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4: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生寓言
周国平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白兔和月亮》
1、介绍寓言这种体裁。
2、解读寓意,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寓言故事,大家学过吧!谁来说说?揠苗助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了这句名言之后,赞同还是不赞同他的观点?我和大家也有一样的疑问。看来,萧伯纳这句名言看似有些矛盾。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人生寓言》。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篇《白兔和月亮》。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风韵(yùn) 落难(nàn)  险象迭(dié)生  心旷神怡(yí)
禀(bǐng)告 行乞(qǐ)  折磨(mó)  慷(kāng)慨(kǎi)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捕捉重要信息,能复述故事情节。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有一只白兔是赏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来到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于是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归属于她。可从此以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请求诸神之王撤消了那个慷慨的决定。 赏月——得月——弃月
三、探究合作。
1、在得月前后白兔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请学生朗读。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患得患失
2、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如果白兔得到的不是月亮,而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还会产生吗?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看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如果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也就没有了得失之患。
3、白兔悟到了什么,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4、“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5、白兔拥有月亮反而患得患失,是不是说每个人都变成穷光蛋才会心旷神怡呢?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四、结束语:
阅读就是你与作者的对话、你与同学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话、你与老师的对话。我在读这则寓言时,我想到要“戒贪”,由此我还联想到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而这也正可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寓言中读出很多理趣来,而这也正是寓言的魅力。读了《白兔与月亮》,我们再回头看一看萧伯纳的名言,你又有何新的见解?现在能理解“得到了心爱的东西”有时不一定就是好事。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落难的王子》。
板书:
赏月——心旷神怡
得月——患得患 寓意:拥有巨大的财富 
会产生无穷的得失之患。
弃月——如释重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落难的王子》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2、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 http: / / www.21cnjy.com )夕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人生在世,没有谁会喜欢困难、挫折,可有时他却与我们不期而遇,不得不与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当这一天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警示。
二、整体感知。
1、讲解课题,创设情境。
题目是:落难的王子,落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王子:国王的儿子,锦衣玉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王子如果突遭不幸,失去眼前一切,他会如何?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来能够顽强面对厄运的故事。
2、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遇到了怎样的厄运?王子落难后性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脆弱(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国家灭亡,父亲被杀,母亲被辱,自己成了残疾人。
坚强(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言之成理即可,如:人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四、探究。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2、“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五、结束语:
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得到心爱的东西,人生似乎少了点目标;得不到心爱的东西,人生似乎少了点完美。在得到与得不到之间,我们思索着如何取舍。但不管如何,快乐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才是我们人生的最好。
六、作业 。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