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标准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楷书(kǎi) 帷幔(wàn) 周瑜(yú)
B.山涧(jiān) 肋下(lèi) 胯下(kuà)
C.踉跄(liàng) 咆哮(páo) 瞑目(míng)
D.顽劣(liè) 铰断(jiǎo) 镌刻(jùn)
二、看拼音,写字词。(4分)
dù jì wěi tuō dū bàn
1.周瑜诸葛亮的才能,故意他造箭,并叫他立下军令状。
bǎng gāng
2.武松虽然看了官府的文,但因为不想被酒家耻笑,仍然连夜过 °
三、查字典填空。(4分)
“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截”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切断,割断;②量词,段;③阻拦。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截”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 )
2.大江截流。 ( )
四、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1)笑嘻嘻(ABB式): 、 、
(2)七手八脚(含数字): 、 、
(3)各式各样(ABAC式): 、 、
(4)飘飘飙飙(AABB式): 、 、
2.选词填空。(5分)
A.虽然 B.自然 C.显然 D.必然 E.竟然
周瑜让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 是在故意刁难诸葛亮。如果三天内诸葛亮交不出十万支箭,他 会有杀身之祸。诸葛亮 很清楚这是周瑜的阴谋,但还是答应了。后来,诸葛亮 借箭成功了,这 出乎周瑜的意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 (筛酒:斟酒。)
B.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镌着:刻着。)
C.他是一名郎中,看好了许多疑难杂症。 (郎中:一种官职。)
D.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矍子:绕丝线的工具。)
五、给下列句子选择相应的修辞手法。(4分)
A.比喻 B.排比 C.反问 D.夸张
1.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 )
2.老虎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 )
3.石猴是那么顽皮,那么勇敢,那么聪明。 ( )
4.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 )
六、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A.环境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
1.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
2.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 )
3.(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
4.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 )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
1.王维的《鸟鸣涧》中用鸟鸣声来衬托山间幽静的诗句是:“ , 。”
2.《草船借箭》让我们认识了 的曹操、 的周瑜、 的诸葛亮。
3.本单元名著之旅激发了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我了解到《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的故事有: 、 。我还认识了《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豹子头 、花和尚 、智多星 。
4.《红楼春趣》选自名著《 》,作者是 代的 。
5.《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 》,作者是 代的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 ,主要人物有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 。
八、阅读理解。(23分)
(一)草船借箭(节选)(11分)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偶然——( ) 接受——( )
2.“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这是个反问句,请改为陈述句。(2分)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2分)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 )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
4.“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3分)
5.你认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3分)
(二)三顾茅庐(12分)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地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三顾茅庐》选自《 》,作者是 (朝代)小说家 。 (3分)
2.根据短文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选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2分)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A.刘玄德三顾茅庐 B.刘关张三顾茅庐 C.刘备再见诸葛亮
3.短文第3自然段有很多描写刘备动作、神态的语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分)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4分)
(1)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 ( )
(2)“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属于景物描写,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卧龙”指的是诸葛亮。 ( )
(3)刘备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等待,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照顾的意思。 ( )
九、口语交际。(5分)
你们班要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你觉得本单元所学的几篇文章中哪一篇适合改编成课本剧 可以怎样改编 请举例说一说。
十、习作百花园。(30分)
读文章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好比看一场电影,看到动情处,你会流泪,说明你从电影中“看出了自己”。我们读一篇好文章会为之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就是“读出了自己”。今天,请把你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想写下来,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标准检测试卷
一、C
二、1.妒忌 委托 督办 2.榜 冈
三、戈 10 J jie
1.② 2.③
四、1.示例:(1)暖洋洋 乐呵呵 绿油油
(2)五颜六色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3)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自说自话
(4)高高兴兴 马马虎虎 干干净净
2. C D A E B 3. C
五、1. D 2. A 3. B 4. C
六、1. D 2. C 3. B 4. A
七、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2.谨慎多疑 嫉贤妒能 神机妙算
3.空城计 三顾茅庐 林冲 鲁智深 吴用
4.红楼梦 清 曹雪芹
5.西游记 明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
示例:孙悟空 他本领高强,一路上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取得真经
八、(一)1.必然 推却
2.不敢跟都督开玩笑。
3.(1) (2)×
4.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甘受重罚。
5.示例: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富有智慧的人:周瑜嫉贤妒能,容不下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心胸狭小。
(二)1.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2.∧
3.表现了刘备对贤才能人的器重、尊敬,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胸怀大志,重才敬才的君主形象。
4.(1) (2) (3) (4)×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