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学们,有人曾说过:“红领巾的一角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翻开我国百年来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无数先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些英雄,围绕“奋斗的历程”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新课导入
目标导学
1.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阅读材料”,和同学分享阅读收获,开展阅读分享会。
2.能搜集、研读红色诗词,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诗集。
3.能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能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
第一课时
回顾知识
我们学习过很多阅读方法,同学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体会场景、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大家说到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现在,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读一读教材上的7篇阅读材料,小组交流: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这些革命故事的?再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收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填写自主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阅读材料 阅读方法 阅读收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阅读材料
毛主席在花山
课文讲了毛主席和群众的哪些事?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
帮母女俩推碾子
找出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语句,把它们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吧!”
语言描写
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和蔼,态度诚恳。
动作描写
毛主席平易近人,没有把自己摆在特殊位置上。
在阅读《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时,我从毛主席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帮母女俩推碾子等事情中感受到了毛主席与群众心连心。
我还关注了描写毛主席神态、动作、语言等的语句,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阅读总结
十里长街送总理
阅读材料,思考:
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2.文章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首都百万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用天气衬托人们失去总理的悲痛心情。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说明人多,反映了周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行为一致
崇敬爱戴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周总理深受人们的爱戴?找一找,画一画。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来送周总理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人们的动作
心情悲痛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
牵动人心
追车奔跑
深受爱戴
本文按照“等待灵车--灵车到来--送别灵车”的顺序,写了人们在十里长街和敬爱的周总理做最后告别的情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
阅读总结
十里长街送总理 历史影像
飞夺泸定桥
背景介绍: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入藏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怎样做的?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本文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清楚地记叙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在阅读《飞夺泸定桥》时,我重点关注了描写场面的部分。读了这些描写飞夺泸定桥的句子,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我从中感受到夺桥的惊险与艰难以及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所向披靡的。
阅读总结
狱中联欢
《狱中联欢》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当时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但有一座山城还被国民党反动派所盘踞,他们设置秘密监狱,疯狂逮捕、监禁、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阅读材料,说说革命者在狱中表演了哪些节目。
扭秧歌
戴铁镣的舞蹈
叠罗汉
你从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
革命前辈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阅读总结
课文中两个场景:扭秧歌,叠罗汉(点面结合),可以感受到革命者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
1949年元旦,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即将取得全国范围内革命的胜利,表现了狱中战士与敌人巧妙斗争的艺术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狱中联欢
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一生都在研究革命理论,因此长期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一直流亡在外国。1849年被迫住在伦敦,直到逝世。这期间,他的生活非常穷苦。
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与马克思合作整整四十年,直至马克思逝世。这四十年中,他们共同起草、发表了论文,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中《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合作的最著名的作品。
阅读材料,说说他们是怎样想尽办法帮助对方的。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用三个具体事例体现他们的互相关怀,事业上互相帮助。
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你觉得哪句话最合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只要抓住这个关键句,我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
阅读总结
本文记叙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事业上亲密合作,互相关心,彼此给对方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赞扬了他们共同为了革命目标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建立的伟大的友谊。
囚歌
叶挺(1896—1946)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4月8日由重庆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写作背景
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囚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非人的酷刑,仍坚贞不屈,在国民党的种种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下了这首诗,被后人广泛传颂。
阅读第1小节诗歌,思考问题。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中的“人”指:
革命者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中的“狗”指:
背叛革命的人
“一个声音”指:
国民党反动派的声音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中的“爬”指:
让革命者背叛投降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换成“不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反问的语气更能表明叶挺将军不向敌人屈服的决心。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叶挺将军的选择是什么呢?
“地下的烈火”指
革命的烈火
“活棺材”指
监狱
“永生”指
革命精神永存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表达了诗人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我通过查《囚歌》的创作背景,体会到了叶挺坚贞不屈的品质。
阅读总结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1942年创作的现代诗。此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表现了共产党员的伟大气节和忠于革命、愿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要在南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92年,邓小平又来到南方。这次南方谈话推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深圳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1994年,一首《春天的故事》响彻了中华大地,简单通俗的歌词背后,讲述了一段厚重而深刻的历史。
写作背景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这里的“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开始的意思。
“有一位老人”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你能评价一下他吗?
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
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一个圈”是指划出的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深圳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歌词歌颂了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
阅读总结
欣赏《春天的故事》mv
第二课时
一首首红色诗词,记录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一起搜集红色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厚的革命情怀。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分类搜集红色诗词,然后在小组内研读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新课导入
创编小诗集
① 统一格式,认真誊抄。
② 根据内容,制作目录。
③ 给诗集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绘制封面,装订成册。
小组合作要求
1.确定分类:小组讨论并确定诗集的分类。
2.整理标示:根据分类整理摘抄的诗词,选出要收录进诗集的。
我们应当怎样编排自己的小诗集呢?
诗集的内容除了我们摘抄的诗词和自己的诗之外,还可以收录什么?
所摘抄诗词的作者资料。
诗人创作诗词的背景。
创作诗的故事。
现代诗歌小知识。
小组分工,填一填下面的分工表吧!
第 小组分工表 序号 承担任务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材料准备(水彩笔等)
2 素材整理
3 内容收录
4 封面、插图绘制
5 其他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小诗集,这节课我们来交流展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