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rèn( )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chún( )朴和谦逊( )。
(2)阔别土地二十多年的父亲,再次扶着久违的犁耙( )行于田间,满面笑容,直呼过yǐn( )。
(3)正是解放军的英勇战斗使敌人覆( )灭,我们今天才能在豁( )亮的屋子里听课学习。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敌人枉自挣扎许久,最终也没有逃脱 的命运。
②你是我心中最璀璨的那颗明珠,有你,我心怀 ,开心喜悦。
③成熟的稻穗决不昂首向上,而是弯腰低头,这是成熟后才有的一种 。
A.毁灭 豁亮 谦逊
B.覆灭 敞亮 谦和
C.覆灭 豁亮 谦逊
D.毁灭 敞亮 谦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要实施和制定绿色生态校园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域和教育资源。
B.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C.我们要在学习红色历史中筑牢初心使命,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D.长江代表站大通水文站2013年至2022年的平均输沙量约为1.13亿吨左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A.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国际主义精神
B.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C.同仇敌忾、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D.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6.右面是中国银行发行的“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币背面图。“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会上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该画面的内容,并说一说你觉得谁是最可爱的人。
名著阅读
(1)13.参照画线句子,从《骆驼祥子》中另选一个人物,举两个事例来阐述你对所选人物姓名的理解。
作家往往在人物命名上字斟句酌,饱含深意。在《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不祥,一生坎坷悲惨,奋斗买车终是一场空,心爱的小福子又因生活所迫而自杀。
有人说:“能否守住尊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姿态。”请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各概括一个情节印证这句话。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各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魏巍
①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 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③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进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④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那玉堂、井玉琢、王文英、能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⑤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做!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出自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的战斗场面可谓惊心动魄,令人肃敬、动容。
B.“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句中“谦逊”一词可以理解为“谦和、逊色”。
C.上文描述的是松骨峰战斗,作者以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战场的惨烈、战士们的英勇。
D.“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是双重否定句。从语义上可以换成“我难道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这样的反问句式。
9.有人说,选文第③段中“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等句子有显示敌人英勇顽强的嫌疑,应该删除。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选文的内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新时代,社会赋予了“最可爱的人”更为丰富的内涵,你觉得新时代还有哪些人也可以称作“最可爱的人” 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第14—15段(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回答问题。
12.第15段为什么运用第二人称“你”
13、文章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题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文分析,这两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你是排长我是兵
杜卫东
①总是想起老韩,《人民文学》的同事私下里也叫他“韩排”,因为他在部队当过排长。
②我当兵那年,老韩已经是排长了。我的排长是山东人,和老韩很是相像:皮肤黢黑,身量高挑,话也不多。排长日常和兵住在一起,如果是大通铺,会睡在炕头或炕尾。他平常会斜挎一支带皮套的五四式手枪,在兵眼里,非常威风。我对排长由衷的敬慕,和他的这一英姿极为有关。晚上,他会把手枪挂在炕头的挂钩上,我几次想把玩一下这支令我神往的手枪,只因排长不怒自威,没敢。
③怎么认识老韩的,记不清了,应该是在一次作家聚会上。反正,一聊天就生出几分敬畏。他与排长都姓韩,神情举止又酷似。于是,就像玩旋转木马,在我心里,一种距离一下子定格了:他是排长我是兵。
④那时,老韩是《人民文学》二编室主任,已是极有名的作家。我也曾读过一篇他的散文,文采飞扬、大气磅礴。很少见老韩滔滔不绝,一般作“嗯”“啊”的点头状,间或发几句宏论,自带气场,总是一副很深沉的样子。
⑤我曾在一家刊物主事,刊物发行不好,眼瞅着要黄摊儿。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策划了一个电视专题片进行营销,需请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出镜,为刊物说几句好话。我立即想到了老韩。我很不好意思开口,因为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加之老韩性格一向高傲,我担心他会不情愿。可急着录制,便向他讲了我们的窘况。“得,别说了,我去。”第二天他很早就来到杂志社,录制完已近中午。我十分过意不去,说:“老韩,中午请你吃饭吧。”老韩一笑:“穷得都叮当响了,请我吃什么饭呀,给你们杂志社省俩钱吧!”说完,一偏腿,飞身跨上自行车,疾行而去。
⑥我对老韩敬重有加,除了他与我的排长在形象上重叠,让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外,还有一个原因。那是1995年初冬的一天,天朗气清。老韩突然给我电话,电话里云淡风轻地说:“你写篇稿子吧。”我喜出望外,立马投入采访,完成了报告文学《世纪之泣》。在1996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后不久,老韩告诉我作品获奖了。我永远难忘那次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十分盛大的颁奖仪式。过后和老韩闲聊,我说我有一个“世纪三部曲”写作计划,老韩听了点点头,平静地说道:“你写吧,我都用。”他说话的语气波澜不惊,就像我当年在连队当兵,排长在晚点名时肯定了我两句。
⑦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我像一只即将放飞的雏鹰,对未来的世界心驰神往跃跃欲试。
⑧这以后,又给过老韩几篇稿件,也无一退稿。现在回想起来,20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各大名刊更是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对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文学写作者来说,有“国刊”之誉的《人民文学》会上门约稿,几次投稿都被采用,该是一份多么厚重的信任和荣幸!
⑨其实老韩牛得很。老韩有两句“名言”:一句是“《人民文学》发一本也是大刊”,还有一句是“我从不轻易约稿,愿意写就给我,不愿意写决不强求”。1997年我调入《人民文学》杂志社,和他在一个办公室,更是有机会领略到了老韩的磊落和风骨。一次他接电话,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听得出对方是因为一篇稿子和他套近乎。老韩表情有些不耐烦,应付了几句,见对方仍不挂电话,脸一下拉下来:“稿子用不用有标准,质量不行,你说出大天也没用。”挂断电话他“喊”了一声,眉峰一挑:“一切以质量说话。行,发;不行,谁来了也白搭!”
⑩老韩退休后,依然风风火火,经常看到他出席各种活动的信息,似乎更忙了。他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岁月没有影响它的品质,反而越来越显珍贵。后来得知他猝然离世,我心一颤,如同被风雪覆盖的旷野,寒冷而凄凉。
我和老韩虽然不在一个部队服役,但在我的潜意识中,一直视他为我的排长。我忘不了当年排长晚上为我盖被的情景,忘不了他白天带我训练的情景,忘不了他在我窘困时鼓励我的情景。老韩与我排长的形象又一次重叠,老韩是我的同事、兄长,更是我的战友。
在我心里,有一种关系永远不会改变:你是排长我是兵。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我”和老韩的交往过程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韩相识、相知、相离的过程。
B.第①段“总是想起老韩”,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C.第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回忆当年的场景,突出“我”对排长的感激之情。
D.文章多次写“我”当兵时的排长,是为了与老韩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塑造老韩光辉形象。
16.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
文章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老韩 请简要分析。
文章题目《你是排长我是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踱步
张秀亚
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地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出车站,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就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妈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车子一直向前驰去,身边传来淙淙的水响,那一道蜿蜒过这小城的长溪,又如半道项链般出现在她的眼前了。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
车子停下来了,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待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
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选自《张秀亚散文集》,有删改)
19. 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
(1)“单调”指:
(2)“有趣”指:
20. 简析“她在笑呢,在笑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1. 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
(1)写“图书馆”的:
(2)写“长溪”的:
22. 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
答案
1、(1)韧 淳 xùn (2)bà 瘾 (3)fù huò 2.C 3.C 4.B 5.D 6.(示例)同学们请看,这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币背面图。纪念币背面图案主体是一名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右边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背影场景。纪念币上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950-2020”字样,下面是纪念币币值10元。我觉得最可爱的人就是甘愿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人。
7.(1)(示例一)小福子没福气,一生悲苦。她为养活酗酒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被迫嫁给军官,后又遭军官遗弃,被父亲逼迫卖身来养家糊口。
(示例二)二强子不强,懦弱无能。他好吃懒做打老婆,酗酒逼女儿卖身养家。
(2)(示例)正面:①尽管生活贫穷,但祥子总是穿得干净利落,车也擦得干干净净,保持着自己的尊严。②虽身份卑微,但祥子不堪忍受杨太太的无礼而愤然辞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答出一点即可)
反面:①小福子死后,祥子每天穿得邋邋遢遢,不再顾及自己的尊严。②祥子的梦想破灭后,他到处骗钱、出卖阮明,完全丧失了尊严,变成了穷困潦倒的“末路鬼”。(答出一点即可)
8、 C
9、这种说法不对。文中这些描述真实第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的残酷,通过写敌人的疯狂及“拼死争夺”从侧面烘托出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勇于献身,凸显了他们的高尚伟大。
10.这里是环境描写(场景描写),32、10等具体的数字引入及“汹涌”“卷”、“打翻”、“烧红”等词语的准确运用,暗示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现实,再现了松骨峰战斗的残酷、壮烈,烘托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无畏、坚韧顽强、伟大高尚。
11.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还可以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扶贫战线上的基层干部、传道受业的老师、勤劳忙碌的环卫工、疼爱照顾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我们无私奉献着,有美好的品质,是最可爱的人啊。
12、运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能感同身受,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明白,正是因为有了志愿军战士的付出,才有了大家的幸福生活,进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便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
13、①“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个问句,以问句为题,能激发读者去文章中寻找答案的阅读兴趣;②“可爱”以“最”来修饰,点明文章主题,表达了对“最可爱的人”的赞美之情;③“最可爱的人”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三个部分都是通过其“可爱”而串联在一起的。
14、内容上,总结了上文三个事例,赞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引起读者共鸣;结构上,呼应文章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15、D
16、“云淡风轻”是轻描淡写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韩向“我”约稿时的轻松平淡的样子,表现了老韩对“我”的认可和信任。
17、(示例)①老韩是一个热心的人,“我”请老韩帮忙做宣传,他不要劳务费。 (退休后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余热)②老韩慧眼识才,他向“我”约稿,“我”的作品获奖。③爱惜人才,老韩不断鼓励“我”,认可“我”的才能。④老韩磊落有风骨,讲原则。有人请托稿件,老韩严词拒绝。
18、①点明写作对象老韩和“我”之间的关系;②点明“我”对老韩的崇敬(尊重)和怀念之情;③与文章结尾形成呼应;④用第二人称,抒情比使用第三人称更加直接强烈。
19. (1)单调:车窗外的景致,除开萋萋的茅草,就只有干涸的溪床以及乱石。 (2)有趣:茅草的纷披,好像她的思绪;青麦般的芳香,勾起她的乡愁;还有乱石睁大白眼,也在凝望天空。
20. 细节描写。捕捉“她在笑”,生动表现出母亲回忆孩子时,内心的幸福感。情绪感染。“还认得”的车夫的微笑,使她置身于温馨的氛围中,而有了笑。思想变化。孩子有了“新天地”,与母亲渐行渐远,又笑不出来。行文呼应。阳光的温热,令她重又想起儿子捧脸的小手,她终于有了“真开心”的笑。
21. .(1)古旧的不曾变化的感受,令人想到过去的读书时光。 (2)逝去的有些改变的感受,有些美好已然不再重见。
22. 文章通过写“她”多年后回乡,情感上展开自“无”求“有”,由因离乡而生迷乱到因回乡而获幸福的心路历程。她一路行来,一路寻梦,而一树一花、一水一人、一屋一砖等等,无不将旧梦唤醒,在现实与往事的交织中,浓重的乡愁得以渐次化开,她内心趋向温馨、宁静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