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素养综合练
一、选择题
图1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2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2.图2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为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3~5题。
3.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
4.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山东卷]在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7.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长季较长 B.有机物积累多
C.土壤肥力高 D.物种多样性高
在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沟谷中,坡顶与坡脚相对高度小,但植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丹霞地貌区山谷坡麓植被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常绿灌丛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土壤保水性差
C.光照不足 D.土壤贫瘠
9.沟谷雨林所在的区域通常( )
A.地势较陡 B.水分不足
C.通风性强 D.温度较高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其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据此完成10~12题。
10.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 )
A.灌木逐渐增加 B.多年生草本减少
C.乔木逐渐减少 D.一年生草本减少
11.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最可能是 ( )
A.扎根面广而深 B.根系细小而短
C.扎根面窄而浅 D.根系的数量少
12.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布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地理位置 D.太阳辐射
对于山地而言,地形作为影响植被分布的最基本的生境因子,通过外部形态(如坡度、坡向等)影响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活动,从而影响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图示意秦岭不同植被变化类型在不同坡度、坡向的面积占比。据此完成13~14题。
注:坡度以正北为0°,将坡向划分为平地、阴坡(315°~45°)、半阴坡(45°~135°)、阳坡(135°~225°)、半阳坡(225°~315°)五类。
13.与北坡相比,南坡( )
A.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大
B.各坡向增长区面积占比均较大
C.减小区坡度小于2°区域的面积占比较小
D.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且随坡度增加而递减
14.植被覆盖率减小区在南坡主要分布在阳坡,而在北坡主要分布在阴坡, 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坡度、坡向
C.天气状况 D.太阳辐射
给曲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处中部喜马拉雅山脊带,流域总面积为513.79平方千米,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该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起伏大,平均海拔约5 752米,属于典型高寒气候区,流域内现代冰川广泛发育。下图示意2016年给曲流域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海拔6 000~6 500米相比,海拔5 300~6 000米 ( )
A.风力作用强,冰川面积变化显著
B.水汽凝聚,冰川面积变化不显著
C.冰川面积基数小,冰川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
D.海拔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
16.海拔6 800米以上附近冰川面积突然小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围谷风汇聚 B.逆温现象显著
C.周围山风汇聚 D.地势变化频繁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紫金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心城区),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紫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风景优美。南坡较北坡平缓,多绿道,适合骑行和跑步健身。紫金山属于开放式景区,游客众多,不收取门票,每日最低客流量相对稳定。下图示意紫金山南坡绿道。
(1)说明紫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理条件。
(2)据考察,紫金山北坡的植被较南坡原始,植被种类更丰富,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粗木质残体(简称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枯立木、折断、拔根倒(连根拔起的死亡木)等表现形式。某高校地理研究团队在黑龙江伊春市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CWD的研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部,年平均气温-0.3 ℃,年均降水量676毫米,积雪期130~150天,无霜期100~120天。保护区的植被分布主要可分为山地阔叶红松林带和谷地云冷杉林带(喜冷湿针叶林)。研究发现,研究样地内不同类型森林CWD物质组成和不同形式的CWD腐烂程度均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保护区研究样地范围内不同类型森林的分布密度,下表示意CWD的分布特征。
植被 分布密度(株/千米2)
冷杉林 532
云杉林 130
落叶松 47
红松 12
(1)分析保护区内云冷杉林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的原因。
(2)说明河谷CWD的形成对云冷杉林生长的促进作用。
(3)保护区内云冷杉林CWD组成以中小径级为主,红松落叶林CWD组成以大中径级为主,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第五章素养综合训练
1.C 2.C 解析 第1题,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土壤水分稳定,流动性差,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剖面,C正确;与丙处相比,甲处、乙处、丁处三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向下运移显著,有利于淋溶层的形成,不符合②土壤剖面图,A、B、D错误。
3.D 4.A 5.C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是杂乱无章的,C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受地表起伏影响小,所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多来自风力搬运,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D正确。故选D。第4题,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强烈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第5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缓解下部冻土融化,②正确,①错误;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6.B 7.B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故选B。第7题,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故选B。
8.B 9.D 解析 第8题,常绿灌丛主要分布在坡顶附近,土层浅薄且坡度较大,土壤保水性差,适合耐旱性较强的灌丛植被生长,B正确。坡顶与坡脚相对高度小,热量差异不是很大,A错误。坡顶附近光照充足,C错误。土壤肥力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第9题,沟谷雨林所在的区域地势较缓,土层深厚,保水性较强,水分充足,地形相对封闭,通风性差,热量不易散失,温度较高,适合雨林植被的生长。故选D。
10.D 11.A 12.B 解析 第10题,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降水量增多,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减少,D正确;多年生草本植物占比增加;乔木和灌木占比先增后减;半灌木占比先减后增。故选D。第1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降水少,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由此可知,扎根面广可以获取更多水分,植物根系多、扎根深既可以固定植物体又可以获得水分,故植物根系的数量多,扎根面广而深,A正确。第12题,据材料分析可知,浑善达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且其植被类型分布比例明显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的,B正确;由于整个浑善达克沙地都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沙地内经纬度差异不大,故太阳辐射和温度差异较小,受地理位置影响不大,A、C、D错误。
13.B 14.D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与北坡相比,南坡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A错误;南坡各坡向增长区面积占比均较大,B正确;由图可知,与北坡相比,南坡减小区坡度小于2°区域的面积占比较大,C错误;南坡稳定区面积占比较小,随坡度增加先减后增,D错误。第14题,秦岭南坡的阳坡是整个秦岭山地太阳辐射最强的区域,蒸发强,水分条件差,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小;而秦岭北部的阴坡是整个秦岭山地太阳辐射最弱的区域,较为阴冷,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小,两种情况均与太阳辐射有关,D正确;南、北坡纬度位置差异不大,A错误;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坡度的大小,B错误;短时间的天气状况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一般不大,C错误。
15.C 16.A 解析 第15题,从冰川面积曲线可以看出,海拔5 300~6 000米的冰川面积变化显著,但与海拔6 000~6 500米相比,其海拔较低,风力作用较弱,A错误;材料中提到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成为水汽的凝聚中心,与海拔6 000~6 500米相比,海拔5 300~6 000米的水汽凝聚较少,B错误;由图可知,海拔5 300~6 000米的冰川面积基数较小,而海拔6 000~6 500米的冰川面积基数较大,海拔5 300~6 000米位于冰川下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加显著,C正确;该流域平均海拔约5 752米,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很少,D错误。第16题,由图可知,在海拔6 800米以上,冰川面积仍有较小幅度的增加,这与高海拔区域受周围谷风汇集,成为水汽凝聚中心,形成山体“湿岛效应”有关,A正确;从文字材料及图中无法得知该地逆温现象显著和地势变化频繁,B、D错误;高海拔处受谷风影响显著,C错误。
17.答案 (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生物资源丰富;当地政府保护力度大,对紫金山的生态资源破坏小。
(2)北坡较南坡陡,攀登更加困难,人为破坏少,植被更原始;南坡多绿道,原有植被部分被改造,植被种类减少。
18.答案 (1)谷地水源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湿润;谷地冬春季形成冷空气汇集地,产生逆温效应,气温低于山坡。
(2)CWD腐烂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涵养水源功能;促进云冷杉林的自然更新。
(3)云冷杉林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密度大,谷地林内光照条件差,低矮的小树因光照缺乏容易死亡形成CWD;红松落叶林生长速度较快,生长密度较小,容易受风力和积雪压迫等外力作用导致折断倒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