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
文综历史试题 2016.5
24.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不计劳动力成本 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 D.工艺水平不高
25.明太祖通过户部晓谕两浙、江西百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于供上者,乃其分也。能安其分者,则父母妻子,家昌子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矣。”据此可知,明初
A.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
C.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 D.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26.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
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
A.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27.阅读表1,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
表1中国工业资本中官营资本与私营资本的产值(1920一193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 B.官营资本迅速膨胀
C.国内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政府弱化经济控制
28.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
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
A.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 B.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D.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先后开展。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所有制结构 B.分配原则 C.经营管理方式 D.市场导向
31.有学者指出,“(古)希腊人反对祭司及其后继者监管并掌握法律知识的旧法系时过度乐
观,以及对普通公民推理能力的依赖,使希腊人走上了极端:每位公民都是称职律师和法官,即使得不到法律专业阶层的帮助也是如此”。这一观点旨在
A.肯定古希腊司法改革的成果 B.揭示公民政治的民主性
C.批评古希腊人法制意识薄弱 D.强调司法实践的专业化
32.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
他的这种思想
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 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
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 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
33.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们对“共和”的认同远甚于“民主”,因为“民主”常常等同于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也相信国家管理中抑制政府暴政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他们当时选择了
A.联邦制 B.政党制 C.代议制 D.普选制
34.从1923年到1929年,在苏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财政人民委员会中,联共(布)党员比例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从60.3%下降到31.4%,文盲和少识字者则从0. 1 %提高到7.2%。这反映出该时期苏联
A.领导干部政治成分逐渐多元化 B.广泛发动群众推进新经济政策
C.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保障工业化 D.高度重视苏维埃政权经济安全
35.1947年7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了参加马歇尔计划的会议邀请,并见诸报端。
7月10日,该国政府又发表公报,拒绝了这一邀请。这反映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
A.完成战后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警惕接受美国援助的政治代价
C.已经获得“经互会”的援助 D.力图在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战国时代起,中国农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放弃了轮荒休耕的粗放方式,西汉时轮作复种制开始得到发展,出现一年两熟甚至一年多熟。轮作复种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土壤肥力,中国先民很早便发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用养规律,战国时期李恒曾倡“尽地力之教”,东汉王充则明确提出“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的原则。隋唐以后,随着南方的大规模开发,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使我国耕作农艺更加丰富多彩。明清时期,肥料技术成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由于人口激增,小农家庭致力于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复种指数和开辟新的耕地,使得土地利用和产出率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也远远超过了前工业时代的西欧。
—据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等
材料二
12世纪前,随着人口的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的土地耕作方式出现由二圃制(土地耕作一年,休耕一年,耕作与休耕交替进行)转化为三圃制(将土地分为三块,一块耕种冬作物,一块耕种春作物,一块休耕)的趋势。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不断拓展,由于开垦新耕地的需要,“重犁”被发明出来,这种工具需要约8头牛来带动,这促使农民进行合作式劳动。14至巧世纪时,西欧爆发人口危机,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恢复和调整,农业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进步。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欧洲特别是西北欧的荷兰、英国发生农业革命,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新技术的应用,即双轮犁的发明和有规律的轮作制取代强迫休耕制;一是旧时占统治地位的集体地役制的废除,实际上是消除原始的村社公用地的残余。
—据马克立《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和中世纪欧洲农业经营的特点。
(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前工业时代中国和欧洲农业发展的不同
影响。(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 http: / / www.21cnjy.com )
—据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依据表2,整体把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的信息,从中概括两项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楚。)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周中央实行六官制,分工不清、效率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地方郡县设置过繁,“民少官多,十羊九牧”。隋朝取代北周以后,各地的士族集团控制着很多部曲、奴碑、荫户,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开皇年间,隋文帝设五省六曹,五省为内史省(掌机要诏书)、门下省(掌审查封驳)、尚书省(总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六曹事)、秘书省(掌书籍历法)和内侍省(掌宫室内廷);“罢天下诸郡”,“存要去闲、并大去小”,并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废除九品官人法,“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官员“皆吏部除授”,每年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隋朝的许多制度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在1789年7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20-21日向国民大会的制宪会议宣读的报告中,埃贝·西邓斯指出,自然权利是“社会要形成就需要坚持和发展的”权利,这些是消极权利。此外还存在一些政治权利,“需要借助这些权利社会才能够形成”,这些是积极权利。“一个国家的所有居民都应该享有消极的公民权利,所有人都有权保护其自身的人身、财产和自由等等。但在形成公共权力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权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积极公民。妇女(至少就目前而言)、儿童、外国人和那些对维系公共权力没有贡献的人,不应该被允许去积极地影响公共生活。”1789年10月29日,国民大会发布法令,将积极公民界定为那些以直接税的形式缴纳三天工资的人,这是最低标准。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埃贝·西耶斯的公民权理论。(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贝·西耶斯公民权理论的影响。(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略)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交了由顾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钧参与起草的三个重要说帖,依据国际法理之“情势变迁”原则,对须加以修仃的各种特权提出废约要求。西方列强拒绝中国要求,且决定支持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载入对德和约,顾维钧推动中国代表团多次据理力争,“力争保留,完全失败之后拒绝签字”,以“得到国内外典论的支持”。参加和会的外交家金问;vv评道:“我国已往外交,常居被动地位,至是,而始渐进于自动外交阶段。”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进而提出基于国际法的十项原则,为具体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莫定一个列强难以反对的法理上的基础。这十项原则中的一部分出自顾维钧的建议。最后各国签署“华盛顿公约”,其字面上明确规定“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以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废约外交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维钧的外交活动。(9分)
历史答案
40.(25分)
(1)中国:集约式生产;土地用养相结合;单个家庭经营;强调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复种
指数;水平领先欧洲。(8分)
欧洲:以土地休耕为基础;相对粗放经营;合作化耕种。(6分)
(2)中国:稳定并固化中国社会结构,不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5分)
欧洲:破除了封建制度束缚;提高了民众合作意识;为西欧社会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6分)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9分):观点描述准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条理清楚。
二等(8-5分):观点描述比较准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条理比较清楚。
三等(4-0分):观点描述与史实运用存在较大偏差,条理不清。
45.(15分)
(1)内容:改革中央官制;简化地方机构;改革选官制度;加强官员考核。(6分)
(2)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支出;打击了士族集团;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
奠定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础,对后世官制影响深远。(3分)
46.(15分)
(1)理论:公民权分为积极和消极权利;每个公民都享有人身、财产、自由等权利;只有
部分公民享有公共权力或积极权利,妇女、外国人等被排除在外。(6分)
(2)影响:促进了民主观念发展;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法国代议制基础;(6分)财
产成为享有积极公民权的前提条件,造成新的不平等和社会二元对立。(3分)
47.(15分)(略)
48.(15分)
(1)特点:通过外交谈判途径维护国家主权;重视对国际法原则的运用;注意获取舆论支
持。(6分。若答“讲究策略”可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2)简评:开创了中国主动外交先例;推动了近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进程;有利于中
国国际法学发展;(6分)但其努力无法根本改变近代中国的外交局面。(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