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1:30:16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三峡》有关于长江沿岸地理风貌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下图示意三峡位置及上游某城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两岸连山”中的“山”指的是( )
A. 横断山脉 B. 巫山 C. 雪峰山 D. 太行山
2.“夏水襄陵”说的是这里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原因是( )
A. 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C. 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量充足
D.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1.B
2.D
【解析】
1.读图可知,题目中“两岸连山”中的“山”指的是巫山,巫山主要位于湖北省、重庆市、湖南省交界处,大致呈南北走向,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是四川盆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四川乐山模拟]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资料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图1 图2
3.备选天文观测基地多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4.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备选的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 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 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 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5.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尘天气较多 B. 地势起伏较大
C. 基础设施较差 D. 雨季长晴天少
【答案】3.D
4.A
5.D
【解析】
3.读图可知,备选天文观测基地多位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D正确;黄土高原、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备选天文观测基地,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可知,冷湖天文台位于青海省,优势是海拔高,晴天多,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高,而东部阴雨天多,A正确;东部地区植被更为茂密,距离城市更近,部分观测基地的纬度高于冷湖所在地区,BCD错误。故选A。
5.丽江位于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雨季长晴天少,适合拍摄星空天数较少,D正确;丽江气候湿润,沙尘天气不多,A错误;基础设施和地势起伏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2024辽宁模拟]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综合试验区开展研学活动,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运用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象要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了解该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据此完成6~7题。
6.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应用于( )
①预报天气②灌溉施肥③改变熟制④防灾减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该试验区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吐鲁番盆地 D. 河套平原
【答案】6.C
7.A
【解析】
7.根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可知,此时日落正西,说明为春分或者秋分,当地日落地方时应为18时,北京时间为18:14,根据地方时东早西晚可知,该地位于北京以西,且距离北京较近,A正确。故选A。
[2024陕西节选][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下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完成8~9题。
8.画中景象除了描绘“群鸦寒塘”,还涉及到的地理要素有( )
A. 山峦叠嶂 B. 草木苍翠 C. 雪霁严林 D. 耕牛田舍
9.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8.C
9.A
【解析】
8.结合题意读图可知,此图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所以除了可以看到“群鸦寒塘”景象外,还可以看到“雪霁严林”的景象,C正确;图中看不到群山景象,A错误;冬雪消融时不会出现草木苍翠,B错误;耕牛田舍图中未出现,D错误。故选C。
[2024湖北模拟]2024年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主题是“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近年来随着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数量实现稳中有升。下图为长江流域江豚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 )
A. 上、中游河段 B. 中、下游河段
C. 上、下游河段 D. 入海口
11.1991—2017年长江流域江豚的种群数量减少了约1 600多头,导致江豚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
①设立了长达10年禁渔期 ②江水水质遭到污染 ③夏季洪涝灾害严重
④食物资源被打捞 ⑤大型轮船破坏栖息地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10.B
11.C
[2024河南南阳三模]位于晋陕交界处的壶口瀑布每年有一次特殊的汛期——“桃花汛”,因该汛期发生时恰逢两岸桃花盛开而得名。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及壶口“桃花汛”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根据材料推测“桃花汛”可能出现的时间( )
A. 1月、2月 B. 3月、4月 C. 7月、8月 D. 10月、11月
13.“桃花汛”期间,黄河壶口水位大涨的主要原因是( )
A. 雨季来临,降水丰富 B. 高山冰雪融水剧增
C. 上游河水解冻 D. 地下水补给增多
14.壶口“桃花汛”时,该地区可见到的景观是( )
A. 水流湍急 B. 水流平稳 C. 船只密布 D. 荷花盛开
【答案】12.B
13.C
14.A
【解析】
14.春季时,黄河上游河段因气温回升,冰河解冻,壶口处的径流量增加,加之地势落差大,因此水流湍急,A正确,B错误;水流湍急,船只无法通行,C错误;“桃花汛”时为春季,荷花盛开为夏季,D错误。故选A。
[2024福建三明模拟]2023年12月17日冷空气席卷中国,导致我国气温大幅下降,下图示意12月中旬我国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冷空气南下时,褔建三明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 B. 泥石流 C. 洪涝 D. 寒潮
16.气温骤降,对图示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 多暴雨,造成城市内涝
C. 低温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D. 气温下降,适宜踏青
【答案】15.D
16.C
17.[2024湖北黄冈模拟]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过湖北省十堰市,注入该水库。图1中甲河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十堰市探索“绿”“富”共赢之路。图1示意丹江口水库位置,图2为十堰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昔日河流常成灾】
(1) 图中甲河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山洪的季节是________。
(2) 昔日甲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____,江河的泥沙____________,抬高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绿”“富”共赢成效显】
十堰市为了治理甲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茶树、桑葚,在陡坡植树种草,在缓坡的梯田等地种樱花、梅花、紫荆花等。如今该小流域林草苍翠,花果飘香,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3) 指出甲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答案】(1) 自西南向东北(自南向北);夏秋季
(2) 减少;淤积(沉积)
(3) 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经济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增加居民收入。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跨学科主题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三峡》有关于长江沿岸地理风貌的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下图示意三峡位置及上游某城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读图可知,“两岸连山”中的“山”指的是( )
A. 横断山脉 B. 巫山 C. 雪峰山 D. 太行山
2.“夏水襄陵”说的是这里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原因是( )
A. 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C. 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量充足
D.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2024四川乐山模拟]经过3年的监测,国家天文台从多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冷湖无人区的赛什腾山建立世界级天文观测台。图1为天文观测条件资料卡、丽江气候资料图与冷湖天文台景观图,图2为我国部分天文观测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图1 图2
3.备选天文观测基地多位于( )
A. 黄土高原 B. 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4.与东部观测基地相比,备选的冷湖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条件更加优越的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空气稀薄 B. 植被茂密,空气洁净
C. 距城市近,设备先进 D. 纬度高,观测时间长
5.丽江观测站一年中适合观测、拍摄星空天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尘天气较多 B. 地势起伏较大
C. 基础设施较差 D. 雨季长晴天少
[2024辽宁模拟]某中学地理小组到某综合试验区开展研学活动,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运用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象要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了解该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据此完成6~7题。
6.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应用于( )
①预报天气②灌溉施肥③改变熟制④防灾减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该试验区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吐鲁番盆地 D. 河套平原
[2024陕西节选][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下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完成8~9题。
8.画中景象除了描绘“群鸦寒塘”,还涉及到的地理要素有( )
A. 山峦叠嶂 B. 草木苍翠 C. 雪霁严林 D. 耕牛田舍
9.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2024湖北模拟]2024年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的主题是“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近年来随着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数量实现稳中有升。下图为长江流域江豚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 )
A. 上、中游河段 B. 中、下游河段
C. 上、下游河段 D. 入海口
11.1991—2017年长江流域江豚的种群数量减少了约1 600多头,导致江豚数量逐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 )
①设立了长达10年禁渔期 ②江水水质遭到污染 ③夏季洪涝灾害严重
④食物资源被打捞 ⑤大型轮船破坏栖息地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2024河南南阳三模]位于晋陕交界处的壶口瀑布每年有一次特殊的汛期——“桃花汛”,因该汛期发生时恰逢两岸桃花盛开而得名。下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及壶口“桃花汛”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根据材料推测“桃花汛”可能出现的时间( )
A. 1月、2月 B. 3月、4月 C. 7月、8月 D. 10月、11月
13.“桃花汛”期间,黄河壶口水位大涨的主要原因是( )
A. 雨季来临,降水丰富 B. 高山冰雪融水剧增
C. 上游河水解冻 D. 地下水补给增多
14.壶口“桃花汛”时,该地区可见到的景观是( )
A. 水流湍急 B. 水流平稳 C. 船只密布 D. 荷花盛开
[2024福建三明模拟]2023年12月17日冷空气席卷中国,导致我国气温大幅下降,下图示意12月中旬我国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冷空气南下时,褔建三明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 B. 泥石流 C. 洪涝 D. 寒潮
16.气温骤降,对图示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 B. 多暴雨,造成城市内涝
C. 低温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D. 气温下降,适宜踏青
17.[2024湖北黄冈模拟]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过湖北省十堰市,注入该水库。图1中甲河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十堰市探索“绿”“富”共赢之路。图1示意丹江口水库位置,图2为十堰市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昔日河流常成灾】
(1) 图中甲河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山洪的季节是________。
(2) 昔日甲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____,江河的泥沙____________,抬高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绿”“富”共赢成效显】
十堰市为了治理甲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茶树、桑葚,在陡坡植树种草,在缓坡的梯田等地种樱花、梅花、紫荆花等。如今该小流域林草苍翠,花果飘香,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3) 指出甲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