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试题(2)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统编版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模拟试题(2)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统编版历史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8 10: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试题(2) 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统编版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早在青铜器时代,两河流域文明逐渐扩展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文明向西方邦扩展;华夏文明的影响已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延伸到中国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并与日本和朝鲜产生联系。这反映了( )
A.早期文明的相对均衡性 B.早期文明交流模式单一
C.农耕文明的不断扩展 D.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
2.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3.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
A.规定了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君封臣的权利与义务
B.适用于国王统辖范围内所有自治城市全体臣民
C.明确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D.是保障城市臣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唯一法律文件
4.基辅罗斯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其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而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据此可知,基辅罗斯( )
A.致力于推广希腊文化 B.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C.深受东罗马帝国影响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
5.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6.古埃及的神灵众多,在西底比斯的帝王谷的一处陵墓的墙壁上,描绘和记载了741位不同的神祇。埃及人不仅崇拜狮子、狼、鹰等凶狠动物,还崇拜猫、狗、山羊、公羊、蜜蜂,甚至甲虫等大大小小的动物。这反映了古埃及( )
A.经济生产以游牧狩猎为主 B.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宗教神学思想意识较浓厚 D.使用图画文字记事
7.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上千座古代玛雅城市遗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顶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绘画艺术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发现的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精美程度和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莫高窟、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宫媲美。据此可知,古代玛雅人( )
A.以神庙为活动中心 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
C.广泛吸纳异域文化 D.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明
8.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在欧洲很多国家成为普遍现象。价格革命瓦解了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模式,它反映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价格体系的变动,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获得了发展,从而导致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据此可知,价格革命( )
A.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9.15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活”。该变化( )
A.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 B.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C.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 D.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10.17世纪60年代,茶叶价格高昂,在英国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成为许多普通民众每日不可或缺的消费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除
C.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
11.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奴隶成为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货物,欧洲许多国家蜂拥而至,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这一时期奴隶贸易兴盛主要是由于( )
A.交通工具大变革 B.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
C.高额利润的刺激 D.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12.伏尔泰提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这意在强调( )
A.自由平等应得到尊重 B.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C.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 D.社会契约为国家学说核心
13.据统计,英国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1721~1832年间22位首相中,13人是上院贵族,6人是贵族之子,1人为贵族之孙。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贵族首相大多与王室关系密切 B.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C.封建贵族完全控制着议会选举 D.构建分权制衡体制的紧迫性
14.清末驻美公使张荫桓为抗议美国排华法案曾主动深入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美政所从出,总统高拱仰承画诺而已……总统之权,实则议院主之,总统奉行,无能准驳也。”可见,张荫桓( )
A.极力推崇美国的政治体制 B.揭示了美国权力制衡原则
C.看到了联邦制的积极作用 D.对美国的认识不够全面
15.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二、材料题
16.【中世纪到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教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材料二 马克思、思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潮进行斗争;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无产阶级国际联合,在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向前推进自己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马克思主义逐步战胜了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柴尚金《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非诸洲,非洲所产咖啡传到欧美,世界贸易的中心也转移了,人们对世界外貌的了解完全变了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青铜时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均属于大河文明,孕育的是农耕文明。因此材料“两河流域文明逐渐扩展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文明向西方邦扩展”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不断扩展,C项正确;早期文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拓展,非交流模式单一,排除B项;材料与农耕技术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在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剩余产品、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进而有了国家,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文明产生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明确阶级、国家出现与文明产生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材料信息“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说明城市特许状明确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获得自治问题,与西欧封建社会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无关,排除A项;根据“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可知,B项中“所有自治城市全体臣民”表述错误,排除B项;D项中“唯一”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据材料“基辅罗斯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其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而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可知,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在贸易、文字以及宗教上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基辅罗斯深受东罗马帝国的影响,C项正确;基辅罗斯受到希腊字母的影响,不能说明其致力于推广希腊文化,其主要受到东罗马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基辅罗斯并不位于亚欧商路连接的地区,并没有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东罗马文化对基辅罗斯文化的影响,没有体现东西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且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使得这些文化熠熠生辉,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融合与吸收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改造,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模仿与超越,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拉伯对异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埃及。考查古埃及的神灵崇拜。根据材料“在西底比斯帝王谷的一处陵墓墙壁上,描绘和记载了741位不同的神祇”“大大小小动物也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埃及宗教神学思想较为浓厚,C项正确;古埃及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是农耕经济,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古埃及受到宗教神学影响较大,“法老权力”材料并未反映,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记事方式,得不出使用图画文字记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可知,古代玛雅考古发掘出大量精美建筑物和艺术珍品,说明其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古代玛雅出土的文明成就,并未提到神庙的作用,排除A项;古代雅典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排除B项;玛雅文明位于山地高原,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导致了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引发了商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选项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这些因素推动了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家世和出身影响力下降,人们更多的关注经济实力,追求冒险,这些变化迎合了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D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当时并未摧毁欧洲宗教神权,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排除B项;民族国家的产生是在1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英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介绍了茶叶在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注意两个时间点:“17世纪60年代”和“18世纪末”,这个时间变化内英国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产品急需市场;此外工业生产还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这就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茶叶属于中国的作物,能够在英国普通民众中流传,说明它的价格已经下降,这也是世界市场的作用,东西方交流增多,才会产生这种现象,D项正确;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与东方贸易扩大,A项未体现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社会等级观念的消除”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违背了历史事实,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的非洲。根据材料“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最兴盛的时期。……把非洲西岸地区变成了他们掳掠、买卖、贩运黑人奴隶的竞争场所,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可知,欧洲国家将非洲西岸地区变为其贩卖黑奴的竞争场所,主要是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美洲的种植园中,D项正确;交通工具大变革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17世纪的时间并不符合,排除A项;奴隶贸易的发展催生了奴隶专卖公司的建立,因果关系倒置,排除B项;“高额利润的刺激”并不是奴隶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可知,伏尔泰意在强调自由平等属于人的天赋权利,政府需要在法律上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体现了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B项正确;伏尔泰意在强调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A项理解片面,排除A项;材料意在强调自由平等应得到尊重,不是强调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排除C项;伏尔泰强调自由平等,未涉及国家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英国。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贵族控制政局、控制议会,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种情况与旧的、有利于贵族的、不合理的议会选举制度有关,侧面体现了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本意是首相大多与贵族而非王室关系密切,排除A项;完全控制说法绝对,排除C项;当时英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分权制衡体制,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内阁和首相,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美政所从出,总统高拱仰承画诺而已……总统之权,实则议院主之,总统奉行,无能准驳也”及所学知识可得,张荫桓的对美国政治的见解石片面的,对美国的认识不够全面,D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极力推崇美国的政治体制,未体现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政治制度中的院里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国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8年的世界。根据材料“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及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殖民地运输大量蔗糖到欧洲市场,逐渐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后来在反殖民斗争的影响之下,殖民地的产糖量骤减,导致欧洲市场蔗糖供应不足,糖价上涨,这为东印度地区蔗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西方殖民者的利益需求主导着国际分工,C项正确;“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体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与自然条件的联系,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艰巨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1)条件:王权的加强(或中央集权的初步建立,政治认同或国家认同的加强);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语言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或民族语言的形成、发展);罗马法中国家观念的影响。
(2)特征: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主权在民(或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崇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背景:据材料一“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可知,专制王权的建立;据材料“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及所学中世纪城市自治相关内容可知,此时期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而市民阶层积极支持王权的扩张和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据材料“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 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知,语言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据材料“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可知,罗马法中国家观念的影响。
(2)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主权在民;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律好政策,体现了其重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人权宣言》为代表推崇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
17.(1)意义: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解放;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
局限: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倡导的人权具有狭隘性和虚伪性;未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原因: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阶级矛盾尖锐;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第一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可知,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根据材料一“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可知,推动了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解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启蒙运动对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也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小问局限,根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可知,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倡导的人权具有狭隘性和虚伪性;根据材料一“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可知,未能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二“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无产阶级国际联合,在各国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向前推进自己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根据材料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逐步战胜了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派别,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
18.示例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国际商贸变化)。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世界贸易中海路越来越重要,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印度洋、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尤其是三角贸易和马尼拉大帆船跨太平洋的白银之路相当繁荣。三角贸易等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客观上也使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海上贸易网络逐渐形成,澳门、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及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推动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世界市场扩大了”可得出论题为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贸易发展(世界市场形成、国际商贸变化)。论述可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印度洋、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齐头并进,尤其是三角贸易和马尼拉大帆船跨太平洋的白银之路相当繁荣。三角贸易等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澳门、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等史实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及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推动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