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
2、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熟读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人。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写作背景: 作者曾被贬为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今湖南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二、整体感知。
(一)熟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字音
卷石(quán)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幽邃(suì) 俶尔(chù) 佁然(yǐ)
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坻(chí)
2、一词多义
古今词: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清 澈) 以其境过清(冷 清)
差: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 错)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 约) 不可知其源 (能 够)
为:全石以为底 (作为)为坻,为屿 (成 为)
以:全石以为底 ( 用 )卷石底以出 (表承接,“而”)以其境过清 (因 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结合注释,通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2、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齐读课文。
二、熟悉课文内容。以提题进行。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三、 问题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哪些景是“动景”?哪些是“静景”?“动”与“静”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①游鱼的“佁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作者通过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欢乐是短暂的,也是作者努力去寻求的。但山水之乐只能短暂消解忧愁,而作者的孤独与忧伤并不能真正长久排解。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延伸拓展。
出示春、夏、秋、冬景物力各一幅,要求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二百字左右的文字。小结。
五、小结:课文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景物刻画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的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附总板书: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