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2课。 
二、教学设想: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学习目标: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 “隐士”精神。 
从自传中了解中国文人的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五、学习难点: 
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 
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六、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辩论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 
1、学生充分预习,读品结合,尊重珍惜阅读的初体验,敢于质疑。 
2、合作交流,分享资源,互相促进。
七、课前预习: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是: 
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 
2、回忆、查找、复习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及学习过的作品。 
3、对于传记文学,通过查阅资料,有初步了解。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课内学习的有益的补充与准备。文言文的预习,教师更着重于文言文的朗读预习,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培养语感。 
(二)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视频 
八、课堂学习: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的名人、隐士;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墨客以他们丰富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以他们独特而强大的心灵感召着我们,他们的人生之路,就是一本本充满神奇与哲理的书,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写下,给予后世以精神给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这位给予我们精神给养的世外高人———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即陶渊明,大家学过他的《陶花源记》,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中间的一段。接着背诵《饮酒》。 
(所增补材料,由学生自己说出,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顺势将陶渊明的个人魅力展现一二,启示学生课外要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此时将进入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已交给学生。以上环节需时6分钟左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明确音节停顿。感受教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强调字音,注意停顿: 
造饮辄尽 曾不吝情去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 颇示己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无怀氏之民欤 
3、通译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1)、同桌为一小组,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圈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合作解决;假如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提问其他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亦可在全班解疑时提出。 
①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每有会意
C亲旧知其如此
D 造饮辄尽
E期在必醉
F晏如也 
G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全文,注意以下几个句子。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再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走近五柳先生 
1、文中的五柳先生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怎样? 
3、生活清贫的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 
4、你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5、五柳先生性嗜酒,却因家贫不能常得,他为自己生活的“清贫” 而感到自卑、颓废吗? 
读懂五柳先生 
6、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家庭造就了五柳先生?他能在那么清贫的生活中执著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节操。 
7、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8、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为什么? 
(四)讨论: 
 如果陶渊明今天还活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你认为他应该“出世”(归隐)还是“入世”(做官)。请你给陶渊明指引一条路。 
(五)以孟子的话结束课文:(全班朗读)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课文解读、分析大概需要35分钟)。
九、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看《老舍自传》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买臣传》,模仿陶渊明先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用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姓名 不详 
字号 五柳先生 
籍贯 不详 
生活状况 贫困 环堵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爱好志趣 读书 饮酒 写文章 
性格品德 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 不汲汲 
评价: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格格不入世俗,淡然坚守本性 
教学反思: 
古文教学也可别具一格 
从《五柳先生传》的课堂教学来看,古文教学也可别具一格。 
古文教学,历来是教师们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惑的一个方面。我们不惜在字句上“求甚解”,在翻译上口述手写,枯燥乏味的讲解,抹去了学生的最后一丝学古文的兴趣,更不用说感受其中的文字美、人性美了。这样的课,对于学生,是一种煎熬,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执教本文前,我透彻研读文本,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认为教学的着力点,不应是形式的刻意求新,而是教师自我对文本解读的程度。静心品读,以本我的心境来读,以作者的心境来读,以学生的心境来读。陶渊明究竟以此想表明什么?巧妙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人生态度不入俗流,也突出了本文在写法上的新奇特别,这不正是教学的绝好突破口吗? 
别具一格的分析,悟读,让学生走向人物的灵魂最深处,产生心灵的感动与敬意。 
上完此课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作为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要参透教材,要个性化解读教材; 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能力,把古文教学从字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品读促理解,实现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让古文的美好真正能通过我们,流向学生心田,生生不息。 
今天,我不仅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