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时10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习任务 1.通过实验,从宏观上认识外界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并能从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等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建立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思维模型,即“实验现象→影响规律→理论解释”,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高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有效碰撞理论、活化能、活化分子
1.有效碰撞理论
(1)基元反应: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往往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其中每一步反应都称为基元反应。如2HI===H2+I2的2个基元反应为2HI―→H2+2I·、2I·―→I2。
(2)反应机理:先后进行的基元反应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
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分子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4)碰撞理论。
①分子碰撞: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是反应物分子间发生碰撞。
②有效碰撞:
(5)活化能和活化分子。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对于某一化学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定的。
②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活化能。
(6)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图。
2.基元反应发生经历的过程
【特别提醒】 (1)每个基元反应都有对应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大,活化分子所占比例越小,有效碰撞的比例也就越小,故化学反应速率越小。
(2)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数越多―→有效碰撞次数越多―→速率越快。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活化能大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2)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
(3)有效碰撞次数多,反应速率快。 (×)
(4)基元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中间产物生成。 (√)
(5)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ΔH也会发生变化。 (×)
(6)只要条件合适,普通分子之间的碰撞也可能是有效碰撞。 (×)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实验 操作 A B C
实验现象 A中最先出现浑浊,B中其次,C中出现浑浊最晚
实验结论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3)理论解释。
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概率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
【特别提醒】 对于离子反应,只有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影响规律。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如图所示:
增大体系的压强对气体浓度的影响
由图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理论解释。
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概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
【特别提醒】 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是否影响反应物的浓度。
(1)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气体压强增大,但反应物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下充入稀有气体,气体压强不变,但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操作 第一支 第二支 第三支
实验现象 溶液紫红色褪去所需时间长短: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
实验结论 反应物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影响规律: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3)理论解释: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反应速率减慢。
【特别提醒】 一般而言,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大,也更容易控制。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探究。
原理 2H2O22H2O+O2↑
实验操作 A B C
实验 现象 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C试管中只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
结论 MnO2和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MnO2催化作用较强,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影响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3)理论解释: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路径,反应的活化能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概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4)特点。
①选择性:只对某一反应或某类反应起催化作用。
②高效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特别提醒】 (1)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一般情况下的催化剂是指正催化剂。
(2)催化剂有选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相同,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活化温度。
(3)催化剂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的速率影响相同。
5.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除了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和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外,许多方法也能改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会随之增大。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等因素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增加固体反应物的质量,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
(2)任何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3)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全为气体的反应,若容器总压强增大,则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
(4)升高温度,吸热反应速率会加快而放热反应速率会减慢。 (×)
(5)锌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的浓度越大,产生H2的速率越快。 (×)
(6)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会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 (√)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材料1 一辆汽车行驶速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在决定因素:汽车的性能(如电动、混动或者燃油汽车;排量的不同等)。
外在影响因素:天气、路况、燃料质量、司机的驾驶水平和经验……
材料2 在(1)中,运动员没有提供足够的能量,球没有落入篮筐;在(2)中,球虽然具有足够的能量,但没有合适的取向,球也没有落入篮筐;在(3)中,球具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球落入篮筐,这与导致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间碰撞类似。
[问题1] 结合材料2中的三个图片进行分析,阐述活化分子与有效碰撞的关系。
提示:(1)中篮球相当于普通分子,不能发生有效碰撞;(2)、(3)中篮球相当于活化分子,其中(2)中篮球相当于发生无效碰撞,不能发生化学反应,(3)中篮球相当于发生有效碰撞,能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2] 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碰撞力度大——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碰撞角度合适——满足一定方向要求。也就是说,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问题3] 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不同条件下H2O2分解速率”的探究实验方案。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可以进行哪些对照实验?
提示:丙→丁,温度升高;丙→戊,加催化剂。则通过观察丙、丁和戊的反应,可以判断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丙,浓度增大;甲→乙,温度升高。则通过观察甲、乙和丙的反应,可以判断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丙,浓度增大;甲→己,加催化剂;则通过观察甲、丙和己的反应,可以判断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深化理解
1.浓度
(1)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增加其用量时,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2)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或将固体溶于一定溶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温度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适用,且不受反应物状态的限制。升温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降温时,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3.催化剂
(1)催化剂的使用与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使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但不改变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能量变化如图。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
(3)若催化剂是酶,要注意酶只有在温和条件下催化效果才最好,若温度过高,则酶会失去活性,无催化作用。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与CO2反应生成CO时,增加C的量能使反应速率增大
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D [C是固体,增加C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锌粉的表面积大,反应速率大,B不正确;升高温度,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速率均增大,C不正确;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
2.相同温度条件下,将下列4种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分别加入到4个盛有20 mL 0.06 mol·L-1盐酸的烧杯中,并加水稀释至50 mL,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最大的是( )
A.20 mL,0.03 mol·L-1
B.20 mL,0.02 mol·L-1
C.10 mL,0.04 mol·L-1
D.10 mL,0.02 mol·L-1
A [混合后氢离子浓度相同,四种溶液中的大小决定产生CO2速率的大小。混合后的浓度A项最大,故选A。]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 2HI(g)。该密闭容器有一个可移动的活塞(如图)。
[问题1] 向下压缩活塞,各物质浓度怎样变化,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提示:压缩体积,H2(g)、I2(g)、HI(g)浓度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问题2] 如果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稀有气体He,增大压强,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提示:容积不变,则H2(g)、I2(g)、HI(g)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问题3]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稀有气体He,H2(g)、I2(g)、HI(g)浓度怎样变化?化学反应速率怎样变化?
提示:温度、压强不变,充入He,必然要增大容器体积,使H2(g)、I2(g)、HI(g)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深化理解
1.对于没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由于改变压强,物质的浓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①恒温时:
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②恒温、恒容时:
充入反应物气体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充入“无关”气体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③恒温、恒压时:
充入“无关”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是否影响反应物的浓度。
(1)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气体压强增大,但反应物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下充入稀有气体,气体压强不变,但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1.在C(s)+CO2(g) 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②增加碳的量、③恒容下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C [①该反应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②增加固体物质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③恒容下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
率加快;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恒压下充入N2,反应体系体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本题选C。]
2.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
回答下列问题:
(1)增加Fe的量,正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
(3)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
[解析] (1)Fe为固体,因此增加Fe的量,反应速率不变。
(2)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体系中各气态物质的浓度均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3)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不变。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容积增大,体系中各气态物质的浓度均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答案] (1)不变 (2)增大 增大
(3)不变 不变 (4)减小 减小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B [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都是有效碰撞。]
2.已知反应:2NO(g)+Br2(g) 2NOBr(g)ΔH= (a>0),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NO(g)+Br2(g) NOBr2(g) 快,
②NO(g)+NOBr2(g) 2NOBr(g) 慢。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的快慢
B.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
D.增大Br2(g)浓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C [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故A错误;NOBr2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故C正确;增大Br2(g)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了,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D [当有多个外界条件时,要对比找出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然后比较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本题从浓度和温度两个因素考查,结合选项知混合液体积都为20 mL,根据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可以推知D选项正确。]
4.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表中50 mL稀盐酸和1 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碳酸钙状态 c(HCl)/(mol·L-1) 溶液温度/℃ 碳酸钙消失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粒状 0.5 20 39 400
2 粉末 0.5 20 40 60
3 粒状 0.6 20 41 280
4 粒状 0.8 20 40 200
5 粉末 0.8 20 40 30
6 粒状 1.0 20 40 120
7 粒状 1.0 30 50 40
8 粒状 1.2 20 40 90
9 粒状 1.2 25 45 40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6和7表明,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根据实验1、3、4、6、8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1和2与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表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2)实验6和7的差别为反应溶液的温度,据表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CaCO3消失时间越短,反应越快,同理实验8和9也说明这点。(3)实验1、3、4、6、8的差别为c(HCl)不同,且可以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c(HCl)越大,CaCO3消失得越快,反应越快。(4)实验1和2,4和5两组差别仅为CaCO3的状态,从而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答案] (1)放热 CaCO3+2H+===Ca2++CO2↑+H2O
(2)温度 温度越高 8和9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4)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和5
基础课时固基练(10)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化分子发生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增大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
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个定值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D [只有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活化分子的碰撞次数增多只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次要因素,故选D。]
2.2SO2(g)+O2(g)===2SO3(g) ΔH=,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的机理为V2O5+SO2―→2VO2+SO3(快) 4VO2+O2―→2V2O5(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V2O5的质量
B.V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 kJ·mol-1
D.增大SO2的浓度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C [由反应机理可得,V2O5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质量不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A、B项错误;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98 kJ·mol-1,所以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C项正确;使用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增大S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不是显著提高),D项错误。]
3.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 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缩小容器容积使压强增大
B.恒容,充入N2
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
C [A项,缩小容器容积,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不符合题意;B项,恒容,充入氮气,氮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不符合题意;C项,恒容,充入惰性气体,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无影响,反应速率不改变,符合题意;D项,恒压,充入惰性气体,容器的容积增大,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4.下列措施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钠与水反应增大水的用量
B.将稀硫酸改为98%的浓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
C.在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D [增大水的用量对Na与水的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A项错误;改为浓硫酸后将得不到H2,B项错误;无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C项错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项正确。]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X(g)+Y(g) Z(g)+W(s)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反应速率不变
B.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D.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A [在容器中加入氩气,压强增大,但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变,A项正确;W是固体,所以加入少量W,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B项不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不正确;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D项不正确。]
6.(素养题)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单质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mol·L-1) 溴单质颜色消失所需时间/s
CH3COCH3 HCl Br2
① 0.80 0.20 0.001 0 290
② 1.60 0.20 0.001 0 145
③ 0.80 0.40 0.001 0 145
④ 0.80 0.20 0.002 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D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速率的计算)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①、②两组数据中HCl初始浓度相同,而②中CH3COCH3初始浓度大,而溴单质颜色消失所需时间②的短,得出②的v(Br2)大,故A正确;②、③中Br2的初始浓度相同,颜色消失[即c(Br2)为0时]所用时间相同,故v(Br2)相同;①、③两组数据中CH3COCH3初始浓度相同,而③中HCl初始浓度大,且③颜色消失所用时间少,故③的v(Br2)大,C正确;①、④两组数据中CH3COCH3、HCl初始浓度相同,而①的v(Br2)为v(Br2)=0.001 0 mol·L-1÷290 s≈3.45×10-6 mol·L-1·s-1,④的v(Br2)为v(Br2)=÷580 s≈3.45×10-6 mol·L-1·s-1,可见v(Br2)是相同的,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