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3 19: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查阅工具书,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最后一课与平学上课的不同点的分析比较。
2、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比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到《最后一课》这个题目,会想到些什么?
本文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研读课文。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气氛 学生 老师
最后一课 安安静静 学生各镇上的人 认真 认真 温和 穿礼服
严肃、庄严、悲愤
平常上课 喧闹 只有学生 不认真 讨厌学习 随意 严厉
2、韩麦尔先生地“最后一课”教了哪些内容?韩麦尔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检讨自己,批评家长,赞美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教室里面插小国旗,穿上“漂亮的礼服。老师在最后一次的教学活动中,想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传授出来,是老师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激起学生和镇上人的爱国之情。达到了。从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中可以看出。
小结: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最后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研读最后一部分。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至文末。思考:
1、钟声和号声,是时间的标志,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说明大家感觉这一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散学的时间了。
2、听到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教师小结: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至极的表现。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教师小结:通过上最后一课,小弗郎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对自己的深刻自责,以及法兰西语言永存、自由属于法兰西人民的坚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
4、“我──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教师小结: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韩麦尔先生离别讲台的那一刻残酷地来到了,心情悲愤,百感交加,语言难以表达沉痛的心情,两个破折号则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5、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教师小结:这像一个特写镜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教师小结:面对“散学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他就不能上课了这种严酷的现实,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这个悲怆的“镜头”深深地嵌在我们的头脑中。作品也就在这悲怆的气氛中结束。
二、品味语言。
1、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2、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3、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4、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教师小结:“打开监狱大门”比喻赶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侵者。“钥匙”比喻法语。亡了国的人们,只要记住自己的语言,就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从而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5、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教师小结: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三、归纳写作特点。
1、这篇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这个悲壮感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写的,这叫做第一人称的写法。这种写法便于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写出他的变化。例如:文中上学路上的心理描写和背书时的心理描写,都很真切感人,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顽皮少年的变化、成长。
2、第一部分中哪些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
教师小结:有两处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小弗郎士心里想,“又出什么事了?”一是小弗郎士意识到华希特的话是开玩笑。这都在文章后面得到了呼应,使得文章浑然成为整体。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严厉,为下文做了铺垫。
3、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这叫做场景描写。这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描写实质上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就是在那个时代、社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的,揭示了悲剧性的最后一课产生的根源。场景描写,语言干净、简洁、寥寥几笔,勾勒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总结: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
最后一课
小弗朗士:吃惊→难过→难受→憎恨 侵略者
韩麦尔先生:赤诚的爱国心
亡国痛
民族魂
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