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地理
满分:4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陕西省秦岭太白山因古时的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而得名。图1示意陕西省南部沿东经109°地形剖面,据此完成1~2题。
图1
1.甲地位于太白山的
A. 东侧 B. 西侧 C. 北侧 D. 南侧
2.太白山山顶终年积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图2示意北京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据此完成3~4题。
图2
3.根据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特征为
A. 东北高,西南低 B. 东南高,西北低
C. 西北高,东南低 D. 西南高,东北低
4.为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在文化遗产内部改建旅游配套设施 ②限制门票数量,避免过于拥挤
③封闭文化遗产,禁止游客进入 ④保护性修缮,尽量不改变原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深中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西段为桥梁、东段为隧道。图3示意深中通道位置,图4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图3 图4
5.结合珠江的水文特征分析,“深中通道”建设水下工程最易施工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而是采用隧道的目的是
①避免影响机场航班的飞行 ②减少桥梁对通行船只的影响
③减少气候对其通道的影响 ④减少东段海底水流对桥梁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和台湾省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有着极其深厚的“五缘关系”。图5示意规划建设的福台高铁,据此完成7~8题。
图5
7.台湾岛
A. 气候湿热,植被四季常绿
B. 地形以平原为主,盛产热带水果
C. 河流短急,多自南向北流
D. 居民祖籍在福建,大部分讲粤语
8.建设福台高铁有利于
①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访友 ②消除区域经济差异
③台湾和祖国大陆贸易往来 ④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中游流经河西走廊,灌溉了沿岸大量绿洲,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最后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阔,水草丰茂,后来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有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了居延海部分水域。图6示意黑河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图6
9.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A. 无结冰期 B. 夏季出现汛期
C. 航运价值高 D. 流量季节变化小
10.居延海面积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处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 受全球变暖影响,蒸发加剧
C. 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D.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7分)“以桥代路”是指修建超长距离的桥梁代替直接在地面铺路的筑路模式。图7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及“以桥代路”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7
(1) 甲地的耕地类型是____,该区域铁路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乙地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该区域铁路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丙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该区域铁路“以桥代路”能够为动物迁徙提供生命通道,沿线可见到被誉为“高原之舟”的____。在该区域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7分)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秦汉时期,环县是中原王朝与塞北游牧部落竞相争夺的区域,秦长城即位于环县古城的北部。图8示意环县位置,图9示意环县局部地形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8 图9
(1) 战国秦长城的走向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大体一致,位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交错地带。(1分)
(2) 环县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3分)
(3) 为治理生态环境,环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环县某地区生态建设示意图。请你在环县某地区生态建设示意图中,写出A、B、C三处分别采取的治理措施。(3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3月25日,我国“最北高铁”——哈伊(哈尔滨—伊春)高铁正式进入架梁施工阶段。哈伊高铁是我国在建纬度最高、全线所处地区年温差最大、首条穿越多年岛状冻土区的高速铁路。
材料二: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
材料三:图10示意哈伊高铁线路。
图10
(1) 简述哈伊高铁途经地区地形、地势特点。(2分)
(2) 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哈伊高铁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任答两点即可)(2分)
(3) 说出修建哈伊高铁的积极作用。(任答一点即可)(2分)
加练5分钟
通苏嘉甬高铁,即连接南通、苏州、嘉兴和宁波的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城际通道。图1示意通苏嘉甬铁路线路,图2示意南通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1) 通苏嘉甬高铁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物阜民丰,有“__________”的美称,该地区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2分)
(2) 通苏嘉甬高铁共穿越____个省级行政区,沿线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等10座火车站,其中南通至苏州段跨越我国第一大河——____,该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__季。(3分)
(3) 结合自然环境分析通苏嘉甬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任答一点即可)(2分)
第1页八年级(下册)阶段检测卷·地理
满分:4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陕西省秦岭太白山因古时的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而得名。图1示意陕西省南部沿东经109°地形剖面,据此完成1~2题。
图1
1.甲地位于太白山的
A. 东侧 B. 西侧 C. 北侧 D. 南侧
2.太白山山顶终年积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答案】1.C
2.B
【解析】
1.读图可知,甲地左右两侧的降水和气温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秦岭是东西走向,因此甲地位于太白山的北侧,降水和气温均低于南侧。故选C。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图2示意北京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据此完成3~4题。
图2
3.根据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特征为
A. 东北高,西南低 B. 东南高,西北低
C. 西北高,东南低 D. 西南高,东北低
4.为保护和开发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在文化遗产内部改建旅游配套设施 ②限制门票数量,避免过于拥挤
③封闭文化遗产,禁止游客进入 ④保护性修缮,尽量不改变原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3.C
4.D
【解析】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文化遗产内部改建旅游配套设施”会破坏文化遗产;“限制门票数量,避免过于拥挤”能够使文化遗产的游客承载力保持在合理水平,有利于其保护;“封闭文化遗产,禁止游客进入”过于绝对,是不可取的措施;“保护性修缮,尽量不改变原貌”有利于保持文化遗产的原貌,故选D。
“深中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其中西段为桥梁、东段为隧道。图3示意深中通道位置,图4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图3 图4
5.结合珠江的水文特征分析,“深中通道”建设水下工程最易施工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而是采用隧道的目的是
①避免影响机场航班的飞行 ②减少桥梁对通行船只的影响
③减少气候对其通道的影响 ④减少东段海底水流对桥梁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5.D
6.A
【解析】
5.珠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属于枯水期,河流流量小,水位较低,便于施工;春季河流上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水位回升;夏季河流进入丰水期,且夏秋季节易受台风影响,风浪较大,危险性较大。故选D。
6.读图可知,“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而是采用隧道的目的是避免影响机场航班的飞行;减少桥梁对通行船只的影响,①②正确;减少气候对其通道的影响和减少东段海底水流对桥梁的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故选A。
福建省和台湾省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有着极其深厚的“五缘关系”。图5示意规划建设的福台高铁,据此完成7~8题。
图5
7.台湾岛
A. 气候湿热,植被四季常绿
B. 地形以平原为主,盛产热带水果
C. 河流短急,多自南向北流
D. 居民祖籍在福建,大部分讲粤语
8.建设福台高铁有利于
①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访友 ②消除区域经济差异
③台湾和祖国大陆贸易往来 ④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7.A
8.C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中游流经河西走廊,灌溉了沿岸大量绿洲,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最后注入居延海(湖泊)。居延海曾经水面宽阔,水草丰茂,后来湖面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有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对黑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了居延海部分水域。图6示意黑河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图6
9.黑河的水文特征是
A. 无结冰期 B. 夏季出现汛期
C. 航运价值高 D. 流量季节变化小
10.居延海面积逐渐缩小并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处沙漠地区,下渗量大
B. 受全球变暖影响,蒸发加剧
C. 中游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
D.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
【答案】9.B
10.C
【解析】
9.由图可知,黑河主要流经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冬季有结冰期;黑河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汛期出现在夏季;黑河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水量小,航运价值低;黑河流域内水量不稳定,流量季节变化大。故选B。
10.由图可知,居延海的水源主要依靠黑河注入,近年来,由于中游河西走廊的灌区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导致注入居延海的水量减少。下渗量大、蒸发加剧和降水少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1.(7分)“以桥代路”是指修建超长距离的桥梁代替直接在地面铺路的筑路模式。图7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及“以桥代路”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7
(1) 甲地的耕地类型是____,该区域铁路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乙地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该区域铁路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 丙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该区域铁路“以桥代路”能够为动物迁徙提供生命通道,沿线可见到被誉为“高原之舟”的____。在该区域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1) 旱地; 保障行车安全;少占(保护)耕地
(2) 干旱;防止风沙掩埋
(3) 青藏地区; 牦牛; 低温;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缺氧(任答一点)
12.(7分)秦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秦汉时期,环县是中原王朝与塞北游牧部落竞相争夺的区域,秦长城即位于环县古城的北部。图8示意环县位置,图9示意环县局部地形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8 图9
(1) 战国秦长城的走向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大体一致,位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交错地带。(1分)
(2) 环县的地表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3分)
(3) 为治理生态环境,环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环县某地区生态建设示意图。请你在环县某地区生态建设示意图中,写出A、B、C三处分别采取的治理措施。(3分)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400
(2)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采;乱砍滥伐等(任答两点)
(3) 修筑梯田;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打坝淤地;修筑拦土坝
1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3月25日,我国“最北高铁”——哈伊(哈尔滨—伊春)高铁正式进入架梁施工阶段。哈伊高铁是我国在建纬度最高、全线所处地区年温差最大、首条穿越多年岛状冻土区的高速铁路。
材料二: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
材料三:图10示意哈伊高铁线路。
图10
(1) 简述哈伊高铁途经地区地形、地势特点。(2分)
(2) 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哈伊高铁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任答两点即可)(2分)
(3) 说出修建哈伊高铁的积极作用。(任答一点即可)(2分)
【答案】(1)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 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质条件差;途经山地,地势起伏大,修建难度大;易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3) 促进哈伊两地的交通、经济、文化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缩短哈伊两地运输时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沿线地区客运效率。
加练5分钟
通苏嘉甬高铁,即连接南通、苏州、嘉兴和宁波的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城际通道。图1示意通苏嘉甬铁路线路,图2示意南通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1) 通苏嘉甬高铁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物阜民丰,有“__________”的美称,该地区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2分)
(2) 通苏嘉甬高铁共穿越____个省级行政区,沿线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等10座火车站,其中南通至苏州段跨越我国第一大河——____,该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__季。(3分)
(3) 结合自然环境分析通苏嘉甬高铁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任答一点即可)(2分)
【答案】(1) 鱼米之乡;南方地区
(2) 2;长江;夏
(3) 河湖密布,需架桥固基,工程量大;降水较多,洪涝灾害频发;跨江跨海,易受台风、风浪的侵袭等。(任答一点)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