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下历史第1、2单元测试05
范围: 第1、2单元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面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完善了政治办商制度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B)
A.推翻了封建帝制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D.完成了土地改革
3.为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国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用品、武器弹药,保障前线的供应。这一现象发生在(D)
A.五四运动期间B.抗日战争期间
C.人民解放战争期间D.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4.“中国人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他们利用突然的奇袭来战胜美国人……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显示了非凡的能力,他们能够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部队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这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B)
A.先进的武器装备B.高超的指挥艺术
C.人民群众的支持D.美军战斗力低下
5.新中国某部法律的第一条:“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部法律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收谷350千克,吃野菜、麦皮等达8个月之久。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全年有米吃,盐和油也由原来的极度短缺变为全年无缺。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B)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20世纪50年代的这副春联反映的时代主题是(C)
A.民主政治建设B.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探索
8.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C)
A.1950年10月,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B.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武汉修建长江大桥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中国共产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9.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了(D)
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0.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的是(C)
A.采取股份分红政策B.推行廉价收购政策
C.实行赎买政策D.强制没收私人资本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D)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2.下面年代尺中④时期取得的成就包括(B)
A.八字方针开始实施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武汉长江大桥修建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纲领文件·临时宪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4.【新生政权·国家名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5.【工业建设·成就斐然】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6.【社会变革·制度建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为推动这场“革命”,我国实行了三大改造
17.【英雄模范·精神永续】下图中“▲”处应填写的人物名字是王进喜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10分)建设一个统一、富强和民主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在分组承担不同任务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一起解决。
【任务一阅读报刊——见证时代初心】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 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摘编自中国《人民日报》社论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 口。中国人民的胜利,是20世纪苏维埃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最伟大的事件。 ——摘编自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
(1)第一组同学收集到两份报纸,请你指出报纸社论所
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2分)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角度:全球视角。(1分,类似即可)
【任务二分析表格——洞悉时代变化】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2)第二组同学查找到一份数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 (3分)
事件:土地改革。(1分)资料类型:文献;口述;实物;音像;等等。(任答两点,2分)
【任务三高唱战歌——倾听时代强音】
(3)第三组同学收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部分简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歌曲的精神内涵。(3分)
精神内涵: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任答三点,3分)
【任务四总结主题——把握时代脉络】
(4)通过三组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你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2分)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3分,共21分。
19.(8分)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摘编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
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
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答一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行使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影响: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保证了工业化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任答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2分)
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没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急于求成。(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
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答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名称: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推介理由:"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翻天巨变
名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推介理由: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飞机的试制成功,掀开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4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社会主义探索及建设时期的成就表(部分)。
成就 领域 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①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石油 化工 ②
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自然 科学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1)仿照材料一中图1的推介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图2的推介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其颁布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影响。(3分)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1分)影响: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2分)
①:交通;②: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结合史实说明“我国要始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说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新兴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事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任答两个史实,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统编八下历史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统编八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历史第1、2单元测试05
范围:第1、2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完善了政治办商制度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完善了政治办商制度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21世纪载言
www.21cny.com
己1总纪教肩
2世有
W,27GG⊙
21世纪载言
山山山.
:
1总纪教肩
2他有
W,27GG⊙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
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
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
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
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
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一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
意的答案
1.下面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
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A)/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下历史第1、2单元测试05
范围: 第1、2单元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 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面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完善了政治办商制度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2.1949年《人民日报》刊发《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一文,文中记载了记者对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受访的市民说这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大喜事”是指(B)
A.推翻了封建帝制B.实现了民族独立
C.实现了全境解放D.完成了土地改革
3.为响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全国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生产军需用品、武器弹药,保障前线的供应。这一现象发生在(D)
A.五四运动期间B.抗日战争期间
C.人民解放战争期间D.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4.“中国人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他们利用突然的奇袭来战胜美国人……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显示了非凡的能力,他们能够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部队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这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B)
A.先进的武器装备B.高超的指挥艺术
C.人民群众的支持D.美军战斗力低下
5.新中国某部法律的第一条:“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部法律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收谷350千克,吃野菜、麦皮等达8个月之久。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全年有米吃,盐和油也由原来的极度短缺变为全年无缺。这主要说明土地改革(B)
A.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20世纪50年代的这副春联反映的时代主题是(C)
A.民主政治建设B.社会主义改造
C.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探索
8.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C)
A.1950年10月,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
B.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武汉修建长江大桥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中国共产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9.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是为了(D)
A.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10.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空格处应填入的是(C)
A.采取股份分红政策B.推行廉价收购政策
C.实行赎买政策D.强制没收私人资本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D)
A.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2.下面年代尺中④时期取得的成就包括(B)
A.八字方针开始实施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武汉长江大桥修建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3—17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纲领文件·临时宪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4.【新生政权·国家名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5.【工业建设·成就斐然】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6.【社会变革·制度建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为推动这场“革命”,我国实行了三大改造
17.【英雄模范·精神永续】下图中“▲”处应填写的人物名字是王进喜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8.(10分)建设一个统一、富强和民主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在分组承担不同任务时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一起解决。
【任务一阅读报刊——见证时代初心】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 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 ——摘编自中国《人民日报》社论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 口。中国人民的胜利,是20世纪苏维埃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最伟大的事件。 ——摘编自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
(1)第一组同学收集到两份报纸,请你指出报纸社论所
评论的历史事件。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 (2分)
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角度:全球视角。(1分,类似即可)
【任务二分析表格——洞悉时代变化】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2)第二组同学查找到一份数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除了图表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类型的资料呈现这一时段的历史变迁 (3分)
事件:土地改革。(1分)资料类型:文献;口述;实物;音像;等等。(任答两点,2分)
【任务三高唱战歌——倾听时代强音】
(3)第三组同学收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部分简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首歌曲的精神内涵。(3分)
精神内涵: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任答三点,3分)
【任务四总结主题——把握时代脉络】
(4)通过三组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你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2分)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8分,第20小题13分,共21分。
19.(8分)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摘编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
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
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任答一点,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行使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3分)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影响: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保证了工业化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任答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2分)
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没有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急于求成。(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1分)
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答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名称: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推介理由:"一五"计划期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翻天巨变
名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推介理由: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飞机的试制成功,掀开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4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社会主义探索及建设时期的成就表(部分)。
成就 领域 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① 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石油 化工 ②
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自然 科学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1)仿照材料一中图1的推介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图2的推介理由。(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其颁布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影响。(3分)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1分)影响: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2分)
①:交通;②: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结合史实说明“我国要始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说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新兴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事实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任答两个史实,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