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极地地区(学生版+教师版)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考点练(安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1:36:18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极地地区
[2024山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3题。
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中山站 黄河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秦岭站
经纬度位置 62°13′S,58°58′W 69°22′S,76°23′E 78°55′N,11°56′E 80°25′S,77°07′E 73°51′S,76°58′E 74°56′S,163°42′E
建成时间 1985年2月 1989年2月 2004年7月 2009年1月 2014年2月 2024年2月
1.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科学考察站是( )
A. 秦岭站 B. 长城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 中山站 B. 黄河站 C. 秦岭站 D. 长城站
3.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前后是因为当地( )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暖季黑夜长 D. 暖季白昼长
【答案】1.D
2.B
3.D
[2024山东烟台模拟]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图。据此完成4~5题。
4.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缺氧 B. 纬度高,严寒
C. 淡水资源丰富 D. 年降雨量丰富
5.下列有关我国积极参与北极科考主要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②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③获得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权利
④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科学谜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B
5.C
[2024河南]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下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65.7°S,17.4°W) B. (65.7°N,17.4°E)
C. (65.7°N,17.4°W) D. (65.7°S,17.4°E)
8.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 西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
【答案】6.B
7.C
8.B
[2024陕西]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 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C. 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10.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 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 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 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 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答案】9.D
10.B
[2024山东菏泽]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下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11~12题。
11.“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 东海 太平洋 B. 渤海 太平洋 C. 黄海 大西洋 D. 南海 大西洋
1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 漫漫长夜 B. 寒风凛冽 C. 烈日炎炎 D. 阴雨连绵
【答案】11.A
12.B
【解析】
11.读图可知,上海濒临我国东海,秦岭站濒临太平洋,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到达秦岭站建设区域,需要依次经过东海、太平洋。故选A。
13.[2024福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可保持季节性通航。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 北极东北航线位于____洋,处于A__洲和欧洲的北部沿岸,正成为世界新航线。
(2) 读右图可知,与1月比,7月穿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船舶数量较__,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温较__,海冰较少,通航里程较__。
某研究者认为,北极东北航线的新型运输模式可选择俄罗斯的普罗维杰尼亚和挪威的卑尔根分别作为东、西部支点港口,激发港口的运输能力。
普罗维杰尼亚港口与卑尔根港口信息对比表
港口 自然条件 港口基础建设
海岸线总长度(米) 无冰期时间(天) 集疏运状况(交通运输等) 存储空间(平方米)
普罗维杰尼亚 523 240 机场 33.9
卑尔根 5 500 365 铁路站点、机场 50 000.0
(3) 与普罗维杰尼亚港相比,指出卑尔根港在自然条件、港口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答案】(1) 北冰;亚
(2) 多;高;长
(3) 海岸线更长;无冰期时间更长,全年无结冰期;有铁路站点,运输方式更多样;存储空间更大。第十章 极地地区
[2024山西]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3题。
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 中山站 黄河站 昆仑站 泰山站 秦岭站
经纬度位置 62°13′S,58°58′W 69°22′S,76°23′E 78°55′N,11°56′E 80°25′S,77°07′E 73°51′S,76°58′E 74°56′S,163°42′E
建成时间 1985年2月 1989年2月 2004年7月 2009年1月 2014年2月 2024年2月
1.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科学考察站是( )
A. 秦岭站 B. 长城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2.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 中山站 B. 黄河站 C. 秦岭站 D. 长城站
3.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择在2月前后是因为当地( )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暖季黑夜长 D. 暖季白昼长
[2024山东烟台模拟]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图。据此完成4~5题。
4.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A. 海拔高,缺氧 B. 纬度高,严寒
C. 淡水资源丰富 D. 年降雨量丰富
5.下列有关我国积极参与北极科考主要目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②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③获得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权利
④创建科研平台,解开众多科学谜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4河南]2024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在我国发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纪念币上,呈现有科考站位置等极地元素。下图为我国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和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样场景 ③企鹅 ④极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65.7°S,17.4°W) B. (65.7°N,17.4°E)
C. (65.7°N,17.4°W) D. (65.7°S,17.4°E)
8.黄河站位于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的( )
A. 西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东南方
[2024陕西]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 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C. 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10.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 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 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 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 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2024山东菏泽]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下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11~12题。
11.“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 东海 太平洋 B. 渤海 太平洋 C. 黄海 大西洋 D. 南海 大西洋
12.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 漫漫长夜 B. 寒风凛冽 C. 烈日炎炎 D. 阴雨连绵
13.[2024福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北极东北航线可保持季节性通航。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 北极东北航线位于____洋,处于A__洲和欧洲的北部沿岸,正成为世界新航线。
(2) 读右图可知,与1月比,7月穿过北极东北航线的船舶数量较__,其自然原因是7月水温较__,海冰较少,通航里程较__。
某研究者认为,北极东北航线的新型运输模式可选择俄罗斯的普罗维杰尼亚和挪威的卑尔根分别作为东、西部支点港口,激发港口的运输能力。
普罗维杰尼亚港口与卑尔根港口信息对比表
港口 自然条件 港口基础建设
海岸线总长度(米) 无冰期时间(天) 集疏运状况(交通运输等) 存储空间(平方米)
普罗维杰尼亚 523 240 机场 33.9
卑尔根 5 500 365 铁路站点、机场 50 000.0
(3) 与普罗维杰尼亚港相比,指出卑尔根港在自然条件、港口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优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