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三、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学难点:
1、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2、进行A部分合唱。
教具准备:
歌谱(旋律谱)、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卡路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开始本节音乐课】
二、呼吸训练法
师:同学们,大家都吹过蒲公英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吹蒲公英的游戏,大家知道怎么吹蒲公英它的花瓣才会在空中均匀的飞舞吗?
生:自由发言
师:对,要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均匀地把气吐出来,像老师这样(师示范动作,生跟做)
师:大家做得非常好,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歌唱中,运用这种方法。下面请大家用老师刚才教的方法做一组发声练习。(师弹奏音阶,生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
三、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过年吗?咱们中国人过年都会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外国人过年都干什么呢?外国人的年叫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答
师:外国人的年就是圣诞节,那圣诞节要做哪些活动呢?
生答圣诞节活动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外国人的过年气氛吧!
[设计意图: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新知
1、初听歌曲(播放课件)
师:大家知道刚才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它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铃儿响叮当》(板书),是美国歌曲,因为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做美国民歌。
2、初次欣赏英文版的《铃儿响叮当》
师:我们刚刚听的是中文版的《铃儿响叮当》,它还有英文版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刚刚就是英文版的歌曲,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中文版,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歌有几个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一下
(1)反复记号
:‖ 从头反复记号
‖: :‖ 从记号处反复记号
(2)符点音符
(板书)
3、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请大家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音乐)
再问一遍问题(生回答)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学唱这首歌。(边唱边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
大家唱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分组演唱这首歌。
大家唱得太棒了,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叫做“人体音符”。(把学生分成五组,分别为音符中的1.2.3.4 ( backup / 1.2.3.4 ).5),老师出示曲谱《划船歌》,学生跟老师一起练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堂愉快的音乐课,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伴着这美妙的琴声,一起走出教室吧。下课,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