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4:3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影》教学实录
课前演讲:略
课前,我想了三种导入途径:
途径一: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歌名叫《父亲》,这是我国青年歌手刘和刚倾情演唱的一首主打歌曲,曾经感动了亿万听众。大家边听边品位歌词的内涵。
引导学生从这两句歌词入手“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途径二:当我们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当我们吟着《游子吟》的时候,当我们聆听《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时候,我们被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可是,我们忽略了同样慈祥,同样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的父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父亲的经典散文《背影》。
引导学生将母爱与父爱联系起来,唤醒他们内心的情感。
途径三:给大家看一幅中国画家罗中立的油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亲》(多媒体展示),大家看看画面上的父亲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第一眼看这幅油画心里想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思考父亲的含辛茹苦,勤劳坚韧。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我采用了第二种导入方式。
老师:同学们,当我们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当我们吟着《游子吟》的时候,当我们聆听《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时候,我们被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深深打动。可是,我们忽略了同样慈祥,同样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的父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父亲的经典散文《背影》。
板书课题
老师: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呀?
学生: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老师:很好,谁说说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学生: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老师:很好,大家的预习越充分,就越容易理解文章。下来,那些同学预习好文中的生词了,请自愿上讲台写到黑板上。
学生踊跃参与,写了很多词语。一下词语重复的次数比较多:
踌躇chou chu 狼藉 lang ji 蹒跚pan shan 颓唐 tui tang
老师:大家预习的很充分,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养成这个好习惯将使我们受益匪浅。接下来老师朗读一下文章,大家边听边画出文中写背影的句子。
老师饱含深情朗读全文,声音与节奏的变化对学生理解课文是一种启示。
老师:听完老师的朗读,大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吧?谁来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一下文章内容呢?
学生:这篇文章描写了父亲送我上学的事情。
老师:就这一件事吗?再好好想想。
学生:还有回家探亲。
老师:我们能不能把两位同学说的合起来,写成“本文写了作者回家探亲和父亲送我上学的事情。”呢?
学生:可以。
老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文章的结构吧,首先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父亲的背影,这叫?
学生:开篇点题。
老师:好,接下来文章有没有写父亲的背影呢?
学生:没有,接下来写作者回家探亲的一些事情。
老师:不错,回家探亲,然后和父亲同行,父亲要送我。这就自然的引出了什么呢?
学生:引出了父亲的背影。
老师:也就是引出了车站父亲为我买橘这一感人至深的一幕。然后呢?
学生:然后写了我与父亲车站分别。
老师:写到这里就完了吗?课文结尾一段还写了什么?、
学生:课文结尾还写了自己读到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看到父亲的背影。
老师:文章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结尾又再一次写父亲的背影。这就是首尾呼应。我们把刚才说的整理一下,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学生边看边做笔记。
老师:好了,看了文中父亲为我所做的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难掩内心的感动。作者在文中也多次写到自己留下泪水,我们找找看,都是在哪些情况下“我”留下了泪水?
学生:第一次——回家看到家庭败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狼藉,留下伤感的泪水;第二次——看到父亲为我买橘,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第三次——看着父亲离去,留下,老师,这个我不好总结。
老师:大家看,父亲此刻刚刚料理完祖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的丧事,负债累累。而且还丢了工作,年迈的他为了这个家还要继续奔波,寻找新的工作。父亲到底能不能找到工作,我与他什么时候才能见面。这一切让我很是怅惘。所以可以用留下怅惘的泪水来概括。你接着说。
学生:最后一次是思念的泪水。因为结尾一句话抒发了对父亲的无比思念。
老师:除了思念,还有什么?这个曾经扛起整个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庭重担的父亲,这个曾经被我一再认为很迂的父亲,这个面对衰老和疾病开始变得无奈地父亲,此刻让我百感交集。我的泪水中还包含着什么呢?
学生:包含着内疚,包含着惭愧。
老师:大家可以仔细品位,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上是第一课时内容。)
老师:文中总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呢?
学生:四次。
老师:具体一些,哪四次?
学生:第一次是文章开头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是父亲给我买橘子时我看到的父亲的背影。第三次是我与父亲分别时父亲混入人群的背影。第四次是我读父亲来信时泪光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老师:好,我把你说的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下:第一次——难忘的背影;第二次——详细描写的背影;第三次——混入人群的背影;第四次——泪光中的背影。哪位同学说说老师这么概括的理由?
学生:由“最不能忘记”这几个字可以看出难忘的意思;车站买橘写的最详细,所以是详写的背影。
老师:为什么用“混入”这个词语写父亲的背影呢?这里面有什么意味?
学生:这说明父亲很平凡,很普通,走到人群里很快就与其他人融入一体了。
老师:你很聪明,父亲是一个普通人,他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朴素,走到人群中与来来往往的行人别无二致。这个混字用得很传神。那么第四次写父亲的背影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看到父亲了吗?
学生:是虚写,这是写作者记忆中的父亲的背影。
老师:很好,父亲的背影已经定格在我的脑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里了,想起父亲,脑海中就会浮现那个肥胖的、衣着朴素的背影。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同学们把我写的“详写的背影”试着改一下,改成更加合理的句子。
这块设计不合理,本打算让学生结合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阅读,填空“读课文,我读出了( )的背影,因为( )。结果临事而迷,把这个环节嫁接到了这里。有些乱。
学生:我认为是心酸的背影。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含辛茹苦。所以我认为是心酸的背影。
老师:说的真好,父亲负债累累,又丢了工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要执意送我上学。对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而言,买几个橘子无可非议。但是朱自清的家里当时发生了很多大事,家中能花的钱几乎花完了,还变卖了典质。此时每花一文钱都要精打细算,而父亲竟然还要执意给我买橘子。这让我们感到心酸。还有谁?接着说。
学生:我改的是爱意绵绵的背影。因为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事情还有此前他所做的那些事情都能看出父亲对我非常关爱。
老师:不错,背影里浓缩着浓浓的父爱。还有谁?
学生:我改的是肥胖的背影。因为文中两次提到肥胖这个词语。
老师:这样概括有一定道理,但是你有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觉得没能深入到文章深层含义吗?老师提示一下你:“家中遭遇双重打击,祸不单行。父亲没有被困难击倒,相反,他还安慰我。这能看出父亲的什么品质呢?顺着这个思路,可否改成其他的呢?”
学生若有所悟:可不可以改成坚强的背影呢?因为父亲没有被困难压倒,他很乐观。
老师:父亲是一座山,能扛起所有的苦难;父亲是一把伞,能遮挡所有的风雨。父亲的背影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