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二单元基础课时19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二单元基础课时19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09 18: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19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任务 1.通过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道酸碱中和滴定中,溶液pH的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了解指示剂的选择方法,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知道酸碱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及用途,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及其在定量测定中的迁移应用,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和原理
(1)概念: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
在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之间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V酸=c(OH-)·V碱,则c(H+)=或c(OH-)=。
(3)实验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主要仪器及使用
(1)仪器: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a      b
仪器a是酸式滴定管, 仪器b是碱式滴定管。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①查漏: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
②润洗: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
③装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0”刻度线以上2~3 mL。
④调液面、记数据: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一刻度,准确读取数值并记录。
3.主要试剂
(1)待测液;(2)标准液;(3)指示剂(一般用酚酞或甲基橙)。
4.实验操作
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1)洗涤:洗涤仪器并进行检漏、润洗。
(2)取液:向碱式滴定管中注入待测氢氧化钠溶液,取一定体积注入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盐酸。
(3)滴定: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向锥形瓶中先快后慢地加入标准液(后面逐滴加入),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观察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4)读数:至指示剂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时,停止滴定。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最低点,读取溶液体积。
(5)记录:记录滴定前和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标准液的刻度,重复滴定2~3次将数据记录。
(6)计算:以(V终-V始)为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取2~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依据c待=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锥形瓶在水洗后,要用待测液润洗2~3次。 (×)
(2)滴定实验中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 (√)
(3)当观察到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
二、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突变和滴定曲线
1.pH的突变
在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变化,对于强酸强碱的反应,开始时由于被中和的酸(或碱)浓度较大,加入少量的碱(或酸)对其pH的影响不大。当反应接近终点(pH≈7)时,很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pH突变。
2.滴定曲线
酸碱滴定曲线是以酸碱混合过程中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
以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HCl溶液为例,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突变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其分子与电离出的离子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当pH改变时,由于分子、离子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例如,石蕊(以HIn表示)的电离平衡和颜色变化如下: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生的。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由实验测得的。几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图所示。
[问题1]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进行酸碱中和滴定时,标准液和待测液哪一种放入锥形瓶中?
(2)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标准液的浓度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与滴定终点是否相同?
提示:(1)都可以。因为酸碱中和滴定时求的是 H+与OH-的定量关系,只要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可,故把哪种溶液放入锥形瓶都可以,但习惯上常把被滴定的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标准液的浓度一般为0.100 0 mol·L-1为宜。浓度太大,易引起较大误差;浓度太小,所需标准液体积太大,不易操作。
(3)不相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是指酸与碱按照化学计量数恰好完全反应,酸和碱都不剩余,此时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或碱性;而滴定终点是指指示剂颜色恰好变化的点,二者不相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与滴定终点特别接近,在一般科学研究中不会造成大的误差。
[问题2]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类型,应根据溶液的性质进行选择使用,但二者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
(1)为什么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
(2)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3)用量程为25.00 mL的酸式滴定管取盐酸,开始凹液面在“0”刻度处,全部放出后所取溶液是25.00 mL吗?
(4)如何排出酸、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提示:(1)酸式滴定管有磨砂的玻璃活塞,容易被碱性溶液腐蚀。碱式滴定管有乳胶管,容易被酸性溶液腐蚀。
(2)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越往下刻度值越大,而量筒无“0”刻度,并且越往上刻度越大;记录数据时滴定管一般精确到0.01 mL,而量筒仅为0.1 mL。
(3)不是。滴定管的刻度是“0”刻度在上,最大容量刻度在下,但最下端有一段无刻度,如果全部放出,则体积大于25.00 mL。
(4)酸式滴定管:打开酸式滴定管活塞,快速放出液体,将尖嘴处的气泡快速冲出。碱式滴定管:将碱式滴定管的玻璃尖嘴倾斜向上弯曲,用手挤捏玻璃球一侧的乳胶管,使液体流出同时带出气泡。
1.酸碱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 种类 选用的 指示剂 达滴定终点时 溶液颜色变化 指示剂 用量
强酸滴 定强碱 甲基橙 黄色→橙色 2~3滴
酚酞 红色→无色
强碱滴 定强酸 甲基橙 红色→橙色
酚酞 无色→粉红色
强酸滴 定弱碱 甲基橙 黄色→橙色
强碱滴 定弱酸 酚酞 无色→粉红色
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要灵敏,变色范围要小,使变色范围尽量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碱性一致。
(1)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2)滴定终点为碱性时,用酚酞作指示剂,如用 NaOH溶液滴定醋酸溶液。
(3)滴定终点为酸性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如用盐酸滴定氨水。
(4)强酸滴定强碱一般用甲基橙,但用酚酞也可以。
(5)并不是所有的滴定都须使用指示剂,如用标准的Na2SO3溶液滴定酸性KMnO4溶液时,酸性KMnO4溶液颜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
2.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半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半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半滴”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1.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B.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用相应溶液润洗
C.待测液一定要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一定要放在滴定管中
D.滴定前读数要求精确,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平视时必须在“0”或“0”刻度以上的某一刻度上
B [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无需干燥,其中的蒸馏水不计入加入试剂的体积,也就不影响滴定结果,故A项不符合题意;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用水洗净后一定要用相应待装溶液润洗,否则会稀释溶液,故B项符合题意;待测液和标准液都可以放在锥形瓶中,盛放在锥形瓶中的溶液其体积为已知量,故C项不符合题意;滴定前,滴定管中液体的凹液面在“0”或“0”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0”刻度以上没有刻度,故D项不符合题意。]
2.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根据下表及图示选出正确选项(  )
序号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① 碱 酸 石蕊 甲
② 酸 碱 酚酞 甲
③ 碱 酸 甲基橙 甲
④ 酸 碱 酚酞 乙
甲  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C [酸碱中和滴定中一般不选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①错误;酸式滴定管中不能盛放碱液,②错误。]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是指对误差在完成系统功能时,对所要求的目标的偏离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发生在系统的哪一个阶段进行分析,把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在实验中,如果出现误差较大的数据,则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在几次实验结果相近的情况下,可计算它们的平均值。研究误差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它,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是使它小到不能再小,这不一定必要,因为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
[问题1] 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产生什么结果?
提示:锥形瓶一定不要用待测液润洗,否则会使待测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所测浓度偏大。
[问题2] 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直接盛装标准溶液,会产生什么结果?
提示:冲洗干净的滴定管无论是盛装标准溶液,还是待测溶液,都必须用待装溶液润洗2~3次,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直接盛装标准溶液,会使标准溶液的浓度变小,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所测溶液的浓度偏大。
[问题3] 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会产生什么结果?
提示: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多加了几滴,一般不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指示剂不会改变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
[问题4] 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会产生什么结果?
提示:实验开始时酸式滴定管中无气泡,实验结束时有气泡,会导致所读取的V(HCl)偏小,依据V(HCl)·c(HCl)=V(NaOH)·c(NaOH),所测得的c(NaOH)偏小。
[问题5] 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后,俯视或仰视读数,对滴定结果有影响吗?(注:用标准液滴定未知液)
提示:滴定管滴至终点后,俯视或仰视读数,会使测得的待测液的浓度偏低或偏高。
1.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1)指示剂的选择: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选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但不能选石蕊溶液(遇酸、碱颜色变化不明显)。一般原则:酸滴定碱,选甲基橙;碱滴定酸,选酚酞。
(2)滴定终点的判断(以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突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为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2.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依据
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式:c待测=,当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时,c标准、V待测均为定值,c待测的大小由V标准的大小决定。
(2)常见误差分析
可能情况 操作及读数 误差分析
仪器的 洗涤或 润洗 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偏高
未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或所用的滴定管 偏低
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偏高
洗涤后锥形瓶未干燥 无影响
滴定时 溅落液体 标准液漏滴在锥形瓶外一滴 偏高
待测液溅出锥形瓶外一滴 偏低
将移液管下部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 偏高
尖嘴处气 泡处理不当 滴前有气泡,滴后无气泡 偏高
滴前无气泡,滴后有气泡 偏低
滴定时读 数不正确 滴前仰视,滴后平视 偏低
滴前平视,滴后仰视 偏高
滴前仰视,滴后俯视 偏低
达终点后,滴定管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 偏高
【特别提醒】 读数误差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来理解和记忆。如开始读数仰视,滴定完毕读数俯视,如图Ⅰ;开始读数俯视,滴定完毕读数仰视,如图Ⅱ。
图Ⅰ(V标偏小,结果偏低) 图Ⅱ(V标偏大,结果偏高)
1.当用酸滴定碱时,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结果(碱的浓度)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滴至终点后,俯视读数
B.碱液移入锥形瓶后,加了10 mL蒸馏水再滴定
C.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D.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气泡即开始滴定,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A [A项,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小,结果偏低,正确;B项,加蒸馏水不会影响测定结果,错误;C项,相当于稀释标准液使标准液的浓度变小,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错误;D项,酸式滴定管注入酸液后,尖嘴留有气泡即开始滴定,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相当于消耗酸液的体积偏大,结果偏高,错误。]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B.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有用待测液洗
C.滴定到终点读数时,俯视刻度线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
A [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则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A正确;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有用待测液洗,对实验无影响,故B不正确;滴定到终点读数时,俯视刻度线,导致V(NaOH)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C不正确;滴定到终点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导致V(NaOH)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D不正确。]
1.准确移取20.00 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B [A项,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错误;B项,在用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pH由小变大,正确;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D项,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2.实验室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FeSO4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盛FeSO4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FeSO4溶液润洗2~3次
B.选碱式滴定管量取标准KMnO4溶液,并用碘化钾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C.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滴定结果偏低
D.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C [滴定操作时锥形瓶只需水洗干净即可,不能用待测液润洗,A项错误;标准KMnO4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不用添加任何指示剂,B项错误;实验时,读数前仰后俯,导致读数体积小于实际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所测溶液浓度将偏低,C项正确;确定滴定终点时,需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且30 s内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才可以确定滴定终点,D项错误。]
3.以下是几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①甲基橙3.1~4.4 ②甲基红4.4~6.2 ③酚酞8.2~10.0,现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浓度相近的乙酸溶液时,题述指示剂(  )
A.都可以用   B.只能用③
C.可以用①或②   D.可以用②或③
B [氢氧化钠溶液与乙酸溶液等物质的量反应时,生成的乙酸钠溶液呈碱性,选用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酚酞为宜。]
4.在25 ℃时,用0.125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25.00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图中K点代表的pH为(  )
A.13  B.12 C.10  D.11
A [由图示可知,在V(HCl)=20.00 mL时,pH=7,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由c(HCl)·V(HCl)=c(NaOH)·V(NaOH)知c(NaOH)===0.1 mol·L-1。由Kw=c(H+)·c(OH-)知,0.1 mol·L-1的NaOH溶液的c(H+)=10-13 mol·L-1,即其pH=13。]
基础课时固基练(19) 酸碱中和滴定
1.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
C [准确量取25.00 mL液体,要用滴定管,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酸式滴定管。]
2.某同学取20.0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恰好将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20.00 mL滴定至终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指示剂
B.用量筒量取上述硫酸的体积
C.H2SO4的浓度为0.25 mol·L-1
D.参加反应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
B [酸碱中和滴定需要指示剂,A项正确;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硫酸,B项错误;n(H2SO4)=n(H+)×=n(NaOH)×=5×10-3 mol,c(H2SO4)=0.25 mol·L-1,C项正确;恰好完全反应时,n(H+)=n(OH-),D项正确。]
3.下列有关中和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所用标准溶液越浓越好,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3 mL
B.滴定管、锥形瓶均应先水洗后润洗
C.进行滴定时眼睛应注意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而不应注意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若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后俯视,则测定值偏大
C [中和滴定实验中,标准溶液越浓误差越大,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3滴,A错误;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测定结果偏大,B错误;滴定前读数时仰视,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偏小,致使读取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偏小,故测定值偏小,D错误。]
4.下列是一段关于中和滴定的实验叙述:
(1)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
(2)在锥形瓶中放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
(3)加入几滴石蕊溶液作指示剂;
(4)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
(5)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
(6)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
(7)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下降,直至滴定终点。
其中错误的是(  )
A.(4)(6)(7)   B.(1)(5)(6)(7)
C.(3)(5)(7)   D.(1)(3)(5)(7)
D [操作(1)的锥形瓶只能用水洗;操作(3)中不能用石蕊溶液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它的显色效果不明显;操作(5)中滴定管必须用标准液润洗后才能注入标准液;操作(7)中两眼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5.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
C [c(OH-)==1×10-4 mol·L-1,c(H+)==1×10-10 mol·L-1,pH=10,故C项正确。]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取干燥洁净的酸式滴定管立即装入标准盐酸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后进行滴定
C.往盛有20.00 mL Ba(OH)2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后进行滴定
D.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Ba(OH)2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
D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Ba(OH)2溶液润洗,会使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偏大,所测结果偏高,故选D。]
7.用滴定法测定K2CO3(含K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进行滴定
B [此实验过程中,待测值为c(K2CO3),根据酸与K2CO3的反应可知,c(K2CO3)·V待测液=k·c酸·V酸(k为标准酸与K2CO3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加入酚酞时,对实验数据无影响;B项,此操作使V酸数值偏大,故使c(K2CO3)偏大,最终所得K2CO3质量分数偏高;C项,此操作对实验数据无影响;D项,此操作使c(K2CO3)数值偏小,最终使所得K2CO3质量分数偏低。]
8.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时,下列情况会使硫酸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A.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浓度的NaOH溶液
B.碱式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记录消耗的碱液,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凹液面
D.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未知浓度的硫酸
C [未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即NaOH溶液浓度减小,结果偏高,A错误;把气泡误算为NaOH溶液的体积,读取的NaOH溶液的体积比实际用量大,结果偏高,B错误;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凹液面,这样读取的NaOH溶液的体积比实际用量小,结果偏低,C正确;锥形瓶中含有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错误。]
9.(易错题)常温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测定硫酸溶液浓度,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等于锥形瓶中硫酸溶液的体积,这说明(  )
A.NaOH和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OH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C.NaOH和H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氢氧化钠溶液的pH和硫酸溶液的pH之和等于14
D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c(NaOH)·V(NaOH)=2c(H2SO4)·V(H2SO4),当V(NaOH)=V(H2SO4)时,c(NaOH)=2c(H2SO4),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n(H+)=n(OH-)。ca(H+)·V(H2SO4)=cb(OH-)·V(NaOH)。因为V(H2SO4)=V(NaOH),所以ca(H+)=cb(OH-)。对于NaOH溶液cb(H+)=,所以ca(H+)=,两边同时取负对数即pHa+pHb=14,所以D说法正确。]
10.(素养题)如图曲线a和b是常温下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时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B [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等,都是0.1 mol·L-1,A错误;P点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等,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故B项正确;曲线a对应的溶液起点的pH等于1,故曲线a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C项错误;强酸和强碱的中和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为中性,指示剂选择酚酞或甲基橙都可以,D项错误。]
11.乙二酸俗名草酸,下面是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H2C2O4·xH2O)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该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的x值。通过查阅资料和查寻网络得,草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用酸性溶液进行滴定:+5H2C2O4+6H+===2Mn2++10CO2↑+8H2O。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测定x值:
①称取1.260 g纯草酸晶体,将其配成100.00 mL溶液作为待测液;
②取25.00 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酸性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液10.0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图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______________。讨论:
①若滴定至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1)因为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乳胶管,故应选用酸式滴定管盛装。(2)可利用~Mn2+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将由无色变为紫红色。(3)由题给离子方程式及数据可知,1.260 g纯草酸晶体中所含H2C2O4的物质的量为0.100 0 mol·L-1×10.00 mL×10-3 L·mL-1×=0.010 0 mol,则1.260 g H2C2O4·xH2O中所含H2O的物质的量为=0.020 0 mol,则x=2。①若滴定至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则所得的消耗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测得的n(H2C2O4)偏小,则n(H2O)偏大,x值偏大。②若酸性KMnO4溶液浓度偏小,则消耗的体积偏大,测得x值偏小。
[答案] (1)甲 (2)当滴入最后半滴酸性KMnO4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2 ①偏大 ②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