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4: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俗世奇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解决词语,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情景诵读,情节表演,佳句品味,人物分析的形式学习课文。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体会小人物大智慧,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重点】
1、欣赏精彩的语言美品味作者语言,初步体会人物速写的方法。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主预习案】
1.文学常识:冯骥才,( )人,中国当代著名( )和( )1942年生于( ).
2.词语注音:
阔绰( ) 撂高的( ) 吆喝( )
怵三分( ) 捏一撮( ) 秫米面( )
硌牙( ) 琢磨( ) 下晌( )
黏软香甜( ) 吓懵( ) 砸饭碗( )
3.补充词语
( )场作戏 八面( ) 看风使( )
左右逢( ) 山( )海( ) ( )有兴味
( )陋( )闻 大名( ) 痛改( )
人情( ) 毫不( )
4.解释词语:
八面玲珑:
逢场作戏: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1.理解题目
2.把握文章情节.
(1)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
(2)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简要概括.
(3)《泥人张》中说艺可靠.而《好嘴杨八》中说技艺靠嘴,两者是否矛盾?
3.精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分析.
(1).“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艺平平,专在保证“身上没有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上下功夫,那就不但无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举的目的其实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对自己的挑战和较劲。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就绝不能说是作态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的也确实“优秀”。或者说,这是一种“包装”,是一种广告效应,完全无可非议。
而曹小三的心态也属正常。既然刷子李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标准,别人就必然会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他。
(2).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独到之处?
首先是浓郁的“天津”风味:“要哪没哪”“就赛升天一般美”“架式挺牛”“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其次,语言极具造型能力:“有绝活的,吃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对称工整,有对比,有比喻、夸张,将天津卫码头上的世风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看写刷子李刷墙的一段文字: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晃来,悠然晃去,好赛伴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哪是刷墙,简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风采。几句简单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纸上。
又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一个“戳”字看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与不屑,真是无可更易的一个字眼。
【拓展检测案】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字。
吃荤( ) 发蔫( ) 褒贬( )( )
chuò( )号 屏zhàng( ) kōu( )泥巴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①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一句中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
A.对比 B.夸张 C.对偶 D.拟人
(4)把下面一段话正确排序。
①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②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
③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
④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⑤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
正确的语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答。
①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②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③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④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粗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它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hūn niān bāo b ( http: / / www.21cnjy.com )iǎn 绰 障 抠 (2)①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造句略。②名气很大。造句略。 (3)D (4)②⑤④③①(5)①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②"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③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如果只写"技艺高超",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④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即"寻觅"的意思。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