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1:15:34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川气东送工程]“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线主要经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川气东送”利用管道运输的优势是( )
A. 机动灵活 B. 速度最快
C. 受天气影响大 D. 占用土地少
3.“川气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是( )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
C. 完善基础设施 D. 保障了粮食安全
[2024广东梅州模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危机日益突出,其中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红线。下图为湖南省邵阳市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示意图,图中虚线部分越靠近外圈表示占比越大。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邵阳市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肥力下降
B. 耕地污染的情况最为严重
C. 土地规划中耕地面积比重明显低
D. 耕地荒废现象较严重
5.针对邵阳市最主要的耕地问题,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 保护基本农田 B. 退田还湖
C. 加大农田耕种力度 D. 发展多样化农业
[2024亳州三模][引江济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裁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输水路线示意图及渡槽水桥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水桥的突出优点是( )
A. 降低修建成本 B. 保障淠河航运
C. 外形美观大方 D. 保障河道航运
[资源勘探]2024年3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下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8~9题。
8.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 )
A. 海面风浪较大 B. 海上天气多变
C. 海洋地质条件复杂 D. 地壳运动活跃
9.“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 )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24河南二模]铀矿是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料。2022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福建福清正式投产运营,缓解了区域的用电紧张。右图为我国核电站和铀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核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原料、劳动力 B. 科技、劳动力
C. 原料、市场 D. 科技、市场
11.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目的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取代水力发电 ④保障能源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从而减少了对柴草的依赖,促进植被恢复,生态得到改善。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又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又引入牧羊业,实现“光牧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
材料二: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相对紧张的中东部地区。
材料三: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光牧互补景观图。
(1) 完成下面的“青海省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思维导图。
(2) 经调查发现,光伏板遮挡下的地面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简析光伏板的铺设有利于地面植被恢复的原因。
(3) 说出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省以及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川气东送工程]“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市。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川气东送”工程主干线主要经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川气东送”利用管道运输的优势是( )
A. 机动灵活 B. 速度最快
C. 受天气影响大 D. 占用土地少
3.“川气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是( )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
C. 完善基础设施 D. 保障了粮食安全
【答案】1.B
2.D
3.A
[2024广东梅州模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危机日益突出,其中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红线。下图为湖南省邵阳市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示意图,图中虚线部分越靠近外圈表示占比越大。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邵阳市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肥力下降
B. 耕地污染的情况最为严重
C. 土地规划中耕地面积比重明显低
D. 耕地荒废现象较严重
5.针对邵阳市最主要的耕地问题,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 保护基本农田 B. 退田还湖
C. 加大农田耕种力度 D. 发展多样化农业
【答案】4.D
5.A
【解析】
4.读图可知,邵阳市耕地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占地建房,A错误;耕地污染情况并非最严重,B错误;图文材料看不出土地规划状况,C错误;该地耕地荒废现象较严重,D正确。故选D。
5.读图可知,邵阳市对耕地破坏占比最大的是占地建房,其次是荒废耕地,可以采取保护基本农田的措施,退田还湖、加大农田耕种力度和发展多样化农业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故选A。
[2024亳州三模][引江济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裁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输水路线示意图及渡槽水桥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水桥的突出优点是( )
A. 降低修建成本 B. 保障淠河航运
C. 外形美观大方 D. 保障河道航运
【答案】6.A
7.D
【解析】
6.皖北、豫东均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调水量最多的季节应为该地区最缺水的季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季时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且雨季尚未到来,是最缺水的季节,故调水量最大的季节应该为春季。故选A。
7.与修建“下穿”输水隧道相比,淠河渡槽水桥从引江济淮主河道上凌空而过,保障了引江济淮河道的航运,D正确;“下穿”隧道输水为传统方法,渡槽为新技术,与之相比,修建渡槽难度更大,成本更高,A错误;“下穿”输水方式也不会影响淠河航运,“下穿”输水影响的是引江济淮主河道的航运,B错误;外形美观大方不是其突出优点,C错误。故选D。
[资源勘探]2024年3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到2025年,我国南海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岛提供充足的海底优质清洁能源。下图为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实景图。据此完成8~9题。
8.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是( )
A. 海面风浪较大 B. 海上天气多变
C. 海洋地质条件复杂 D. 地壳运动活跃
9.“万亿方大气区”建成的意义有( )
①为区域建设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 ②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大气环境质量
③有利于区域能源结构转型 ④彻底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8.C
9.A
【解析】
8.海底地形及构造极其复杂,即海洋地质条件复杂是进行海底勘探的最大困难,C符合题意,而海面风浪较大、海上天气多变、地壳运动活跃不是最大困难。故选C。
[2024河南二模]铀矿是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料。2022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福建福清正式投产运营,缓解了区域的用电紧张。右图为我国核电站和铀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影响核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原料、劳动力 B. 科技、劳动力
C. 原料、市场 D. 科技、市场
11.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目的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改善空气质量
③取代水力发电 ④保障能源安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0.D
11.B
12.[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青海省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应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从而减少了对柴草的依赖,促进植被恢复,生态得到改善。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又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又引入牧羊业,实现“光牧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
材料二: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连接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供应相对紧张的中东部地区。
材料三:青豫直流工程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光牧互补景观图。
(1) 完成下面的“青海省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思维导图。
(2) 经调查发现,光伏板遮挡下的地面植被生长状况较好,简析光伏板的铺设有利于地面植被恢复的原因。
(3) 说出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清洁能源为河南省以及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答案】(2) 光伏板遮挡阳光,降低地面风速,有效减少了地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植被生长。
(3) 缓解河南省及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促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