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蒲松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
3、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
4、成语积累。
教学重点:
1、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
2、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真有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这简直是荒诞之极。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给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清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蒲松龄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本书定名为《聊斋志异》是因为“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1、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篇最有代表性。2、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3、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4、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
《聊斋志异》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将古代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为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峰。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能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提示:
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词性活用 :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
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情急,无计可想。)
“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隧入”,从隧道入。今语“空运”(由空中运输),也是这种用法。
“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做比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3、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故事情节。
开端:遇狼。
发展:俱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三、说评析文,把握形象:解读作者笔下的“狼”。
1、狼是本文的主角,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黠)
2、你能从课文哪些文句中看出狼具有“黠”这一本性?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引导学生抓住“似”“甚”“洞”“攻”这些词,充分认识狼的狡猾本性。
3、狼除了“黠”这一本性,还有哪些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A、缀行甚远、仍从──→贪
B、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贪
C、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D、眈眈相向──→凶
黠、贪、凶
四、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2、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文。
二、解读作者笔下的屠夫。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意。狼给你怎样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面对既贪又凶又黠的两狼,屠夫有过怎样的心理?你觉得可用文中的哪几个字来形容表达?
开始的害怕,继而困窘,最后决心一搏。惧─→窘─→持
2、换位思考。请同学们将自己假想为此境中的屠夫,用“与其……不如……”的句式,说说屠夫最后选择一搏曾有的心理活动。
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抗击。
3、屠夫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文中找出句子)从中可看出屠夫具有怎样的品质?
A、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E、乃悟前狼
ABC表现了屠夫的勇;DE表现了屠夫的智。屠夫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三、论说结局,感悟主旨
1、贪婪而又狡猾的狼最终却落得“顷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两毙”的命运。对这样的结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什么话要对屠夫说。请同学们用“_____的屠夫,我想对你说, 。”的句式,对屠夫说一句话。
2、请同学们朗读并翻译课文最后一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思考课文给我们的启发。并以 “读了此文后,我认识到 。”这样的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品析。
课文的主题主要从如何学习屠户面对恶势力时做法去理解。
如: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又如: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又如: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朗诵课文。
课文寓意主旨:课文中的原话(最后一段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这正是蒲松龄的两则狼的故事所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