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完成1~2题。
1.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侵蚀河岸的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河流向源头方向的侵蚀作用明显
D.河流向下侵蚀河床作用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凸岸一侧
3.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与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024·浙江金华阶段考试]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的东营、滨州的全部地区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图1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图2为河流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图1
图2
4.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下列对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角洲分布在图2中的①处 ②三角洲分布在图2中的③处 ③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下列地貌中,与图2中的②处地貌形成原因不相同的是( )
A.湘江橘子洲 B.金沙江虎跳峡
C.上海崇明岛 D.尼罗河三角洲
6.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变化,扇顶颗粒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风速 B.重力
C.河水流速 D.太阳辐射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7~8题。
7.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②坡和④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①坡和②坡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坡流速快 B.③坡以侵蚀为主
C.②坡流速慢 D.④坡坡度陡
[2024·湖南衡阳高三开学考试]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楼兰城都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沉积岩受地质作用而形成风蚀垄槽与风蚀丘,多个风蚀丘分布在同一个风蚀垄上,这一现象称为雅丹共基座现象。风蚀垄抗风蚀性弱。风蚀垄地貌与风蚀丘形成于不同时期。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西南风的侵蚀作用
B.东南—西北风的侵蚀作用
C.长期的流水冲刷
D.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10.下列对于风蚀丘的推测正确的是( )
A.风蚀丘侵蚀强度比风蚀垄大的原因是风蚀丘暴露时间短,形成晚
B.风蚀丘间的风蚀垄将继续被侵蚀,从而风蚀丘相对高度将会变大
C.风蚀丘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气候干旱和风力侵蚀
D.风蚀丘完全是外力作用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自然奇观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济南高二期末]图1为湖南省某处金矿示意图,该金矿明末清初开始开采,矿脉由含金石英岩和含金破碎板岩组成,埋藏较深,很少出露,以钱金山金矿矿洞最为著名。当时开采和冶炼技术落后,富矿运到附近的金矿石粉碎冶炼厂进行粉碎、炼金,贫矿和尾矿、废渣直接堆放在小河边,自此之后,该河段自A处以下约4千米内富含砂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含金板岩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该岩石的地质作用分别对应图2中的( )
A.甲,② B.乙,③ C.丁,⑤ D.戊,④
12.堆放在河边的废弃含金矿石转变成小河中的砂金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含金矿石矿石进入河流矿石破碎矿石颗粒变小形成砂金
B.含金矿石矿石破碎矿石进入河流矿石颗粒变小形成砂金
C.含金矿石矿石破碎矿石进入河流矿石颗粒变小形成砂金
D.含金矿石矿石进入河流矿石颗粒变小矿石破碎形成砂金
[2024·湖南娄底阶段统考]青海湖北岸发育有许多冲积扇,沙柳河(落差1 500米、长度105.8千米、流域面积1 442平方千米)和泉吉河(落差1 108米、长度65千米、流域面积567平方千米)形成的冲积扇最典型。下图示意青海湖北岸冲积扇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由M到N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趋势是( )
14.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冲积扇面积大的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率低,碎屑物质多
B.流域面积广,搬运能力较弱
C.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多
D.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汛期长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风化穴(岩石顶面上积水风化作用而成)和壶穴(河流挟带沙粒侵蚀而成)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貌。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三溪河地区(图1)花岗岩广布且多裂隙发育,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部分河床出露,在河床中发现大量壶穴分布,在两侧的河流阶地上发现有风化穴存在。研究发现,与风化穴相比,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阶地上有些风化穴是由壶穴演化形成。图2示意风化穴和壶穴景观。
图1
图2
(1)简述风化穴和壶穴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壶穴演化为风化穴的过程。
(3)分析与风化穴相比,壶穴坑内沉积物磨圆度更好的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般情况下,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长江下荆江河段多急弯,研究发现,该河段丰水期主流线偏向凸岸一侧,越接近主流线流速越快。受河面宽度及主流偏向影响,该河段存在“凸冲凹淤”的特殊演变过程,尤其是上游三峡工程蓄水拦沙后,主流线继续偏移,凹岸心滩快速发育,凸岸侵蚀明显增强。为整治河道,当地在下荆江急弯段修建护岸堤坝工程。下图示意下荆江河段某典型急弯的心滩及护岸堤坝位置。
(1)说出下荆江河段发育众多急弯的自然条件。
(2)指出下荆江河段泥沙冲刷量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简述下荆江河段凹岸心滩的形成过程。
(4)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后凸岸侵蚀增强的原因。
(5)推测护岸工程的修建对河道“凸冲凹淤”演变的影响。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A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河流附近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道弯曲,说明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侵蚀河岸的作用明显,A正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断层,B错误;河流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作用主要在源头区和上游地区,图中地形平坦,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作用不明显,C、D错误。第2题,图示地区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A错误;河流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B错误;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说明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总体流向是自西向东,C错误;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发展,D正确。
3.C 解析 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甲地昼夜温差更大,物理风化作用更强,A错误。甲地沙漠广布(纳米布沙漠),风力沉积作用强,B错误。沙漠地区生物量少,生物风化作用弱,C正确。沙漠水资源缺乏,流水作用弱,D错误。
4.C 5.B 6.C 解析 第4题,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方,因此②对,①错;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③对;三角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分布,④错。故选C。第5题,图2中的②处地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湘江橘子洲、上海崇明岛、尼罗河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金沙江虎跳峡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第6题,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质量重的先沉积,颗粒小的、质量轻的后沉积,最终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所以扇顶颗粒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水流速,C正确。
7.A 8.D 解析 第7题,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所以,结合水流方向可知,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位于背水坡的②坡和④坡。故选A。第8题,①坡为迎水坡,受上坡影响,流速较慢,A错误。③坡为迎水坡,以堆积为主,B错误。②坡为背水坡,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C错误。④坡为背水坡,以侵蚀为主,因此坡度陡,D正确。
9.A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该风蚀垄呈东北—西南走向,且分布于干旱地区,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因此该地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北—西南风的侵蚀作用,A正确,B错误;该风蚀垄的成因是风力侵蚀,并非流水冲刷,C错误;风蚀垄的形成与岩性有关,但岩性不是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是风蚀垄与风蚀丘形态差异的原因之一,D错误。故选A。第10题,风蚀丘侵蚀强度比风蚀垄大的原因是风蚀丘形成早,暴露时间长,A错误;由材料可知,风蚀垄抗风蚀性弱,风蚀丘间的风蚀垄将继续被侵蚀,从而风蚀丘相对高度将会变大,B正确;由材料可知,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因此推测风蚀丘形成的必要条件应有流水沉积物、地壳抬升以及风力侵蚀和间歇性流水侵蚀,C、D错误。故选B。
11.B 12.B 解析 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板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是由沉积物直接转化成的沉积岩,戊为岩浆,丁为喷出岩,丙为侵入岩,乙为变质岩;变质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③)。第12题,结合材料可知,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破碎矿石落入河中,河流流速快,流水搬运过程中磨蚀作用强,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流速降低时,搬运能力下降,砂金在河床沉积。
13.A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随着流水来到河流的出山口处,随着地势变缓、水流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由图可知M地势高、N地势低,由M到N沉积物平均粒径由大变小,故选A。第14题,据材料可知,与泉吉河相比,沙柳河流域面积广,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对地表的侵蚀能力强,挟带沉积物多,冲积扇面积大,B错误,C正确;沙柳河与泉吉河所处流域植被和气候差异较小,河流汛期长短的差别也较小,A、D错误。故选C。
15.答案 (1)风化穴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阶地;壶穴主要分布在地势稍低的河谷区域。
(2)三溪水库筑坝截流后,下游水量减少,流速减慢,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壶穴演化速度减慢;下游部分河床出露,有些壶穴露出水面,经风化作用演化为风化穴,风化穴数量增多。
(3)壶穴内沉积物是河流搬运而来的,沙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历流水对其反复磨圆的过程,增加了沉积物磨圆度;壶穴内水的流动性强,在塑造壶穴的过程中壶内水挟带的沙粒随着水的流动本身也被磨圆。
16.答案 (1)地势平坦;受下游洞庭湖湖水顶托;河岸多松散沉积物;丰水期河流流量大。
(2)季节:夏季。
理由: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汛期,河流流量大,冲刷能力强。
(3)河水经过弯道时河道变宽,流速减慢;丰水期主流线偏向凸岸,凹岸附近流速较慢;河水挟带的泥沙在凹岸不断堆积,逐渐形成心滩。
(4)泥沙多在上游三峡库区沉积,该河段含沙量减少;三峡工程蓄水后枯水期缩短且最低水位上升,凸岸堆积减弱;凹岸心滩扩大,主流线继续向凸岸偏移,凸岸侵蚀增强。
(5)护岸工程主要位于凹岸,修建护岸工程后,凹岸抗侵蚀能力增强,凹岸淤积增强;减缓了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利于河道“凸冲凹淤”的持续。
解析 第(1)题,根据“多急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多松散沉积物,丰水期河流流量大,易被侵蚀,侧蚀显著;图中显示下游有洞庭湖来水,说明该河段河水受湖水顶托。第(2)题,下荆江河段泥沙冲刷量主要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地处季风区,夏季为汛期,河流流量大,冲刷能力强。第(3)题,凹岸心滩的形成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的结果。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河水通过弯道时,河道变宽且丰水期主流线偏向凸岸一侧,凹岸附近流速较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心滩。第(4)题,三峡库区拦截了部分泥沙,导致下游沉积物减少;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枯水期缩短且最低水位上升(水量增大),凸岸堆积减弱;此外,凹岸心滩扩大,主流线继续向凸岸偏移,凸岸侵蚀增强。第(5)题,注意紧扣护岸工程对河道“凸冲凹淤”演变的影响作答。图中显示,护岸工程主要位于凹岸,能增强凹岸的抗侵蚀能力,促进凹岸淤积;减缓了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利于河道“凸冲凹淤”的持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