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学校 授课人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铃儿响叮当》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具 钢琴、多媒体
时间 班级 五年级 节数 下午第1节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不同版本所产生的效果,体验少年儿童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2、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3、感受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丰富表现力。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们冒着大风雪,坐在雪橇上,欢声笑语伴着马铃声回响在田野。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XX X|XX X|XX X.X|X-|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形象。第二乐段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欢声笑语仍在风雪中回荡。
重难点 重点:能用明亮、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感受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丰富表现力。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一、启始部分 1、组织教学 2、感受音乐片段导入课题 师生问好,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范唱《铃儿响叮当》片段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导入课题——板书) 用音乐的形式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钢琴
二、新课教学三、结束部分 1、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2、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3、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1>初听《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速度(快速)2>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一音多字问题;1>学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2>纠正不足,巩固演唱。3>欣赏歌曲,分辨歌曲的演唱形式;4>学生演唱,老师配合二声部旋律,请学生谈谈感受;1>教师范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轻声哼唱;2>学生跟琴练唱第二声部;3>师生共同回顾两个声部;4>学生分组练习高低声部;5>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解决存在问题;(轻声、感情、节奏)6>学生有感情的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轻声、坐姿、口腔、感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通过旋律模唱,逐步培养学生音高意识,在反复练唱中巩固学生对二声部的印象,加深对合唱的认识 多媒体课 件钢琴
三、拓展部分 聆听《铃儿响叮当》不同版本 1、聆听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说说区别;2、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感受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意识,巩固合唱意识 多媒体课件
四、课堂小结 总 结 1、学生总结收获2、有感情的再唱《铃儿响叮当》,离开教室 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五、板书设计 铃儿响叮当美国 彼尔彭特曲欢快地、高兴地 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