动的声音)
生:好像是水车发出的声音。
师:带领学生模仿水车的声音。
3、揭题《森林水车》
二、歌曲学习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解决顿音的演唱
师:带领学生学习运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小水车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并运用对比演唱加上不同动作的演示,感受小水车发出的不同音高并正确演唱。
3、完整学唱第二部分
根据该班学生情况,采用听唱、接唱的方式学习歌词。
完成最后一句前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
4、视唱第一部分旋律
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部分的旋律,并随机纠正。
5、解决附点节奏的演唱
师:引导学生唱准附点节奏的轻快、前长后短的感觉。
6、练习升记号的演唱
7、加入歌词进一步巩固第一部分演唱
8、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师:刚才我们在寻找小水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没有跟上老师的步伐!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寻找小水车》的游戏!
教学反思:
《森林水车》这首歌曲曲调清新、明快,尤其师第二部分中模仿小水车转动时发出的声音很有趣,所以学生也很感兴趣。这首歌曲的学习目标中要求学生要会视唱整首歌曲的旋律,但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在第二部分的学唱中,我更多地是让学生用动作先来区分两种小水车的不同声音,然后在演唱的时候也带上动作进一步感受不同的音高并正确演唱。在第一部分中我让学生先自学旋律,培养他们的自学识谱的能力。在孩子们都唱会旋律了以后,我有通过对比演唱让学生感受四个乐句中每一个乐句出现的附点节奏带来的音色效果,然后让学生自己分辨再来学习,这样帮助学生很好地纠正了附点节奏的演唱。最后再来加上歌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就能够正确演唱了,与此同时再来做情感上的提升就容易多了。
但是,在本堂课中仍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在有的乐句还唱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没有更深入的进行纠正,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不会出现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唱错、唱不准等地方,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