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6.《表里的生物》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16.《表里的生物》两课时学习任务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8 07: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文化自信)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言运用)能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思维能力)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布置预习内容)1.课文共有__________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 阅读指导:边读边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人物心理的词语,以此为线索,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梳理“我”思考探究的过程,并结合自身经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蝎子( ) 蜇人( ) 钵子( ) 蝈蝈( )4.描一描,写一写,并口头组词。书写提示:“脆”右边“危”的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拦”右边“兰”的三横,中间最短,下面最长。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1)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钵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文章内容梳理: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词语 蝎子 钵子 蝈蝈 机器 钟楼 街心 盲人 单调 齿轮 唯恐 丑恶 恐怖蟋蟀 蛰 证实3.学习会写字脆 拦 玻 璃 恶 怖 蟋 蟀活动二:理清“我”的探究过程“我”为什么会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圈:默读课文,圈出“我”探究过程中的时间词。思:借助时间线,理清“我”探究的过程。写:概括主要情节,填进表格中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发现表里有一个小蝎子的 (1)圈画描写“我”探究过程的语句,批注思考和感受。(2)组内交流,轮流表达和倾听各自的想法。
任务三(课后练习)
1.课后词语练写 2.形近字组词拒( )怖( )秒( )拎( )拨( )柜( )饰( )妙( )怜( )拔(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一填。但是......因此...... 不但……而且…...只有......才....... 不是…...就是......(1)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 )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2)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 )我又不敢,( )我很痛苦。(3)我们总是一起做功课,( )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4)( )加强体育锻炼,( )能增强体质。2.拒绝恐怖秒表可怜 选拔书柜 服饰 奇妙拎包 拨打3.(1)不但…而且…(2)但是 因此(3)不是 就是(4)只有 才
拓展资源推荐
推荐阅读《彩色的鸟》
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科学魅力。(文化自信)2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语言运用)3能够聚焦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对人物进行评价。(思维能力)4.体会“我”善于思考爱观察的精神,树立科学精神。(审美创造)
任务一(预习)
课前任务:1.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_______________的,都是_______________ ,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里面有个_______________。2. “我”向父亲提了哪些问题 用“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3.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任务二
活动一: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表格,梳理“我”探索的过程。我的探索过程产生好奇作出猜测①“我”的经验:②“我”的发现:猜测:大胆猜测得到“证实“我”的发现:结论:再遇疑问再度猜测我”的疑问:新的猜测:活动二: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表格,感受父亲的试炼智慧。父亲的试炼法则试炼一迷雾屏障面对“我”自的强烈好奇心父亲的态度:策略:试炼二:猜疑迷宫“我”一直猜测表里有活物或许是蝉或虫,父亲却否定原因:了“我”的猜测。他说:试炼三:真理之镜当“我”提出新的疑问,智慧:父亲的做法是:任务三:表述观点,思辨意义 1.课文的结尾这样写到: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提问:这样的话指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时候不说了呢。 2.质疑:现在看来,文中的我费尽周折地一番探索,最终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那他的这一番探索还有意义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阅读比较,探究思考 1.读冯至《彩色的鸟》。 2.完成学习单:从人物形象方面比较《彩色的鸟》和《表里的生物》,谈一谈它们有什么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他长大以后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当堂练习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2)请运用上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1)排比 拟人 (2)春天有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夏天有萤火虫提着小灯笼,秋天有大雁举家迁徙,冬天就只剩些调皮的雪花在半空中飞舞。 3.父亲对我笑着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活动四:课后练习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A.并列B.因果C.转折 D.选择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这句话的作用是( )。A. 总领全文 B.点题 C.引起下文 D.对比4.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 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A C 4.“我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鸟叫、狗吠、虫唱、钟声、琴声这一系列的声音,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结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推荐资源
推荐阅读《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