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选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课题,提问: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臧克家又是一个干什么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①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②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通过刚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课题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不是把闻一多先生说和话做的事都记下来呢?写的事是闻一多先生哪方面的说和做?
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
2、作为学者方面,作者 写了哪一些内容?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
作为学者方面: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三部书的情况。
作为革命家方面: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三件事。
3、两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过渡句,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前后两部分之间,闻一多先生有没有区别?
作为学者方面:做了才说,做了不说。
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三、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课文,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作者写了闻一多先生写三部书的情形。闻一多先生写书苦不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刻苦钻研,专心致志,治学严谨。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2、闻一多这么卖力是为了自己住豪华别墅,开豪华轿车,还是为了什么?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3、闻一多学问做得这么好,又为什么要去参加革命呢?
做学问救不了中国,因而他亲自参加革命活动。参加了革命活动后,他的表现怎样?
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总结: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闻一多先生说的话让人感动,做的事让人肃然起敬。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
明确: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全班同学怀着敬意朗读课文。“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什么意思?
说得好,做得更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三、拓展,学习《死水》感受闻一多的爱国感情。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结束语:闻一多先生前期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然而学术救不了中国。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本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如果他这样做了,今天的我们也可能尊敬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遭了罪,吃了苦,甚至献出了生命。他没能看到自己的祖国强大,怀着遗憾离开了。但在他死后三年,新中国成立了,今天的中国正在强大,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闻一多先生精神的激励和感召呢?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告诉我们:人活着要有一点精神。毕竟我们是万物之灵的人。
附:板书设计
作为学者方面: 写作《唐诗杂论》
做了才说 写作《楚辞校补》 口的巨人
做了不说 写作《古典新义》
作为革命家方面:选取起稿政治传单 行的高标
说了就做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诗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