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4 14:5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日”、“月”作为为两种自然物,在我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文化中,一般会勾起人们哪些感情?“日”:光胆,热烈。“月”:思乡。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日”、“月”这两种自然物怎样的新意?谁来介绍一下巴金这个人?
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破寒夜,皆为真话。病室成憩园,亦守良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直接描写“日”、“月”吗?写了哪些内容?
“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
2、你是如何看待“飞蛾扑火”这种情况的?作者对“扑火的飞蛾”的态度怎样?
赞赏。“扑火的飞蛾”在常人眼里是愚蠢的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蛾是不讨人喜欢的、渺小的、不值得谈论的事物。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这种对同一事物表达不同见解的方法。我们称为“反弹琵琶”。要具有这样的想法,必须要有生活的感悟才行。21教育网
3、“夸父追日”“姮娥奔月”这两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谁来讲讲?
三、品读课文。
1、追日的夸父,是人们眼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英雄。他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可作者怎么把扑火的飞蛾与追日的夸父放在一起写,难道在作者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相同的一面?21·cn·jy·com
追求光和热。追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为了追求光和热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点?
2、在作者的眼中,月亮给人的感觉怎样?
冰冷。追问:那嫦娥为什么还在到月亮上去呢?改变冰冷的现实。
3、两篇短文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结合巴金写作本文的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正值日寇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鲜血浸没。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千百万的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人们也包括巴金都在翘首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四、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认识了一个率性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月一样安静的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着纤细的情感,他能艺术化地表现自己的情思,他的这两则作品,既让我们觉得有现实意义,又有永恒的艺术价值。《日》和《月》是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它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生、如何死。相信同学们已有自己的理解。21cnjy.com
板书:
飞蛾扑火──追求光(理想,舍生取义)
嫦娥奔月──改变现状(寒冷)
夸父追日──追求热(理想,勇于牺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