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消灭易错快刷小卷04(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新高考通用)消灭易错快刷小卷04(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20:00:04

文档简介

消灭易错 快刷小卷04(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评卷人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2025·广东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而契丹围瀛州,中外震骇,准遂请帝幸澶州。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帝遂渡河。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钦若因进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节选自脱脱《宋史·寇准传》)
材料二:
澶州之役,寇平仲折陈尧叟、王钦若避寇之策,力劝真宗渡河决战。而日与杨大年饮博歌呼于帐中。故王钦若谮之曰:“准以陛下为孤注。”呜呼!盈宋之庭,铮铮自命者充于班序,曾无一人能知准之所恃,而惊魂丧魄,始挠其谋,终妒其功。
观其形势,固非小有所得而遽弭耳以退也。乃增卅万之赂,遂无一矢之加,历之数十年,而无南牧之马。岂萧挞览之偶中流矢,曹利用之口给辩言,遂足戢其戎心哉?兵甫一动,而议和之使先至,利用甫归,而议和之使复来,则其且前且却、徜徉无斗志者,概可知也。契丹之灭王从珂也,石敬瑭为之内主;其灭石重贵也,杜威、赵延寿为之内主。契丹不能无内应而残中国,其来旧矣,此内之可恃者也。且今之契丹,非昔之契丹矣。国人得志于衣锦食粱,而共习于恬嬉。至是而习战之将如休哥辈者,亦已骨朽。宋之君臣,可以虚声恐喝而坐致其金缯。姑以是胁之,而无俟于战也。则挟一索赂之心以来,能如其愿而固将引去。故其攻也不力,其战也不怒。兵一动而使频来,和之也易,而攻之也抑无难。平仲知之深持之定特兵谋尚密不欲昌言于众以启哓哓之辩论耳。使乘其不欲战之情而亟攻之,因其利我之和而反制之,宁我薄人,必胜之道也。平仲曰:“可保百年无事。”非虚语也。此外之可恃者也。
可恃之情形,如彼其昭著。唯钦若之流,挟雕虫之技,安于醉梦。羽书洊至,惊于迅雷;金鼓乍闻,茫如黑雾。已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则其云“孤注”者,虽倾妒之口,抑心所未喻,而亿其必然也。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真宗》)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平仲知之A深B持之C定D特兵谋E尚密F不欲昌言于众以启G哓哓之辩论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邀,谋取,谋求,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不同。
B.“乃罄所有出之”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相同。
C.折,驳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折”意思不同。
D.退,使……退兵”,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
避坑提示:不要忽略语境分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来犯之敌的凶猛气势,寇准力排众议,坚决劝请真宗来到前线战场澶州北城,希望借此鼓舞宋军士气。
B.虽然让契丹使者称臣且获取幽州地区的愿望未能实现,但寇准仍通过努力,极大地维护了大宋的国家利益。
C.脱脱的记述里,张瑰射杀挞览后契丹就请求结盟退兵,可知其有功,但王夫之认为张瑰的功劳是小有所得。
D.脱脱借用“深嫉”一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王钦若的态度,王夫之则用“抑心所未喻”驳斥了脱脱的看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
(2)已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
5.王夫之对王钦若关于“陛下,寇准之孤注也”的言论进行了批驳,认为寇准并未将陛下作为“孤掷”,而是在对外部形势综合考虑后作出的战术部署。请结合材料二王夫之对“可恃之情形”的分析,概括寇准“力劝真宗渡河决战”的理由。
避坑提示:关注不同角度的解答方式不同
评卷人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6.(2024·山东·一模)指出下面这则证明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证明信
海派公司领导:
王浩同学是我校202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已于2023年7月学业期满毕业,准备9月3日到贵公司应聘。但中专毕业证丢失,经查实,确系我校毕业生。
××××职业中专
2024年8月15日
避坑提示:关注写作格式的分辨
7.(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下面是联合国难民署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8.(2024·宁夏银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顿号,也有人说用逗号,你赞成哪个?请说说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消灭易错 快刷小卷04(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
评卷人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
(2025·广东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既而契丹围瀛州,中外震骇,准遂请帝幸澶州。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帝遂渡河。相持十余日,其统军挞览出督战。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挞览额。挞览死,乃密奉书请盟。准不从,而使者来请益坚,帝将许之。准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有谮准幸兵以自取重者,准不得已,许之。帝遣曹利用如军中议岁币,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准召利用至幄,语曰:“虽有敕,汝所许毋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吾斩汝矣。”利用至军,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河北罢兵,准之力也。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钦若因进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节选自脱脱《宋史·寇准传》)
材料二:
澶州之役,寇平仲折陈尧叟、王钦若避寇之策,力劝真宗渡河决战。而日与杨大年饮博歌呼于帐中。故王钦若谮之曰:“准以陛下为孤注。”呜呼!盈宋之庭,铮铮自命者充于班序,曾无一人能知准之所恃,而惊魂丧魄,始挠其谋,终妒其功。
观其形势,固非小有所得而遽弭耳以退也。乃增卅万之赂,遂无一矢之加,历之数十年,而无南牧之马。岂萧挞览之偶中流矢,曹利用之口给辩言,遂足戢其戎心哉?兵甫一动,而议和之使先至,利用甫归,而议和之使复来,则其且前且却、徜徉无斗志者,概可知也。契丹之灭王从珂也,石敬瑭为之内主;其灭石重贵也,杜威、赵延寿为之内主。契丹不能无内应而残中国,其来旧矣,此内之可恃者也。且今之契丹,非昔之契丹矣。国人得志于衣锦食粱,而共习于恬嬉。至是而习战之将如休哥辈者,亦已骨朽。宋之君臣,可以虚声恐喝而坐致其金缯。姑以是胁之,而无俟于战也。则挟一索赂之心以来,能如其愿而固将引去。故其攻也不力,其战也不怒。兵一动而使频来,和之也易,而攻之也抑无难。平仲知之深持之定特兵谋尚密不欲昌言于众以启哓哓之辩论耳。使乘其不欲战之情而亟攻之,因其利我之和而反制之,宁我薄人,必胜之道也。平仲曰:“可保百年无事。”非虚语也。此外之可恃者也。
可恃之情形,如彼其昭著。唯钦若之流,挟雕虫之技,安于醉梦。羽书洊至,惊于迅雷;金鼓乍闻,茫如黑雾。已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则其云“孤注”者,虽倾妒之口,抑心所未喻,而亿其必然也。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真宗》)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平仲知之A深B持之C定D特兵谋E尚密F不欲昌言于众以启G哓哓之辩论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邀,谋取,谋求,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不同。
B.“乃罄所有出之”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意思相同。
C.折,驳倒,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折”意思不同。
D.退,使……退兵”,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的“舞”用法相同。
避坑提示:不要忽略语境分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来犯之敌的凶猛气势,寇准力排众议,坚决劝请真宗来到前线战场澶州北城,希望借此鼓舞宋军士气。
B.虽然让契丹使者称臣且获取幽州地区的愿望未能实现,但寇准仍通过努力,极大地维护了大宋的国家利益。
C.脱脱的记述里,张瑰射杀挞览后契丹就请求结盟退兵,可知其有功,但王夫之认为张瑰的功劳是小有所得。
D.脱脱借用“深嫉”一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王钦若的态度,王夫之则用“抑心所未喻”驳斥了脱脱的看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南城,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
(2)已而虏兵忽退,和议无猜,且不知当日之何以得此于契丹。
5.王夫之对王钦若关于“陛下,寇准之孤注也”的言论进行了批驳,认为寇准并未将陛下作为“孤掷”,而是在对外部形势综合考虑后作出的战术部署。请结合材料二王夫之对“可恃之情形”的分析,概括寇准“力劝真宗渡河决战”的理由。
避坑提示:关注不同角度的解答方式不同
【答案】1.BDF 2.B 3.D 4.
(1)等到(皇上)到了澶州城南,(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渡过黄河去澶州,那么人心就会更恐慌。
(2)不久契丹军队忽然退走,和议已经没有疑问,还不知道当时是凭什么从契丹那取得了成功。 5.
①契丹缺少熟习战争的将领;
②契丹人贪图享乐,无意恋战;
③契丹长期依仗内应取胜,目前缺少内应;
④寇准对时势把握精准,有退敌制胜的把握。
【导语】这篇文言文结合《宋史》和《宋论》,通过寇准力劝宋真宗渡河决战的事例,展现了其远见卓识与权变谋略。脱脱从史实出发,强调寇准坚守大局、不畏众议的忠臣形象;王夫之则深挖形势分析,指出契丹因内部弱化与求和意图而非孤立功劳导致退兵,同时批判王钦若的妒贤误国。两者相辅相成,展现历史多重解读。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寇平仲对这种情况了解得很深刻,立场很坚定,只是用兵的谋略还是机密,不想公开告诉众人而引起人们的纷纷争辩罢了。
“平仲”是主语,“知”是谓语,“之”是宾语,“深”是后置的状语,结构完整,故B处断开;
“知之深”“持之定”,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各自独立,故D处断开;
“特”,只是,表示强调,“兵谋尚密”是强调的内容,且主谓结构完整,故F处断开。
故选BDF。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谋取,谋求/邀请。句意:寇准希望谋取契丹使者称臣。/把小船划过来靠近她,邀请她相见。
B.错误。意思不同。连词,于是,就/副词,竟。句意:就全部拿出自己的所有去赌。/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C.正确。驳倒/弯曲。句意:寇准驳倒了陈尧叟、王钦若躲避敌寇的方案。/怎么能低头弯腰、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
D.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退兵/使……起舞。句意:本来就不是稍有所得就能很快平息战事而使契丹退兵的。/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王夫之则用‘抑心所未喻’驳斥了脱脱的看法”错误。由原文“则其云孤注者,虽倾妒之口,抑心所未喻,而亿其必然也”可知,王夫之并没有反对脱脱“深妒”说,只是认为王钦若的“孤注”言论,除倾轧嫉妒的因素外,也与其愚昧无知,看不清澶州之役大宋取胜的有利因素和必然趋势有关,不是“驳斥”“深嫉”说。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固”,坚决;“益”,更加;“危”,恐慌、不安。
(2)“已而”不久;“无猜”没有疑问;“何以得此于契丹”,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于契丹得此”。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原文“至是而习战之将如休哥辈者,亦已骨朽”,“其且前且却、徜徉无斗志者”,这些表明曾经善战的将领如休哥等也已去世,契丹缺少熟习战争的将领,军队战斗力下降,其作战已没有强烈的斗志。
②原文“且今之契丹,非昔之契丹矣。国人得志于衣锦食粱,而共习于恬嬉”,意思是现在的契丹和过去不同,契丹人满足于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安逸享乐,无意恋战。
③原文“契丹之灭王从珂也,石敬瑭为之内主;其灭石重贵也,杜威、赵延寿为之内主。契丹不能无内应而残中国,其来旧矣,此内之可恃者也”,这表明在以往契丹对中原政权的攻击中,如灭掉王从珂、石重贵时,都有内部势力作为内应。然而,此时宋朝内部并没有出现类似石敬瑭、杜威、赵延寿这样的内奸,契丹难以像以前那样轻易残害宋朝。
④原文“其来也,挟一索赂之心以来,能如其愿而固将引去。故其攻也不力,其战也不怒。兵一动而使频来,和之也易,而攻之也抑无难”,契丹此次来犯带有索要财物的目的,如果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会退兵。所以军队一动就频繁派遣使者来议和,只要宋朝采取适当的策略,无论是议和还是作战,都有较大的周旋空间,这使得寇准认为可以通过决战来掌握主动权,他通过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力劝真宗渡河决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不久契丹兵包围了瀛洲,朝廷内外震恐惊骇,寇准请真宗亲征澶州。到了澶州城南,(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去澶州北城,那么人心就会更恐慌。”真宗于是渡过黄河。双方相持十几天,契丹统军挞览出来督战。当时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驽弓摇动,机关发动,射中挞览头额。挞览死去,于是契丹秘密派使持书请求结盟。寇准不答应,而契丹使者更坚决求盟,宋真宗将要答应。寇准希望谋取契丹使者称臣,且要(契丹)献出幽州地区给宋。有人诬陷寇准希望领兵以巩固自己,寇准不得已同意结盟。真宗派曹利用到军中商议每年给契丹的钱币数,并说:“百万以下的数目都可答应。”寇准召曹利用到幄帐,对他说:“虽然有皇上的许诺,你答应契丹不能超过三十万,超过三十万,我杀你的头。”曹利用到辽军,果然以三十万达成和约回来了。河北消除兵祸,是寇准出的力啊。王钦若很嫉妒他。有一天上朝,王钦若趁机进(谗言)说:“皇上听说过赌博吗?赌徒快把钱输完时,就全部拿出自己的所有去赌,这叫孤注。皇上,就是寇准的一把赌注,这也太危险了。”
材料二:
澶州之役,寇准驳倒了陈尧叟、王钦若躲避敌寇的方案,力劝宋真宗渡河与契丹决战。而他每天与杨大年在军营的帐幕中饮酒赌博唱歌欢呼。所以王钦若诬陷寇准说:“寇准把陛下当作了孤注。”哎!整个宋朝廷,铮铮自命的人充满了大臣行列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寇准依仗什么让真宗亲征,这些人都惊魂丧魄,开始时阻挠寇准的建议,最终妒忌寇准的功劳。
观察当时的形势,本来就不是稍有所得就能很快平息战事而使契丹退兵的。战后增加了三十万金帛的岁币,于是不再有一支箭矢射来,经历了几十年,而没有契丹南下侵入的兵马,这哪里是因为萧挞览偶然被流箭射死、曹利用的利口善辩,就足以使契丹打消了作战之意呢?契丹的军队才一出动,来与宋朝廷议和的使节就先到达,曹利用刚一回来,契丹的议和使节再次前来,那么他们前进又后退、徘徊犹豫没有斗志的情况,大致就可以知道了。契丹消灭李从珂,是有石敬瑭作为内应的;契丹消灭石重贵,是有杜威、赵延寿作为内应的;契丹不能不靠没有内应而击败中国,这种情况已有很长时间了,这是寇准在国内可以依仗的有利条件。而且这时的契丹,已经不是从前的契丹了。他们的国人满足于穿绸罗锦缎、吃稻米美食,全都习惯于安逸嬉戏。到这时,契丹熟习战争的将领如耶律休哥等人,也已身死骨朽。对于宋朝廷的君臣,可以用虚张声势来恐吓他们从而轻易地让他们得到宋朝的金银财物。姑且靠这种办法威胁宋朝,而不用依靠作战。于是契丹就怀着这种索求财物的心情而来,能达到他们的愿望的话,本来就将撤走。所以他们攻城就不用力,作战也不暴怒。军队才一出动,而议和的使节频频前来,讲和很容易,而进攻他们也不难。寇准对这种情况知道得非常深,持有这种见解非常坚定,只是用兵的谋略还是机密,不想公开告诉众人而引起人们的纷纷争辩罢了。假使趁着对方不想打仗的情绪而立刻攻打他们,趁着对我方有利的和解而反过来控制他们,宁可我先主动攻击别人,这就是必胜的策略。寇准说:“国家可保百年无事。”这不是空话。这就是寇准在外部可依仗的有利条件。
可以依仗的情况,如上面所说那样明显。只是王钦若之流,怀挟雕虫小技,安心醉梦之中。边境军情紧急的情报一再传来,如同听到突然传来的雷声一样震惊;军队的金鼓之声突然听到,茫然得如同面对一团黑雾。不久契丹军队忽然退走,和议已经没有疑问,还不知道当时凭什么从契丹那里达成这样的结果的。那么他所说的“孤注”,虽然是倾轧嫉妒的说法,但实际上他们心中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而臆想寇准必然是以真宗为孤注了。
评卷人得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6.(2024·山东·一模)指出下面这则证明信在格式和内容上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证明信
海派公司领导:
王浩同学是我校202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已于2023年7月学业期满毕业,准备9月3日到贵公司应聘。但中专毕业证丢失,经查实,确系我校毕业生。
××××职业中专
2024年8月15日
避坑提示:关注写作格式的分辨
【答案】①“海派公司领导”未顶格,应顶格。
②正文开头没有使用公文引导词“兹”来引出证明内容。
③“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与身份证明无关,应去除。
④“确系我校毕业生”后缺少“特此证明”,应加上“特此证明”。
⑤落款中署名,未加盖公章,后应加盖公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证明信的能力。
①在书信类文体中,称呼应当顶格书写,以表示尊敬。这则证明信中的“海派公司领导”没有顶格,不符合书信格式规范,应顶格。
②可在正文开头使用“兹证明”或“兹有”以引出证明内容。例如:“兹证明王浩同学为我校2020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③证明信的主要目的是对某一事实进行证明,在这则证明信中,主要是要证明王浩是该校毕业生,而“该生关心同学热爱生活,上学期间成绩优异,荣获多种奖项”这些内容与证明其毕业身份无关,会使证明信的重点不突出,内容显得冗余,应删除。
④证明信在陈述完证明内容后,通常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束语,如“特此证明”,以表明这是一份正式的证明文件。这则证明信在说明王浩是该校毕业生后,缺少这样的结束语,使证明信的语气和格式不够完整。
⑤证明信作为一种具有证明效力的文件,落款处不仅要有单位名称,还需要加盖公章,这样才能使其具有法律效力。这则证明信只写了单位名称,没有加盖公章,格式不完整。
7.(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下面是联合国难民署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该图由双手、人、麦穗组成。中间双手成房屋状,保护一站立人形,外围两支麦穗合抱成圆形,托住房屋与人。寓意为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责是保护难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的方法:先拆解徽标图形的构图要素,拆解徽标名称的构词语素,然后将构图要素和构词语素一一对应,最后按列举构图要素、描述图形、点出寓意三点组织答案。
该标志构图要素拆解为:外围两支尖朝上蒂相交的麦穗围成圆形、中间双手拱起成房屋状、房屋里面是一个站立的人。
然后阐述其具体寓意。稻穗 :两束稻穗蒂部相交向上合抱成一个圆形,托住房屋和人,象征着为难民提供食物和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双手 :两只手掌拱交成房屋状,形成一个保护的结构,象征着联合国难民署为难民提供庇护和保护的职责。人 :直立的人形位于双手形成的房屋状结构中,代表着受保护的难民。 稻穗和双手环抱保护着人,正是对难民救济保护之意。
故可得出:该图由双手、人、麦穗组成。中间双手成房屋状,保护一站立人形,外围两支麦穗合抱成圆形,托住房屋与人。寓意为联合国难民署的职责是保护难民。
8.(2024·宁夏银川·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作“黄芽菜”,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地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菰片,那就是咸菜茨菰汤。或者叫茨菰咸菜汤,都可以。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顿号,也有人说用逗号,你赞成哪个?请说说理由。
【答案】赞成用顿号。顿号停顿时间比逗号短,简洁干脆,形象地表现出新咸菜脆嫩的口感,是作者记忆中的味道,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顿号让“细”“嫩”“脆”“甜”四个词成为一个整体,与“很好吃”“不咸”“难可比拟”等词构成并列关系,共同写出了新咸菜的独特味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顿号相比较于逗号,顿号停顿时间短,表达更简洁。语句中“细嫩脆甜”是咸菜的口感,用顿号表达更形象,展现咸菜在作者记忆中的味道,使得读者体会到作者对咸菜的喜爱。从句子结构而言,“细”“嫩”“脆”“甜”四个词中间使用顿号,使之有整体性,与文段中“很好吃”“不咸”“难可比拟”等词构成并列关系,更全面地展现了新咸菜的独特味道,表达生动具体。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