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7《爱的人间》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7《爱的人间》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4-08 09: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第十册第七课
《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曲以亲切委婉的曲调、深沉的情感,刻画出盲人心中的美好世界。在设计教案时,我以“爱”为主线,通过“呼唤爱”、“体验爱”、“升华爱”、“奉献爱”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教学之中,意图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爱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流畅的气息、柔美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唱准切分、休止等节奏,唱出歌曲温暖、动人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听、唱、动等多种音乐活动的体验中,充分体会到歌曲中不同情绪的变化,体验、感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关爱他人。
三、教学分析:
《爱的人间》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少儿歌曲,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歌曲为三段体结构,旋律明朗美妙,歌词多用到排比句式,歌曲在第三段中对第一段的重复是让歌曲的情感得到升华。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对旋律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能较好地表达歌曲情绪,但在演唱的时候气息可能不够流畅,声音可能不够连贯,在学唱歌曲时需要指导学生在气息的运用和连贯、抒情地演唱等方面加强学习力度,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情绪与情感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巴乌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歌曲温暖、动人的情怀。
2、通过听、朗诵、唱、动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 学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课前放松音乐。2、师生互问好。 学生轻松进音乐室。 让学生感受课前的轻松和温馨,渲染爱的氛围,为上课做好烘托。
二、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1、播放几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2、小结:看得见,就是幸福。3、设置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盲人的世界。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看不见鲜花和美景,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终生以轮椅为伴,有的先天智力缺障。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残障人群。4、歌曲导入:师:他们都是身体上的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依然多姿多彩,因为,总有温暖的手牵着他,总有温柔的话送耳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10周年之际,张海迪姐姐在晚会上唱了一首令所有人都感动流泪的歌曲《爱的人间》。 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悟……做游戏《蒙眼找伙伴》:蒙上眼睛,找老师指定的第几行第几位同学,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并说说看不见的感受。随老师的导入旁白进入歌曲《爱的人间》的学习。 从美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呼唤爱。导入歌曲学习,酝酿歌曲爱的情绪。
三、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一)播放歌曲《爱的人间》,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二)介绍曲作者及歌曲背景。师:谷建芬,中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195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绿叶对根的情意》、《十月是你的生日中国》、《思念》、《歌声与微笑》等。歌曲《爱的人间》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歌词以第一人称形式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的感激之情,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盲童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失明了,但太阳、月亮、花草都在心中,都能“看到”。正是由于有无数的人在关怀着他们,才使他们脱离了黑暗的世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为了六千万”大型慈善公益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海迪姐姐在晚会上演唱了谷建芬的这首新作。(三)朗读歌词。师:刚刚我们说这是一首关于盲童的歌,盲童怎么会看到这些呢?其实,答案就在歌词里面。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歌词,加深理解。(四)教唱歌曲。1、学唱歌谱。方法:师范唱,逐句教唱,用琴带唱。2、学唱歌词。第一段,唱出温馨甜美的感觉。第二段,充满感激之情地去唱。第三段,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去唱。(五)巩固歌曲。1、解决难点。(采用跟琴模唱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2、歌曲处理,多种形式表演歌曲。A、教师用巴乌伴奏,找优秀学生上台表演歌曲演唱。B、分小组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C、分男女生接龙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心中的爱。 初听歌曲,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理解曲作者和歌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生模仿老师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美。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情感,用较流畅的气息、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谱。按老师要求认真处理歌曲,唱好歌词,唱出歌曲爱的内涵。认真唱好歌曲中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等地方。表演歌曲:A、优生表演唱。B、小组表演唱。C、男女生接龙唱。 通过听录音,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整体结构,从情绪中去感受盲童的内心世界,引起内心共鸣。为爱的情感抒发做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并熟记歌词。通过看、听、唱、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学会歌曲,体验各部分的不同情绪,了解残疾人的疾苦,表达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表演潜能,尽情抒发内心的爱,让学生在合作、参与中体验爱。
四、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播放萧煌奇《你是我的眼》。师:正如歌词中所唱那样:因为有你,我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因为有你,我看到了红花和绿草,因为有你,我才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你,就是我的眼。接下来我们一起听听这位盲人歌手的心声。(放录音)师:这位盲人歌手叫萧煌奇,虽然他看不到一丝光芒,但是他说大家就是他的眼,人们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乐观,他的生活充满爱的阳光。师:同学们再看看这两个人:我是他的眼,而他是我的全部!老太竹竿牵行失明丈夫30年,不离不弃,让人感动。2、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片段,领略残疾人的精彩人生。师:同学们看到过千手观音的佛像吗?在2014年APEC的文艺演出节目中,最让全世界人民感动的就是我们国家的聋哑人所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震撼表演,并在欣赏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千手观音》舞蹈视频,边播放边提示学生说感受。)师:作为我们正常人跳起来都有很大困难的《千手观音》舞蹈,在他们无声的世界里,居然能伴随着音乐舞得那么整齐、那么富有韵味,可见他们是以怎样的毅力来克服自身的障碍!她们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他们的身残志坚,他们相信残疾不是缺陷,在爱的人间只要坚定信念,付出努力付出汗水,她们一样可以取得成功。3、爱的升华——引导学生感受“人间大爱”。师:同学们,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精彩的。在残疾面前,他们毫不畏惧,勇于向生活挑战,许多残疾人在各个领域作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事情,给人以无穷的力量!所以,身体健全的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用实际行动去理解、尊重、关爱这些残障群体!大家能做到吗? 欣赏体验励志歌曲《你是我的眼》,随音乐做律动,会唱的跟唱。观看图片,从视觉震撼中感叹你是我的眼,你是我的爱。欣赏千手观音佛像图片看视频,说感受:残疾人超越自我,身残志坚。体验大爱,升华情感: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理解、尊重、关爱这些残障群体。 拓展延伸,让学生从歌曲视频中感受爱、体验爱、呼唤爱,达到爱的升华。让学生从图片中寻找爱的感动。让学生从对弱势群体的怜爱转变到对他们的尊重和敬佩,在感染中进行德育教育:关爱残疾人,学习他们超越自我、身残志坚的精神。从对残疾人的敬佩中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爱的主题,将本课推向高潮,升华爱。
五、课堂小结 师:最后老师把舞蹈《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刚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是的,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努力地为他们、为周围所有人奉献我们的关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爱的人间。 朗读名言,懂得回馈,积极向社会奉献爱。 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他们把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懂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对社会奉献爱。
八、教学反思:
体验式教学,就是运用教学规律,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各种文化知识,加以竞赛游戏等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里,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进行“蒙眼找伙伴”游戏,让学生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体验盲人内心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呼唤学生内心对残障群体的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识,注重音乐教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能丰富音乐教学的德育内涵。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共鸣之处在于传情,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本节课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图画、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爱”为主线,通过“呼唤爱”、“体验爱”、“升华爱”、“奉献爱”等内容层层推进,给音乐课创造了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残疾人积极乐观的高尚精神,做残疾人的朋友,培养学生心存感恩、关爱他人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爱的主题,让学生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对社会奉献爱。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被这首歌深深地打动,由始至终都感受到那份爱的气息。尤其是在拓展环节这一块,我运用了萧煌奇《你是我的眼》和2014年APEC的文艺演出节目《千手观音》舞蹈等视频,让学生在震撼中再次体会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那种精神,使整个课堂一直处于感恩与大爱的氛围当中,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亢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兴趣,升华了情感,学有所获,较好地实现了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