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2.1《走进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1《走进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08 11:05:25

文档简介

12.1《走进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西山期末)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原子的空间尺度约为10-10m
B.初二年级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大约是200N
C.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50Pa
D.老师从一楼爬到二楼做功约180J
2.(2023八下·文昌期末)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分子 D.原子核
3.(2020八下·吴江期中)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曾经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这种粒子一定不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质子
4.(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22)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5.(2016八下·兰陵期末)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
6.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
7.关于分子直径的估量中,较为合理的是(  )
A.0.1mm B.0.1cm
C.0.1μm D.0.1nm
二、实验填空题
8.(2021八下·江苏月考)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火星车“祝融号”首次开始探测火星(如图甲所示)。“祝融号”高1.85米,重240千克,整体大小和一张桌子近似,有6个独立悬挂的轮子,并以太阳能供电。
为了安全登录火星,着陆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三阶段是动力减速阶段,着陆器开启反推火箭发动机,为火星车减速。在着陆器距离火星表面仅有100米高时,着陆器这时会开始悬停,自主观察火星表面,快速计算出最佳着陆地点,最终水平移动到该点上方,伸出“四条腿”,并在稳定着陆后展开舷梯释放火星车。
(1)在第三阶段动力减速过程中,为火星车减速,应用到的力学知识有:   、   (写出两点)。
(2)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  )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3)为了让“祝融号”在火星顺利行驶,科学家在地球上进行了模拟前行,将火星车置于地球表面的水平地面上,假设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此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g取10N/kg)
9.(2024八下·盐城)如图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一定带正电的是   (填ABCD,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   .
三、解答与计算题
10.(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cm3纯水的质量是1g,1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11.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一滴水的体积是0.02cm3,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微生物来喝水,每分钟喝进5×107个水分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喝完这滴水?
12.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mm3,请你计算一下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并由此体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意义(提示:球体积公式V=πr3).
四、综合题
13.(2023八下·仪征月考)如图所示是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由上图分析可得a粒子带   (选填“正电”或“负电”),a粒子穿过金箔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4)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14.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   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选填“甲”“乙”“丙”或“丁”)。
1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     (选填A或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原子的的空间尺度约为10-10m,非常小,故A符合题意;
B.初二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kg,所以重力约为2N,故B不符合题意;
C.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5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00cm2,所以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老师的重力约为600N,一楼爬到二楼高度约为3m,该过程中老师做的功约为W=Gh=600N×3m=1800J,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在正常情况下,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则最小的是质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判断。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电子带有负电,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带正电,B不符合题意;
C.中子不带电,C符合题意;
D.质子带正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夸克组成质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所以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
故选B.
【分析】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远小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还可以分成夸克.
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此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6.【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B、所有物质的分子(包括0℃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组成固体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非常小,是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一般用纳米来度量,选项中“0.1mm”、“0.1cm”、“0.1μm”都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不合题意。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粒子,其直径非常小,一般用纳米来度量。
8.【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D
(3)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动力减速过程中,开启反推火箭发动机,使火星车受到向上的力并开始减速,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力学知识。
(2)原子核与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字不带电。
(3)
【分析】(1)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知。
(2)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可知。
(3)根据材料条件与压强计算公式可解。
9.【答案】B;A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A构成原子核B。原子核B和带负电的电子C构成原子D。原子D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则一定带正电的是B,正常情况不带电的是AD。
【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解答。
10.【答案】(1)解:m= =0.299×10﹣22g=2.99×10﹣26kg;
(2)解:l=40nm×3.34×1022=133.6×1022nm=1.336×1015m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1)1cm3纯水的质量除以1cm3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即可;(2)用每个水分子的直径乘水分子的个数便可求得排列后的总长度.
11.【答案】解: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则一滴水所含水分子个数为×3.35×1022=6.7×1020;
微生物喝水所用时间为=1.34×1013min;
答:一滴水含有6.7×1020个水分子;微生物喝掉一滴水用1.34×1013分钟。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结合数学上的倍数关系,一滴水的体积0.02cm3是1cm3的0.02倍,分子个数也就是3.35×1022的0.02倍;每分钟喝掉5×107个水分子,计算总的分钟数中有多少个5×107,也就是多少分钟。如此分析题中涉及的几个倍数关系,运算细心就可得到答案。
12.【答案】解:一个分子的体积V=πr3=×3.14×(0.5×10﹣10m)3≈0.52×1030m3;
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2.9×1022.
答: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为2.9×1022,因此可知组成物体的分子的数量非常庞大,所以说“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已知分子的直径,根据球体积公式V= πr3求出一个分子的体积,根据一滴水的体积,求出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
13.【答案】(1)原子核
(2)B
(3)正电;不属于
(4)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由图可知,a粒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a粒子带正电。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粒子穿过金箔不属于扩散现象。
(4)核式结构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电子,太阳相当于原子中的原子核,地球围绕太阳运动,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核式结构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电子。
14.【答案】(1)分子;核式;正;负
(2)丙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分析】(1)最早认识的组成物质的微小是分子,后来分子还能分为原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
(2)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
15.【答案】(1)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
故答案为:(1)原子核;(2)B; (3)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1 / 112.1《走进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西山期末)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原子的空间尺度约为10-10m
B.初二年级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大约是200N
C.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50Pa
D.老师从一楼爬到二楼做功约180J
【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的计算及应用;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原子的的空间尺度约为10-10m,非常小,故A符合题意;
B.初二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0.2kg,所以重力约为2N,故B不符合题意;
C.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5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00cm2,所以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老师的重力约为600N,一楼爬到二楼高度约为3m,该过程中老师做的功约为W=Gh=600N×3m=1800J,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2.(2023八下·文昌期末)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分子 D.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在正常情况下,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则最小的是质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判断。
3.(2020八下·吴江期中)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曾经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这种粒子一定不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质子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电子带有负电,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带正电,B不符合题意;
C.中子不带电,C符合题意;
D.质子带正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4.(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22)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夸克组成质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所以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为: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
故选B.
【分析】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远小于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还可以分成夸克.
5.(2016八下·兰陵期末)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此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此选项错误.
故选D.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6.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该选项说法正确;
B、所有物质的分子(包括0℃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组成固体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关于分子直径的估量中,较为合理的是(  )
A.0.1mm B.0.1cm
C.0.1μm D.0.1nm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分子的直径非常小,是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一般用纳米来度量,选项中“0.1mm”、“0.1cm”、“0.1μm”都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不合题意。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粒子,其直径非常小,一般用纳米来度量。
二、实验填空题
8.(2021八下·江苏月考)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火星车“祝融号”首次开始探测火星(如图甲所示)。“祝融号”高1.85米,重240千克,整体大小和一张桌子近似,有6个独立悬挂的轮子,并以太阳能供电。
为了安全登录火星,着陆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三阶段是动力减速阶段,着陆器开启反推火箭发动机,为火星车减速。在着陆器距离火星表面仅有100米高时,着陆器这时会开始悬停,自主观察火星表面,快速计算出最佳着陆地点,最终水平移动到该点上方,伸出“四条腿”,并在稳定着陆后展开舷梯释放火星车。
(1)在第三阶段动力减速过程中,为火星车减速,应用到的力学知识有:   、   (写出两点)。
(2)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  )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3)为了让“祝融号”在火星顺利行驶,科学家在地球上进行了模拟前行,将火星车置于地球表面的水平地面上,假设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此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g取10N/kg)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D
(3)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动力减速过程中,开启反推火箭发动机,使火星车受到向上的力并开始减速,这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力学知识。
(2)原子核与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字不带电。
(3)
【分析】(1)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可知。
(2)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可知。
(3)根据材料条件与压强计算公式可解。
9.(2024八下·盐城)如图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一定带正电的是   (填ABCD,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   .
【答案】B;A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A构成原子核B。原子核B和带负电的电子C构成原子D。原子D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则一定带正电的是B,正常情况不带电的是AD。
【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解答。
三、解答与计算题
10.(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1cm3纯水的质量是1g,1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答案】(1)解:m= =0.299×10﹣22g=2.99×10﹣26kg;
(2)解:l=40nm×3.34×1022=133.6×1022nm=1.336×1015m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1)1cm3纯水的质量除以1cm3水中水分子的个数即可;(2)用每个水分子的直径乘水分子的个数便可求得排列后的总长度.
11.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一滴水的体积是0.02cm3,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微生物来喝水,每分钟喝进5×107个水分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喝完这滴水?
【答案】解: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则一滴水所含水分子个数为×3.35×1022=6.7×1020;
微生物喝水所用时间为=1.34×1013min;
答:一滴水含有6.7×1020个水分子;微生物喝掉一滴水用1.34×1013分钟。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分析】结合数学上的倍数关系,一滴水的体积0.02cm3是1cm3的0.02倍,分子个数也就是3.35×1022的0.02倍;每分钟喝掉5×107个水分子,计算总的分钟数中有多少个5×107,也就是多少分钟。如此分析题中涉及的几个倍数关系,运算细心就可得到答案。
12.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mm3,请你计算一下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并由此体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意义(提示:球体积公式V=πr3).
【答案】解:一个分子的体积V=πr3=×3.14×(0.5×10﹣10m)3≈0.52×1030m3;
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2.9×1022.
答: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为2.9×1022,因此可知组成物体的分子的数量非常庞大,所以说“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分析】已知分子的直径,根据球体积公式V= πr3求出一个分子的体积,根据一滴水的体积,求出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
四、综合题
13.(2023八下·仪征月考)如图所示是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由上图分析可得a粒子带   (选填“正电”或“负电”),a粒子穿过金箔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4)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答案】(1)原子核
(2)B
(3)正电;不属于
(4)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由图可知,a粒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a粒子带正电。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a粒子穿过金箔不属于扩散现象。
(4)核式结构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电子,太阳相当于原子中的原子核,地球围绕太阳运动,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核式结构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电子。
14.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   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   电的原子核和带   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选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1)分子;核式;正;负
(2)丙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分子;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处于核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2)氢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构成,且原子核相比原子的体积很小,故丙正确。
【分析】(1)最早认识的组成物质的微小是分子,后来分子还能分为原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
(2)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外围电子。
1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     (选填A或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   

【答案】(1)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
故答案为:(1)原子核;(2)B; (3)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